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娜:莫言有些語言很難翻譯 特別是罵人的話

2021-02-08 中國新聞網

陳安娜:莫言有些語言很難翻譯 特別是罵人的話

  日前在北京接受第七屆「中華圖書特別貢獻獎」的六名外國獲獎人中,瑞典漢學家、翻譯家陳安娜作為一個典型的瑞典「60後」和女獲獎人,十分引人注目。

  莫言獲獎背後「最重要的女人」

  莫言2012年12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發表領獎感言時表示,他獲獎離不開各國翻譯工作者的創造性工作,「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勞動,文學才可以變成世界性的文學」。陳安娜就是莫言尤其要感謝的眾多翻譯家之一。沒有陳安娜,沒有諾貝爾文學獎評委著名漢學家馬悅然,莫言或者其他中國當代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還不知要推遲多少年。

  陳安娜,瑞典名為安娜·古斯塔夫森-陳(ANNA GUSTAFSSON CHEN),上個世紀80年代嫁給旅瑞中國翻譯家陳邁平,遂被稱為「中國兒媳婦」和「瑞典中國人」。陳安娜1965年出生在瑞典北部,高中畢業後入讀斯德哥爾摩大學東亞學院,師從馬悅然學習中文和中國歷史,後進入瑞典隆德大學,成為著名漢學家羅斯的弟子和首批中文博士生之一,1997年獲得博士學位。

  陳安娜的職業是圖書管理員,但她對翻譯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情有獨鍾。從1993年起,陳安娜開始翻譯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截至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她翻譯了18部中文小說和1部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莫言獲文學獎作品《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勞》,還有蘇童的《妻妾成群》《碧奴》,餘華的《活著》,馬建的《紅塵》《拉麵者》等。她的出色翻譯不僅得到社會的認可,還獲得瑞典學院的翻譯獎。

  可以說,陳安娜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幕後英雄,是中國文學家走上世界文壇的重要推手。正是有了像她這樣的一批外國漢學家、翻譯家,中國文學家的作品開始大量湧向國際文學市場,中國文學家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在國際文學殿堂上。

  莫言有些語言很難翻譯

  陳安娜坦承,接觸莫言的《紅高粱家族》純屬偶然。「我最早是在書店裡看到了葛浩文的英文譯本,覺得很不錯,那時在瑞典找中文書不容易,後來才買到了中文版。因為覺得很有意思,就試試翻譯吧。翻譯這本書的時間蠻長的,因為翻譯不是我的專業,我還有別的工作,而且那時沒跟出版社籤合同,就是自己慢慢譯。」

  陳安娜的中文功底、翻譯水平和創造力無可爭議。但由於莫言寫作的方式獨特,文中有大量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鄉土氣味很濃,且很幽默,陳安娜翻譯起來有時也很犯難。她曾調侃說:「中國的語言很豐富,特別是有一些罵人的話翻譯起來很難,而且中國人的罵人方式同我們的很不一樣。」

  陳安娜對翻譯工作十分認真,不放過任何難譯的章節和文字。這一方面使瑞典文學愛好者讀到了莫言的作品,另一方面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提供了評審莫言的優質材料。

  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正式公布時,陳安娜十分淡定,絲毫沒有飄飄然,更沒有將莫言獲獎歸為她的功勞。面對各方讚譽,她說:「諾獎評委們研究一位作家時會收集各種譯本。他們不光看我翻譯的莫言作品,還看德文版、英文版、法文版等,然後才開始討論。所以,不能說沒有我的翻譯莫言就不會獲獎。」作為瑞典文版的翻譯,她在第一時間向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葛浩文致敬:如果沒有他,莫言的影響力恐怕難以進入西方。

  美國著名漢學家和翻譯家葛浩文早在1993年就翻譯出版了莫言的獲獎代表作品《紅高粱家族》,這個英文譯本雖然語言流暢、情節動人,但並沒有立刻引起文學獎評委們的關注。直到陳安娜用瑞典語翻譯出版了《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和《生死疲勞》後,評委會才將莫言鎖定為2012年文學獎得主。所以,與許多已故的中國著名文學家相比,莫言是幸運的。評委馬悅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提到,沈從文令人遺憾地於1988年逝世,否則他將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中國人。(本報赫爾辛基9月5日電 本報駐赫爾辛基記者 趙廣俊)

