早上好呀~我是賺賺
最近我在看《忘不了餐廳》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宋祖兒稱體重的搞笑片段:
看她一邊稱體重,一邊脫衣服的樣子,真的不要太真實!
讓我不禁想到了在《嚮往的生活》中稱體重的歐陽娜娜,她也是一樣要清空各種負重,才願意站到秤上。
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正確稱重的方式又是如何呢?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稱重這件小事吧!
稱重前的儀式感
真有必要嗎?
稱重前要不要脫衣服,關鍵看你稱重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只是想要對比一段時間內的體重變化,那你其實完全沒必要這樣做。
因為每次穿的衣服重量也都差不多,脫了稱與不脫稱,都能大致測出一段期間內的體重波動。
如果你測體重的目的,是想要用這一數據計算BMI或者是基礎代謝,那肯定是脫了最好。
雖然說衣物的種類不會有多少,但是選擇脫下之後測出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肯定也更準確。
正確稱重的方法
因為我們的體重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體內滯留的水分、我們吃下去的三餐、還有沒拉出來的糞便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影響體重變動的因素。
所以,我們稱量體重的時間點應該是大致相同的,最好時在早餐前、排便後這一時間點。
而且,最好應該穿著差不多重量的服裝,前一天儘量不要喝酒、也不要吃太重口的食物,這樣測出來的數據會比較真實。
覺得一周測一次偶然性較大的寶寶,也可以在每個便便順暢的早晨,稱一次體重,並且記錄數據進行比對。
體重為啥忽高忽低?
體重忽高忽低,一般都是水分導致的。
如果你進食了大量的高蛋白食物(比如肉類),那麼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就會引起體溫上升、排汗增加,身體也就會更容易缺乏水分。
隔天稱體重,也就很可能會突然變輕。
喝酒也是一樣,因為攝入酒精後,我們的身體會為了促進肝臟分解酒精,而增加呼吸量、動用身體中的水分參與代謝。
所以,酒後的第二天你才會感覺那麼渴!
相反的,如果你在稱重前一天,吃了太過重口味的東西,那麼第二天也會因為水腫而重個幾斤。
這些體重波動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對於這種不準確的體重,不需要太慌張,也沒必要太開心,直接忽略掉就OK啦!
其他數據監測的方法
除了體重之外,我們還能用以下3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身材變化:
BMI
BMI是一種目前常用的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它的計算方法,是用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一般成年人的BMI可以參考下列區間進行分類:
腰臀比
公式:腰臀比=腰圍/臀圍
我國標準:男性≤0.9,女性≤0.85
女生的腰圍,如果超過80公分,則屬於肥胖,且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不知道如何量圍度的寶寶,可以以下列標準為準:
體脂率
比圍度的更精確的是體脂率,它反映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體脂率可以通過體脂秤進行測量。
一般女生低於13%,則屬於偏瘦,會出現身體功能的失調,比如不孕等;如果超過30%,則屬於肥胖,可能會引起一些其他的併發症。
如果沒有設備的話,也可以用手指進行粗估:站立時,用食指和拇指捏起肚臍邊大概1釐米處的肉,看看有多厚:超過15毫米為肥胖,低於5毫米為消瘦。
這個方法雖不精確,但也能看出個大概。
以上就是關於體重的全部內容了~
我們下期見!啵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