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泰州民警創辦公益尋人平臺,944天幫375人找到家

2020-11-22 北青網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趙留鋒 記者 毛曉華 尹有文)11月19日,泰興市政務服務中心公安戶籍窗口,53歲的戶籍民警朱筱樂拿出信封,將新辦身份證和戶口本寄給正在南通打工的濤濤(化名)。33年前,5歲的濤濤在家門口被人抱走。作為泰興知名尋親「達人」,朱筱樂多年來幫助其家人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朱筱樂以及眾多志願者幫助下,如今濤濤和失散33年的親人團聚。除了是一名戶籍民警,朱筱樂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老樂在線尋親」創辦人,從2018年3月至今年10月底,944天內他已累計幫375人找到家。

△朱筱樂幫助丁長江找到失散60多年的親人

2年多幫375人找到家

1987年4月2日,對於泰興人鞠東生夫婦來說,那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日子。那一天,他們5歲的兒子濤濤在家門口被人抱走。33年來,他們從未放棄尋子,在思念與尋找中艱難度日。

「濤濤,你在哪兒?媽媽一直在等你,等你回家……」當年濤濤丟失的事在整個泰興引起了轟動,多年來,朱筱樂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尋親。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在全國多庫交叉比對中發現,徐州睢寧38歲男子邱某鵬,與泰興市黃橋鎮鞠東生夫婦血樣盲比比中,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存在著親屬血緣關係。

得到消息的朱筱樂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知了鞠東生夫婦,隨後又幫他們聯絡徐州警方,最終促成了親人團聚。

△53歲的朱筱樂是泰興政務服務中心戶籍民警

隨後,朱筱樂又加班加點幫濤濤辦理新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得知他在南通打工,請假回來一趟不容易,朱筱樂主動提出,用郵寄的方式將證件交到濤濤手上。「33年了,孩子也希望能夠早點拿到新的證件,看到他們親人團聚,我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自朱筱樂創辦「老樂在線尋親」平臺以來,無論是老人走失,還是小孩離家出走,又或是失蹤數十年的親人,只要遇到求助,朱筱樂都會免費幫助發布「尋親啟事」。從2018年3月到今年10月底,944天已累計幫375人找到家,平均2天多就能夠成功尋找到人。

籌集資金發放「防走失黃手環」

朱筱樂製作的黃手環

一次次幫助尋人,朱筱樂發現,老年人走失的數量佔到80%以上,而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患有阿爾茲海默症。

「這些患病老人什麼都不記得,到了馬路上就只知道一直往前走。」朱筱樂說,有的老人甚至走了幾天上百公裡,如果遇到好心人報警還好,而一些老人誤入河道的,甚至會失去生命。

如果老人身上有顯著的標識,不就可以第一時間聯繫到家人嗎?

想到就做,朱筱樂隨即籌款,製作了一批「老樂在線尋親」黃手環,手環上有一個二維碼,裡面錄入了老人的身份信息以及緊急聯繫人方式,每個手環都印有唯一編號。這樣帶著手環的老人即使走失,熱心市民發現後,只要掃描二維碼輸入編號,就能第一時間聯繫到家屬。

據了解,第一批黃手環出來後很受歡迎,200多個幾天內就被領光,而這批手環防走失的作用也很明顯。「曾經有一個領了我們手環的老人走失,半小時不到就有熱心市民撥打電話,將老人送到了家。」

看到效果明顯,朱筱樂又加量製作了200多個黃手環,面向更大範圍免費發放。「看到小手環發揮了大作用,而且關鍵時候能救命,心裡就覺得這錢花的值。」

志願者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尋親讓朱筱樂成了圈裡的名人,身邊也聚集起一批熱心公益的志願者。

朱筱樂仍清楚的記得,最早從事公益時只有十幾個志願者,現在「老樂在線尋親」愛心群成員已超過了600人。

△朱筱樂為殘疾人送去溫暖

丁金玉就是其中一名特殊的志願者,他的父親丁長江小時候在泰州市福利院被抱養。30年來,他曾三次到泰州尋親,不過都沒有能如願。

似乎是冥冥中的召喚,女兒丁金玉嫁到了泰興,無意中認識了老樂於是向他求助。

朱筱樂得知情況後,與志願者們一起行動,前往福利院尋找當年老職工,隨後又到公安部門幫丁長江採集DNA。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找到了丁長江失散60多年的兄長。

△朱筱樂收到錦旗

通過這件事,丁金玉主動報名成為了一名老樂尋親志願者。「作為一名尋親家屬,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家人分離的痛苦,也希望作為志願者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教師、工人、計程車司機、飯店老闆……如今,尋親志願者已經發展到600多人,他們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一旦接到尋親信息,就如同一個機器運作起來。