相關焦點

  • 翻譯者談莫言作品:有一些罵人的話我覺得很難
    莫言之所以能夠斬獲諾貝爾文學獎,各國翻譯家可謂功不可沒。  他的作品被廣泛翻譯後,提高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莫言此次飛赴瑞典,特地以個人名義邀請了不少嘉賓,其中就有不少翻譯家。他還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場合表示,這是為了表達對他們工作的深深謝意。「翻譯的工作特別重要,我之所以獲得諾獎,離不開各國翻譯者的創造性工作。有時候,翻譯比原創還要艱苦。」
  • 莫言瑞典中學大秀書法:心如巨石 八風不動
    莫言提筆寫下了兩幅毛筆字,其中一幅是與記者招待會上所說相仿的「心如巨石,八風不動」,另一幅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7日中午,中國駐瑞典大使蘭立俊在使館設宴款待莫言一行。莫言對來賓表示感謝,他說,抵達瑞典的時候感覺天氣很冷,但上午看到瑞典孩子們學中文熱情高漲,覺得很溫暖。「學習外國語言很重要,可以增進國家之間的了解。此次得獎,翻譯們功不可沒。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吉田富夫是莫言日文版的主要譯者,還曾翻譯賈平凹的《廢都》,對莫言乃至其他中國作家的作品得以在日本傳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採訪開始後,吉田富夫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我們的提問,儘管他自己表示擔心有些意思表達不夠清楚,但我們依然從他的話語中聽懂了他對於中國文學的摯愛、坦誠和期待。在被問到最想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莫言說些什麼的時候,吉田富夫說「保重,多多保重」。
  • 「創·星」陳安娜 |《那江煙花那江雨》陳安娜單純追愛終下線
    陳安娜:顏幻月是一個因愛故生妒,然後在劇中為了自己的愛情不斷地耍花招、使手段來爭奪愛情,但本質上還是單純善良的,畢竟最後……哈哈哈(我就不劇透了),大概是這樣的一個可愛的、又讓人恨得牙痒痒的悲喜劇角色。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的話:頭腦簡單、作、慫。
  • |馮全功:葛浩文翻譯策略的歷時演變研究——基於莫言小說中意象...
    在葛浩文近40年的翻譯生涯中,譯者的翻譯策略是否有所轉向?如果有的話,他開始採取的主要是什麼樣的翻譯策略,又轉向了哪種?這種轉向有沒有具體的文本表現?轉向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對中國文學對外譯介與傳播又有什麼啟示?學界對這些問題也有初步的思考,但相對缺乏具體的語料支持,說服力不是太強。本文旨在從葛浩文對莫言前後五部小說中意象話語的英譯入手分析,探討譯者翻譯策略的歷時演變及其背後的原因。
  • 《酒國》莫言
    整個結構大概分兩個部分,可是互有穿插,一個部分是說莫言本身是一個小說的人物,也是一個作家,在裡面跟另外一個年輕作家文藝青年姓李的來交換書信,來通信。莫言蠻好玩的,在他好多小說裡面都把自己寫進去的,小說裡面就有一個人叫做莫言,也是寫小說的,所以有點像美國的導演希區柯克,內地翻譯這種。
  • 日本人罵人用的詞讓人難以接受,和中國的罵人不是一個等級
    日本人罵人用的詞讓人難以接受,和中國的罵人不是一個等級相信不管是70後80後,還是90後00後,都應該看過抗日的電視劇,在這些電視劇中,我們常常聽到日本人在對中國人發火的時候都會說「八嘎呀路」這個詞,那麼大家也都應該這句話是罵人的,但是真正的含義我們不是很了解,那我們今天就來探索一下
  • 為什麼日本罵人最愛用「八格牙路」?翻譯過來,原來如此惡毒
    二戰期間日本對我國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華戰爭,當時日本人無比狂妄,根本不把我們同胞當人看,日軍當時罵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八格牙路」,甚至我們在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也經常聽到日本人說這句話
  • 日本人罵人常用的「八格牙路」,開始不懂啥意思,翻譯過來才知有多...
    日本其實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的文化源自古代的中國,尤其是在漢朝和唐朝的影響最深,在漢唐的時候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日本經常會派遣官員學習中國的文化,因此如今日本的語言,其實和我們的漢字息息相關,而他們在影視劇中罵人時說的「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其實是非常狠毒的一句話。
  • 日本人罵人最愛用的「爸尬牙鹿」翻譯成中文,原來如此傷人
