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班貝格Bamberg,這個城市的名字時,還覺得有些拗口。
會玩點音樂的朋友知道,這個城市的班貝格交響樂團似乎比這個城市還要出名,二戰時期,布拉格愛樂樂團的音樂家們遭到驅逐,輾轉來到這裡,友好的班貝格人收留了他們,並保護他們直到和平,而班貝格這座城市,也奇蹟般地從「二戰」的轟炸中倖存下來。
於是,這裡成為了音樂家們的第二故鄉,這個溫暖卻略帶傷感的故事,感動著講述和傾聽的每一個人。
在德國,甚至只是在拜仁州,你也許很容易找到一座比班貝格還要美麗的城市,但卻沒有一座城市能如同這裡,將曾經積澱與如此美景這樣巧妙的融合。
難以想像,就是在這裡,這個人口不足六萬的小城市,當年曾經蘊藏著怎樣的理想。
薩克森王朝的最後一位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國王亨利二世,曾決心將班貝格變成世界的首都。它的格局,和地中海邊那座著名的七丘之城羅馬一樣,建立在七座類似的山丘之上。
童話般精緻的房屋, 格雷尼茲河邊縱橫交錯的小巷,頗有威尼斯的韻味。Klein Venedig這一區域可譯做「小威尼斯「,是坐落在河畔的一些引人注目的半木質房屋,附近還有很多船舶穿梭來往。
融合了羅馬與哥特的教堂尖頂,從皇宮後面美麗玫瑰園眺望遠山上的聖米歇爾教堂,還有代表著不屈抗爭的古老市政廳,班貝格註定是有故事的地方。
遊覽線路:一座小城市,用腳步去丈量就足夠
來到馬克西米利安廣場,這就代表你已經進入了老城區,如畫的風景就在不遠的前面。請隨著流水的聲音來的方向走。
經過格雷尼茲河上的老市政廳,路面漸漸呈上坡趨勢,穿過一排排老式建築,拾階而上,就來到了壯觀的大教堂廣場(Domplatz),就是班貝格最為著名的傾斜廣場。教堂融合了羅馬和哥特風格,而對面的新皇宮則是巴洛克的傑出代表,在皇宮後面的玫瑰花園可以遠望到聖米歇爾教堂。
從皇宮出來,繼續沿著山勢往上便能到達最高點聖米歇爾教堂,從教堂後面一條小路下山,就能回到格雷尼茲河邊,被稱為小威尼斯的景致就在這段河邊,很值得慢慢閒逛一番。
班貝格的不能錯過
老市政廳 Altes Rathaus
十四世紀,熱衷於上帝的榮耀的班貝格主教,不願意讓他治下的任何土地被市民們享有。為了顯示抗爭的決心,班貝格市民們竟然在湍急的格雷尼茲Regnitz河中,打下無數的木樁,在河流中央圍建了一座人工島嶼,並把他們的市政廳修在了上面。老市政廳是班貝格世俗生活與神聖生活的分界線:一邊是主教(山)城,一座是市民(島)城。
市政廳牆上鮮豔的壁畫,歷久,依然色彩豔麗
班貝格大教堂 Bamberg Dom
大教堂是班貝格的歷史及精神中心,於1012年完成興建,曾燒毀兩次,1237年重建,當時的建築風格正由羅馬式轉變為早期哥德式。大教堂以其四座挺拔的尖頂著稱於德國。
大教堂中沉睡著班貝格歷史上最重要的幾個歷史人物:奠定一千年前班貝格政治中心地位的亨利二世,著名的國王康拉德三世,以及曾經擔任班貝格主教的教皇克萊門斯二世,這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唯一的一座教皇墓地。
新皇宮 Neue Residenz
位於大教堂的對面的新王宮,是班貝格的巴洛克建築時代的最傑出代表。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於1007年把班貝格升為主教區,新王宮自1703年建成以後一直是班貝格主教的官邸。而新王宮的後花園遠眺聖米歇爾教堂是班貝格極為美麗的一景。
聖米歇爾教堂 St. Michael Kirche
教堂於1015年由亨利二世建造,其內外部的設計均是由羅馬式、哥德式及巴洛克式風格組合而成。這裡也是班貝格的制高點,可以看到小城全貌,不能錯過。
最後,在班貝格不可不品嘗一下當地獨特的煙燻啤酒Rauchbier。用櫸木的煙燻把用來釀酒的麥芽烘乾,從而獲取特殊的煙燻氣息。
工業奇蹟、古堡小鎮、皇宮教堂、狂歡派對、童話故事、美酒足球、湖光山色,德國讓人流連忘返的實在太多。出行德國,不妨考慮下經濟實惠的德國火車通票,戳本頁面左下方閱讀原文 可查看詳情
德國火車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