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傳聖旨的事,我們在戲劇和電視上也沒少見,歷史上記載過三次盜用印章偽造公文。後漢時期,魏仁浦為後周太祖郭威謀反;另一次則是記載於後唐的李繼岌殺郭崇韜後,盜用自己的都統官印,冒充皇帝詔書,以穩定當時岌岌可危的蜀中局勢;還有一次則是「涇源兵變」後,段秀實用自己的司農卿印,偽造一份命令,騙回了韓旻的部隊,保護了唐德宗的生命安全。
魏仁浦勸郭威謀反,幫助偽造詔書
後漢乾右元年(948年),正月下旬,登上皇位未滿一年的後漢皇帝劉知遠病死,18歲的兒子劉承祐繼位,為後漢隱帝。皇帝病重臥床不起,臨終託孤的老掉牙事件,大家肯定猜到了。這次顧命大臣就有郭威、楊邠和史弘肇他們三個。
五代十國有屬於戰亂時期,此三人又是軍人,擁有軍權。新皇帝隱帝怎麼不可能不提防三人,將其斬殺,兵權手握。而且隱帝這個人也屬於昏庸無能之輩,沒有從他父親那裡繼承英明神武的能力。
登基不久,朝廷就出現叛亂。河中、永興和鳳翔三方節度使相繼造反。而皇帝劉承祐派遣的將領剿叛不力,未有功效。使得派出郭威前去平叛,結果就如你想的一樣,一切順利。從此郭威在外擁有重兵,而其他幾個顧命大臣在朝廷內鬥專權。皇權旁落,而且這位新皇帝不僅沒能夠管理好朝臣,經常做些讓人無法理解的事。
久而久之,這位年輕的皇帝,憋了一肚子氣,年輕氣盛的皇帝要想奪得政權,此時最大的助力就是族親了。在舅舅李業等人幫助下,先後殺了在京的史弘肇、楊邠和王章。殺了身邊的大臣,留在外地的隱患也需要解決,同樣出場的還是舅舅,讓李弘毅等人去殺郭威、王殷和王峻。壞就壞在這位舅舅的性格,導致消息走漏,使得手握重兵的郭威得以造反。
李弘毅此人辦事優柔寡斷,竟然將殺王殷的消息告訴王殷。這位年輕的皇帝,恐怕要氣死,這種豬一樣的隊友,怎麼是他的舅舅,而且還被派來做如此大事。消息被王殷得知,肯定第一時間告訴郭威,他不僅有權,還有兵力,只有他能就自己。
郭威得知此事後,將此事告訴了魏仁浦。當然少不了哭鼻子一事,畢竟為了老李家辛辛苦苦賣命,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今卻要落得被殺的慘狀。魏仁浦也不是傻子,郭威叫自己來,肯定是要謀反,只不過想讓自己幫得謀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魏仁浦也只能拿歷史上老套路的戲碼,清君側,光是這個理由只是用來打入京城,怎麼讓將士為自己賣命才是最重要的。魏仁浦此招不謂不狠,竟然偽造詔書說李承祐要郭威誅殺眾部將(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估計也是學的這齣戲),眾將領聽了肯定火冒三丈,必須反了。
李繼岌用自己的印章,假傳聖旨,安定蜀地
郭崇韜身為後唐的大將,被委派為伐蜀副將,主將是後唐李存勖的大兒子魏王李繼岌。六萬大軍一路殺向成都,所過之地的守將望風而降。就連前蜀後主王衍也投降了。
前蜀滅亡,作為主要作戰指揮的郭崇韜怕蜀中盜賊作亂,留下部將分道召討,因而沒有立即班師回朝。此時的李主擔心,將在外,又有兵權,怕起兵造反。於是派遣宦官向延嗣去成都讓其回京述職,可惜的是郭崇韜不僅沒有出城迎接,而且還舉止傲慢,此時宦官(李主愛惜宦官、伶人,郭對其厭惡不喜,曾對魏王說最好殺光宦官,啟用士人。)原本就厭惡郭崇韜。這下被惹毛了,和李從襲等人編織罪名,說他貪贓枉法,還有不臣之心。這下李存勖更加心裡不安,畢竟郭崇韜手握重兵,不能立即將其斬殺,還是確認清楚好。
於是又派遣新的宦官前去查勘,還千叮嚀萬囑咐,可是說的模糊不清。而這位又不敢再去問皇帝具體什麼意思,就跑去問皇后劉氏。可惜皇后劉氏此人,不僅不報恩(皇后的寶座有郭的功勞),還恩將圖報,卻要殺了他。宦官將懿旨告訴了李繼岌,李繼岌認為沒有皇帝的手喻,不可能將一方大臣殺死。可是記恨郭崇韜的宦官們,巴不得他早死,在一旁煽風點火。於是郭被殺了,而此時蜀地剛被拿下,全部又是郭崇韜的兵馬,謠言四起,為了穩定局勢,用自己的大印偽造聖旨。
段秀實用印章偽造調兵令
段秀實偽造調兵令救下唐德宗,發生在唐德宗建忠四年(783年),十月份。涇源兵變後,唐德宗倉皇逃往奉天。此時的奉天守軍孱弱,姚令言擁立原涇源節度使朱泚,於是派韓旻去迎接皇帝,其實是為了殺死唐德宗。形勢危機關頭,段秀實想偷盜姚令言印符,可惜失敗了。卻用自己的印章偽造的文書將韓旻調回來了,救下了唐德宗。只能說韓旻是個武將,粗人一個,大字不識幾個,以為沒人敢偽造文書,粗心對待。
此三件事都與印章偽造文書有關,這是歷史上發生的事。不過偽造印章和文書都是非法的,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此事可不能做。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五代史》,《偽造公文—古代公文寫作趣聞雜談》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