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納建忠:《高原上的蒙古人》

2020-12-24 中國攝影網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雲南省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認識了生活在高原上的蒙古人。

公元1253年,其祖上隨忽必烈平定雲南大理國後,因需鎮守曲陀關而落籍雲南通海縣。在760多年的時光流轉中,興蒙鄉的蒙古人在與以前截然不同的南方民族文化體系中生存下來,既保留著祖先的傳統,同時也兼容並包,不斷吸納著雲南當地兄弟民族的文化精華。

他們經歷了從牧民到漁民再到農民的轉變,製作出了區別於傳統蒙古族服飾的「三疊水」服飾。一疊水、二疊水、三疊水,統稱「三疊水」,代表了人生成長的三個階段。

不僅是服裝,他們還有了自己獨有的語言——喀卓語。這種語言是由部分北方蒙古語、興蒙地方語、土著語和漢語合為一體的獨特語言,是一種世界上唯有雲南省通海縣興蒙鄉蒙古族同胞之間通用的語言。

▲從建水往省城昆明駕車到通海方向,有這麼一條公路,劃分了兩個村。左邊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下回村,右邊是興蒙蒙古族鄉,也是雲南省境內蒙古族的唯一聚居地。

▲在鄉政府門前,有一塊蒙古族人入滇750年的飛馬紀念碑。

▲由於時代的變遷,走遍興蒙鄉,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建築唯有學校的這幾個水泥蒙古包。

興蒙鄉的建築特點大體上沿續了中國西南清朝時期傳統古建築格調,以「一顆印」土木結構青瓦房為主,用內斂的方式融入了蒙古特色,比如門頭木雕、柱腳石雕、牆體繪畫等。

興蒙鄉蒙古族還衍變出了屬於自己的傳統節日,如「憶祖節」。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男女老少都要會聚到「三聖宮」祭祖,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儀式,追述蒙古族落籍通海的歷史,這種懷念祖先的方式代代傳承。

七百多年來,雖然有很多文化習俗的變遷,但這些生活在高原上的蒙古人,一直沒有被改變的是他們那誠實待人、熱情好客、個性豪放的民族特性。

▲透過中式房屋的天空,看到外邊的現代房屋。

▲一村民家大門前。

▲一農戶家的小院落,三光一照壁。

▲蒙古族農戶家中,兄妹邊看電視邊吃飯。適齡兒童平等享有國家統一的九年義務教育機會。

▲空巢是現代農村的特點,一退休老人在家門口烤火曬太陽。

▲快過年了,在新房門前貼對聯的一家子。

▲一位守護著年久失修房屋的老人。

▲蒙古文春節對聯。

▲身挑藍子及水桶,準備到田間勞動的婦女。

▲能切實感受到從草原到高原,這一巨大變化的區域。

▲高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辛勤地勞動,為自己換來幸福的生活。

▲雖然沒有草原的寬廣,但卻有寬大的胸懷,每一份勞動的獲得都是幸福的。

▲勞動歸來的人們在小攤上吃起「涼響午」。

▲在都元帥阿喇貼木耳的倡導下建的「三教寺」,是明嘉靖年間重建的,集是一座儒教、道教、佛教為一體的大寺院。

▲準備到寺院內念經的婦女。

▲三教寺內念經的蒙古族婦女。

▲寺內的老院落,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興蒙蒙古族的節日。

▲花橋橋頭亭子,村民愛在這裡喝茶納涼。

▲村民在自家門前一邊帶孫子一邊撿菜,準備把青菜做成醃茶。

▲練習摔跤的蒙古族人。

▲村間道路上,手推小車回家的婦女。

▲過年了,到鎮上趕集的夫妻。

納建忠

雲南省箇舊市第十一中學高級物理教師。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雲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雲南日報》籤約攝影師。

1984年開始學習攝影,先後在《中國攝影報》《國家人文地理》、《雲南畫報》《山東畫報》等媒體發表作品;

2009年08月,作品《沙甸民族風情》參加大理國際攝影展及第八屆中國攝影藝術節邀請展;

2009年06月,編著《紅河回民風情》一書,成為第一本記錄雲南紅河回族的畫冊作者;

2013年09月,作品《沙甸風光風》專題參加第13屆平遙國際攝影展;

2014年9月,全國十位少數民族攝影家《我拍我的民族·沙甸回族》北京·貴州等地展出;

2014年12月,《沙甸大清真寺》《長橋之戀》入展中國延邊第五屆國際攝影文化周;

2015年1月,被個舊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箇舊市德藝雙馨攝影家;

2015年1月,作品《沙甸大清真寺》在中國雲南羅平國際攝影節展出;

2015年4月,被評為首屆全國少數民族20名攝影家,並參加北京作品展;

2015年8月,《沙甸女人》專題受邀參加大理國際影會;

2016年4月,《沙甸女人》大理博物館展出。

專著:

2013年11月,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視覺沙甸》;