朱筱樂說,只要社會有需要,他將把這項公益事業一直做下去。

( 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劉琰(EN004)

相關焦點

  • 2年時間,他幫1750名流浪者找到親人,央視總臺發來感謝信
    王曙是長沙縣公安局星沙派出所的教導員,還是一名參與公益尋人的志願者。王曙參與公益尋人,緣於一次處警經歷。2年前,王曙接到報警求助,將一名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員送到長沙縣救助站時,該流浪人員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員通過民政救助平臺查詢也無此人信息,尋親受阻。
  • 網際網路尋人出新招,武漢公安局在支付寶裡發「尋人啟事」
    如果有迷失人員24小時還未找到,或者迷失時間雖不到24小時,但人員比較特殊、情況危急,比如老人、小孩等,公安後臺技術人員會將迷失人員具體情況發至平臺,並推送給相關區域內開通了「電子身份卡」的支付寶用戶,動員社會力量一同尋找。    已經有老人和孩子通過這個平臺回家。2017新年臨近,武漢青山區九旬老人熊某卻走丟了。
  • 杭州53歲女子失蹤17天 警方成立專案組
    新京報訊 杭州53歲的來惠利從家中走失,至今失聯已超過17天。7月21日,經辦此案的杭州四季青派出所民警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警方已成立專案組進行調查,對來惠利所居住的小區進行排查,目前仍未發現有效線索。
  • 哭笑不得~在松北幫人挖地下室的男子找到了,失聯原因是……衝動了
    哭笑不得~在松北幫人挖地下室的男子找到了,失聯原因是……衝動了 2020-12-20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則啟事,全民尋人,萬能的朋友圈真把人找到了
    8月9日晚8時30分起,一則博南派出所民警編發的尋人啟事,由微信朋友圈發出,迅速帶動永平縣全民參與尋人,僅二十多分鐘,這萬能的朋友圈真把已經走丟了一天多的人被尋著了。8月8日下午15時許,永平縣城博南鎮居民茶XX在博南路逸品酒店附近不慎走失,家人心急如焚,多方聯繫尋找,找到第二天,找遍了縣城也沒找到。8月9日20時30分許,茶XX家人到了博南派出所求助,博南派出所值班民警一方通過各種警務技術查找茶某蹤跡,一面編了尋人啟事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裡轉發。一時間,這則尋人啟事在永平微信朋友圈迅速轉發、擴散,許許多多的人加入了這場尋人行動。
  • 長沙這位民警兩年幫助2210位流浪者回家,離家最久的一位...
    12月21日長沙一位七旬老人坐錯了公交車在長沙縣迷了路民警王曙通過人像比對聯繫上了老人親屬半小時後老人的兒子前來將她接回了家兩年來共幫助2210位流浪者找到親人51歲的王曙是長沙縣公安局星沙派出所的教導員,還是一名參與公益尋人的志願者。從2018年到現在,兩年時間,王曙共幫助了2210位流浪者找到親人。
  • 民警業餘時間幫2000多名走失人員找到家
    今年的央視《等著我》節目中有這樣一位尋親者:8歲時被鄰居拐賣,13歲輟學,之後輾轉多地,當過廚師,也做過服務員。17歲時,曾煌華回到貴州老家,但物是人非,他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的母親。2019年,他向央視《等著我》欄目組求助,隨後,欄目組將曾煌華的尋親信息發到全國。
  • AI賦能公益幫助萬個家庭團圓 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提升尋人效率
    在AI人臉識別的技術支持下,百度大幅提升尋人效率,通過人臉檢測、預處理、特徵提取、匹配與識別以及輸出結果等步驟便能夠完成識別流程。走失人員家屬只需通過百度的尋親平臺(在百度APP中搜索「AI尋人」即可進入)上傳親人走失前照片,即可一鍵與全國各地救助站及寶貝回家等公益尋人平臺登記的數萬名走失人員進行實時比對。百度AI尋人曾完成幾項裡程碑式的尋人案例。
  • 民警業餘時間幫2000多名走失人員找到家 受助者遍布全國
    民警業餘時間幫2000多名走失人員找到家 全國都有他的受助者,最多一天幫助17人 圖/記者滿延坤 今年的央視《等著我》節目中有這樣一位尋親者:8歲時被鄰居拐賣,13歲輟學,之後輾轉多地,當過廚師,也做過服務員。17歲時,曾煌華回到貴州老家,但物是人非,他依舊沒有找到自己的母親。2019年,他向央視《等著我》欄目組求助,隨後,欄目組將曾煌華的尋親信息發到全國。