    我們都知道,日本的語言文字包括文化,都是從我們國家學習的。尤其是漢朝和唐朝的時候,我們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因此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我們國家學習,日本的語言文字都是模仿漢字發明的,所以很多日語如果翻譯成中文的話,其實更能表現出它的真實含義。
  • 語言是塊髒抹布,有些抹布特別髒
    索緒爾給出一個定義:語言是基於符號及意義的一門科學。拆一下,語言裡有兩件事:符號,符號代表的意義。符號,是我們說出的話,是語言;符號代表的意思,是我們想表達的,是語義。拿交通信號燈舉個例子:紅燈,表現的形式是紅色的燈,代表的意思是「停」,這兩事合在一起,才是大家認為的紅燈。
  • 英譯本莫言作品反響怎樣?《生死疲勞》等最受關注
    通過高頻詞研究讀者反應王西強稱,他通過搜集上述這兩部作品的讀者評價高頻詞和關鍵詞,研究莫言小說英譯本作為「翻譯小說」在英語國家地區讀者中的反應。英語國家地區莫言小說英譯本的普通讀者中有些自稱「對中國很有研究」,但也有很多讀者自稱「讀《紅高粱家族》是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莫言作品在英語世界反響怎樣?《紅高粱家族》好評91次差評40次
    英語國家地區莫言小說英譯本的普通讀者中有些讀者自稱「對中國很有研究」,有些讀者聲稱「是莫言的忠實粉絲」,「讀過所有的莫言小說英譯本」,也有很多讀者是初讀者,自稱「讀《紅高粱家族》是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清理書房只剩下百多本經典 專訪著名作家莫言
    莫言將這件小事發上微博,獲得了近千條評論。不過微博給莫言帶來的,不止網友的關心。在書展的一次論壇上,莫言說:「除了那些能夠『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微博,大部分微博是自娛自樂,很難留下來……」  莫言這句話倒是真的一石激起千重浪,特別是經過誤傳,被一些網友質疑。莫言只得出來解釋,當天談話的語境是「經典文學」,而微博的社會學意義以及諸多意義,隨著時間發展會日益彰顯。
  • 莫言: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 好書推薦《晚熟的人》
    上一本看莫言的書,還是那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蛙》。轉眼多年,老師出版了這本《晚熟的人》。故鄉人事,但面貌全新,篇幅緊湊,卻各有曲直,從《紅高粱》到《晚熟的人》,從歷史深處到當下現實,從開天闢地到氣象萬千,依然是讀者熟悉的那個莫言,帶給我們陌生全新的閱讀體驗。
  • 《那江煙花那江雨》陳安娜飾演另類「反派」顏幻月
    由吳佳怡、趙弈欽、陳安娜等主演的《那江煙花那江雨》正在網絡平臺熱播,陳安娜在劇中飾演的御膳房承應長顏幻月,成為劇中的笑點擔當。劇中的顏幻月各種「悽慘」的經歷和傳統意義上的反派不同,她雖然小聰明不斷,但是也為自己的錯誤接受了懲罰,並且很多做法也是因為命令不得已為之,加上很多笑點集中在她身上,陳安娜塑造的顏幻月反而成為劇中的搞笑擔當
  • 日本人罵人只會「八格牙路」,翻譯成中文,竟然比什麼話都狠
    相信大家都看過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裡面只要有日本人罵人的劇情,他們都只會罵一句「八格牙路」,除此之外好像不會再說別的,其實大家不要小瞧這句話,因為日本的語言比較克制,所以這句話在日語中是罵人非常難聽的一句話了
  • 為啥日本人罵人只罵「八嘎呀路」?翻譯過來,其實非常「狠」
    從外表上來看,同為黃皮膚人種,如若沒有發出聲音,西方人是很難從外貌上辨別出哪國群眾。說到日本文字,那就不得不提我們非常熟知的「八嘎呀路」一詞,這個詞我們經常在抗戰電視劇中看見。雖說我們都知道「八嘎呀路」是罵人的詞,但是相較於我國多樣化的罵人方式,日本人常用的「八嘎呀路」就顯得有些小巫大巫了。那為什麼日本人罵人只罵「八嘎呀路」呢?其實,這個詞的含義是根據語氣而不斷變化著的。
  • 莫言董卿盛讚的《人生海海》有什麼特別?11句話概括所有人的一生
    莫言董卿盛讚的《人生海海》有什麼特別?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其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成30多種語言,《解密》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
  • 「兔崽子」一詞是怎麼變成罵人的話的?
    久而久之,兔崽子就成為了一句典型的罵人的話了。這中間,也體現出了科學、民俗以及迷信三者之間的激烈爭奪。用兔崽子罵人,顯然比較惡毒。你無釐頭地蹦出人世,還不丟人嗎?比如,到了元代,兔崽子一說就形成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兔崽子就逐漸成為了部分民間口語中的主角兒了,當然,此時兔崽子是丑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180°的大轉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