2014年05月,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心路》。

相關焦點

  • 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熊漢泉作品賞析——《鋼鐵爐臺的冷與暖》
    代表作《雪山寫意》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群眾文化政府最高獎「群星獎」;《爐臺上的人》(組照)榮獲全國第21屆攝影藝術展銀獎、《小球迷》榮獲第十一屆國際攝影藝術展銀獎、《工業記憶》榮獲全國第24屆攝影藝術展多媒體類銀獎。2003——2017年分別舉辦了《鋼鐵之戀》、《爐臺上的人》、《一線工人》、《工業記憶》、《鋼鐵變奏》、《聚焦農民工》、《窯灣——一條老街的記憶》、《荷殤》等個人攝影作品展覽。
  • 2020,中國攝影網的足跡
    特別邀請中國攝影網、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青島市城市攝影家協會理事、攝影培訓師徐堃先生為本次公益大講堂主講嘉賓。「十佳攝影師」的評選,由中國攝影網主辦,新藍網、人民攝影報等協辦。在中國攝影網玉林俱樂部主席梁揮的組織帶領下,一年來,分別走進北流西朗三星堂、陸川珊羅大坑寨、貴港「荷美覃塘」、北流金湖山莊、象州妙皇大梭生態峽谷景區、象州運江古鎮景區、湖南郴州黃草鎮、興業海螺水泥廠儲備倉、興業東山村、譚村、五彩田園三角梅莊園等地採風創作,成立中國攝影網龍珠湖景區攝影創作基地。
  • 【第3期】河南攝影網百圖展
    河南攝影網微信平臺,就是為攝影人提供的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場所。在這個平臺裡不欺生、不排外、公開、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攝影者,相信所有身在群裡的影友們都有不同感受。其實,在那些「專家、大師、大咖」的眼中,咱們就是一群「下裡巴人」、「草根圈圈」,咱們不能跟人家那些「陽春白雪」,高、大、上的平臺相提並論,因為我們沒有任何優勢。
  • TIPA 2018最佳攝影器材大獎名單公布,選誰家的自己定奪!
    》作品徵集作品要求:1、徵集作品中必須提供作品專輯主題闡述、攝影師的近期攝影工作照及個人簡介300字左右,其他可以提供包括個人聯繫方式、攝影經歷、榮銜資歷,重要獲獎、攝影感悟等(文件格式:TXT或DOC)。
  • 2019年第43屆中國臺北國際攝影沙龍徵稿(截稿:2019.6.10)
    3、將以上兩組文件打包壓縮成RAR或ZIP格式發送網站編輯部,萬能郵箱:cnphotos@163.com 4、作品入選刊登的,將直接成為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其作品也將登記入庫,作圖片銷售代理,優秀作品將推薦《中國攝影報》刊發,同時,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作品評選,有資格參與中國攝影網十佳攝影師評選,並將編輯出版《中國攝影網》作品集期刊。
  • 攝影之門小班 · 快速學會攝影
    1、課時學習結束後,享受導師常年免費技術諮詢,並可優惠參加其他進階課堂學習;2、參加意圖攝影網組織的採風活動可享受特別優惠;3、受邀進入「意圖攝影網」微信群,與全國更多影友互動交流;4、免費贈送(下圖)手機微課堂《攝影之門》同步課程(價值980元),用於課外鞏固複習。報名成功後會統一發放進入攝影微課堂的邀請碼。
  • HPA攝影網論壇六月佳作開評!
    HPA/六月份,HPA攝影網論壇發貼數有所上升,主力還是論壇的老將們發的作品較多。
  • 【第8期】河南攝影網百圖展
    創辦之初,把不欺生、不排外、公開、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攝影人作為宗旨。時至今日,十八年了,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實際行動,兌現我們的諾言。   古人說:功不唐捐。意思是說:人生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任何事都有一個過程,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 TOP20·2019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徵稿
    自2011年以來,「TOP20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已舉辦4屆,當年的新銳,如今不少已是砥柱中流。在這個平臺上,「新」從來不代表年齡約束和從業經歷,「銳」並不限定影像主題與視覺形態,我們一直在挖掘的是那些對於攝影語言有著自由創新與探索,對自身和當代世界有著敏銳而獨特的觀察和思考的創作者。
  • 2019年世界攝影論壇100幅最佳攝影作品賞析
    作為世界攝影論壇的媒體合作夥伴,中國攝影網每天會接收來自全球的1600幅攝影作品,為了搭建攝影師與作品的溝通橋梁
  • 人物攝影乾貨分享:掌握好用光、構圖、色彩,你的拍攝將越來越好
