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為了有爆點,經常會刻意安排參與人員進行各種觀點碰撞,這種碰撞引發的矛盾點自然會形成觀眾的討論度,在這場討論中,無論最終的結果是什麼,節目的曝光度總是有了保證。但有時候明星在綜藝節目裡面的觀點輸出也不一定是節目組的安排,也可以是他們的個人看法。
最近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因為一句話遭到了郝蕾的嗆聲,還是兩次!起因是當參演的演員表演結束後,作為導師的章子怡按照慣例給出自己的點評,最開始一切都還很正常,但隨後章子怡卻說出「沒有天賦的努力毫無意義」這句話,直接遭到了在場的郝蕾的反對。
郝蕾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參考範本,講述自己當初並沒有像章子怡一樣幸運,當她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留給她的機會並不多,她無法自主選擇劇本,為了生活,也為了磨練演技,即便郝蕾知道這個劇本是爛劇本,她依然選擇了接受,而她的演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打磨出來的。
郝蕾覺得章子怡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一開始她就尋找到了好的機遇,所以她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天賦讓老天給了她事業的高峰,可現實並非如此,郝蕾的想法其實更代表大多數普通人的觀點,即便在機遇沒有降臨的時候,即便在自己沒有所謂的充足條件的時候,我們一切的努力也都是有意義的。
就像郝蕾說的那樣,「沒有人天生就會演戲」,在這個社會中的任何行業,沒有人不勞而獲,也沒有人真正的是無師自通,當一個人成為了某個行業的佼佼者,她背後的努力一定是常人未曾見過的,你可以說某些人確實天資聰穎、上天眷顧,但卻不能忽視努力的重要性。
郝蕾與章子怡的這番對話其實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是互嗆,雙方只不過針對一件事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郝蕾也並沒有咄咄逼人的態度,而是選擇了一種溫柔的方式直抒胸臆,觀眾對此的討論也基於一個理性的狀態,而不是一味地採取粉絲站隊行為,這樣的場景才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通過郝蕾與章子怡的這場觀點碰撞,人們不僅加深了對努力的認知,同時也揭示了當前綜藝節目為獲得曝光度而進行的虛假「矛盾衝突」。多個人同處一個舞臺上的時候,觀點自然不能完全一致,理性的討論是被允許的,但為了增加收視率而可以安排的衝突實在是大可不必。
與這兩人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前段時間爾冬陞與郭敬明的舞臺矛盾,當時爾冬陞直接將郭敬明說哭,並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但互懟的原因卻十分可笑,說白了就是因為郭敬明臺下一套臺上一套的做法引起了爾冬陞的不滿罷了,節目的效果是有了,但有什麼實質意義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所以人們從來都不是討厭綜藝節目上的衝突作秀,只是有些矛盾衝突過於無意義,已經失去了一檔綜藝開播的主旨意義,這樣不僅會毀了明星的人設,也會毀了我國綜藝進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