    拍攝人像首先要明確一點,在室內拍攝和在室外拍攝,在攝影的創作中,攝影的用光,構圖的布局和色彩的運用方面有所不同,兩者之間在拍攝人像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在拍攝中,室內和室外要發揮各自的攝影技術優勢。3、攝影棚的人像攝影的色彩,主要是人像攝影的人物穿戴的衣服的色彩要與背景的色彩相結合,要麼背景和服裝是和諧色調;要麼是背景是對比色調,冷調和暖調相結合,形成對比色調突出人像的主題。當然也可以拍攝低調攝影作品和高調攝影作品,但是這還要看人物的服裝和背景的色彩而決定。外景拍攝1、在外景大自然拍攝人像用光的時候,一般來說運用側光和前側光。
  • 截稿提醒:7月21日|總獎金110萬—2019第七屆阿聯光影空間攝影獎徵稿
    C)夜間攝影(3張單幅或者一個10幅的組照)捕捉阿聯阿布達比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的夜晚迷人的月光。朦朧的燈光將迷人的光線投射到大清真寺的圓頂、尖塔和走廊上,吸引著專業和業餘攝影師並且給他們留下深刻、獨特的印象,進而通過迷人和鼓舞人心的攝影創作來展示他們的創造力和才能。
  • 越過盛夏,攝影小班在八月等你!
    1、課時學習結束後,享受導師常年免費技術諮詢,並可優惠參加其他進階課堂學習;2、參加意圖攝影網組織的採風活動可享受特別優惠;3、受邀進入「意圖攝影網」微信群,與全國更多影友互動交流;4、免費贈送(下圖)手機微課堂《攝影之門》同步課程(價值980元),用於課外鞏固複習。報名成功後會統一發放進入攝影微課堂的邀請碼。
  • 2020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頒獎盛典暨全國攝影家走進成都主題攝影採風活動圓滿落幕
    中國攝影網訊(記者 曉國 任紅兵)秋風送爽,丹桂飄香。2020年10月24日,由中國文化旅遊攝影協會、中國攝影網、全國藝術攝影大賽組委會主辦,中藝攝影文化藝術中心承辦,中國藝術攝影網、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北京公益攝影協會、天津市文化旅遊攝影協會、港深珠澳攝影聯盟協辦,2020第22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頒獎盛典暨全國攝影家走進成都主題攝影採風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文體活動中心隆重舉行。
  • 2018第20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徵稿啟事
    作品類別請作者確定並填寫,評委會不給予任何更改;主辦者對獲獎作品在與本屆大賽相關活動中有絕對使用權,不另付稿酬; 4、大賽不收參賽費、不退稿;大賽結束後出版《「影耀中華」--2018第20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獲獎作品集》,不收取入編費用,自願優惠訂購;5、作品獲獎後簡訊或郵箱通知作者,並在中國攝影網(www.cnphotos.net)、中國藝術攝影網(www.zgyssyw.com
  • WEGO/唯格攝影雙師課堂:中國10大攝影名家公開課/第2季!
    邢 曉言 作品     WEGO/唯格攝影雙師課堂:中國10大攝影名家公開課/第2季來了!     這是一段特殊的日子,這是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攝影雙師課堂建議您響應國家號召,做好居家隔離,保證自身健康安全,儘量減少去人員密集處,做好病毒防控!     隔離疫情不隔愛,在全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非常時期,攝影學習不能停下來。
  • 2020年IPA攝影獎獲獎作品——專業組(自然類)
    獲獎者可參加IPA國際攝影獎大獎賽頒獎典禮,典禮被譽為國際攝影界的奧斯卡盛會。在頒獎典禮上將頒發IPA獎盃與現金獎勵,作品可在IPA年鑑上發表以及隨後一系列的全球巡展(城市包括紐約市、洛杉磯、莫斯科、巴黎、布達佩斯、巴塞隆納、東京、臺北、上海、馬尼拉、曼谷.)。
  • 三分鐘了解韃靼人和蒙古人的區別,剪不斷,理還亂!
    韃靼這個詞最早出現, 是在唐代突厥文碑銘上和某些漢文史書中。僅僅是翻譯,就有達怛、達靼、塔坦、韃靼、達打、達達五六個名字,叫人目不暇接。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韃靼這個相同的稱呼,卻有不同的內涵。遼金時期,中原政權把蒙古高原偏東地區的塔塔爾部叫做韃靼。
  • 關於蒙古人起源的傳說
    北宋時,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統治逐漸衰落,居住於今日俄羅斯聯邦赤塔州和蒙古國東方省地區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韋諸部開始西遷至蒙古高原內部的。室韋諸部在突厥語中稱作韃靼。西部蒙古諸部則在同一時期在由突厥或突厥化的部落的基礎上形成。中國唐朝中期前和中國遼朝時納入中國版圖。
  • 影友來稿分享|風光攝影全攻略(深度解析、值得一看)
    ,如果當時景觀不算震撼,則可以利用長焦去拍攝一些意境比較重的畫面- 另外當不知道怎樣拍的時候,就要尋找一個制高點去拍攝,當你走到制高點的時候,可以俯視整個環境及地型,相信拍出來的視角和視野會更不一樣  《中國攝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