  • 失蹤人口檔案庫《尋人直播間》再傳喜訊:失蹤七年的他找到了家
    今日上午10時39分,中國失蹤人口檔案庫《尋人直播間》「認親專場」直播欄目組又幫一位受助人員找到了家。 暖心姐姐與家屬對接中 為適應自媒體發展,提高尋人尋親服務效率,6月9日以來,中國失蹤人口檔案庫依託快手平臺,開闢了線上「現場認親」服務欄目
  • 引入AI和語音識別,《等著我》第五季讓尋人故事更暖心
    ……新一輪暖心的尋人故事就此拉開序幕。從87歲的老兵時隔66年見到犧牲戰友的後人到新疆維吾爾族三代人尋找救命軍醫,再到身患血友病的鄭衛寧尋找失聯40年的摯友……2014年播出至今,節目將鏡頭對準發生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生命,讓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躍然於螢屏。感人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公益的榜樣、滿滿的正能量。
  • 囑咐13歲女兒照顧好弟弟 女民警夜晚離家幫人辦理身份證明
    揚子晚報網10月18日訊 (通訊員 黃峰 賈宏偉 記者 王國柱)10月17日晚8時許,泰州醫藥城派出所接到求助電話,一個小姑娘帶著焦急啜泣的聲音:「警察叔叔,我要流落街頭了,也沒法考試了,快幫幫我吧!」經了解,報警人是一名從南京來泰州參加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位英語水平測試的學生,坐大巴到了泰州,入住酒店時發現身份證遺失。
  • 走下去,家就在:百度AI尋人讓科技更有溫度
    「普通人回趟家,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或者幾天,但是我們這些人回趟家,可能就要幾十年」1998 年在貴陽老家走失,2020 年才找到親生父母的朱少罕在短片中如此說道。對於高峰而言,即便走失時才五歲,他也清晰地知道自己並不是「這邊的孩子」。三十年尋親之路走下來,他已結婚生子,對於家的思念與日倍增:「想找我的親生父母,(他們是誰),他們的生活怎麼樣」——時間無法消磨執念,反倒如催化劑。尋親無門,費事費力,如同壓在走失家庭頭頂上的兩座大山。而要尋求解決之道,從根本上提升效率,或許在於謀求將前沿技術與社會公益項目緊密結合。
  • 頭條尋人2019年幫助4173名走失者回家,累計已幫助超過12000個家庭...
    其中,「兩岸尋親」項目幫助144個兩岸家庭團圓;「尋找烈士後人」項目幫助614位烈士找到親屬;「無名患者尋親」項目幫助247位無名患者找到親人;為阿爾茨海默老人免費提供防走失手環的「找到你」項目已經覆蓋1380個家庭,避免了86人/263次高危走失。另外,頭條尋人還與國內知名尋親志願者組織「寶貝回家」合作,2019年全年幫助41名被拐兒童回家。
  • 頭條尋人2019年幫助4173名走失者回家 累計幫助超12000個家庭團圓
    在頭條尋人2019年找回的4173名走失者中,有1880位老人,310名未成年人和1983名成年人。其中,「兩岸尋親」項目幫助144個兩岸家庭團圓;「尋找烈士後人」項目幫助614位烈士找到親屬;「無名患者尋親」項目幫助247位無名患者找到親人;為阿爾茨海默老人免費提供防走失手環的「找到你」項目已經覆蓋1380個家庭,避免了86人/263次高危走失。
  • 5歲男童走失 民警幫其找到家人
    前段時間,家住江岸區王女士被自己家5歲的熊孩子氣得不輕。一天下午,王女士要出門買菜,讓5歲的兒子乖乖呆在家裡自己玩。沒想到兒子淘氣,竟然獨自一人悄悄尾隨媽媽出了門。誰知道路上尾隨很順利,一進菜場就跟丟了。
  • 【鷹眼頭條】《尋人大師》臺網通吃的背後,是國產劇公益精神的再度擦亮
    例如在尋人社幫家民工討薪這一單元,不是社會問題的老生常談,而是圍繞討薪,揭示一條從下至上的生物鏈,聯繫到了醫療問題、行業腐敗現象、社會契約精神,體現了創作團隊對社會話題的敏銳觸覺尋人、尋己、尋心,找回久違的公益精神以前也有過這樣組團隊去溫暖、激勵現實,帶有公益意識的影視作品,《編輯部故事》就是通過由一群百無一用讀書人組成的編輯團隊,帶領觀眾去品嘗人間百味,《甲方乙方》等影片則通過喜劇手法對現實種種怪現象進行嬉笑和調侃。
  • 忙於生意丟了娃,保康民警幫3歲男孩找到媽媽
    中國警察網訊 12月21日晚,湖北省保康縣城一名3歲半男童出門扔垃圾,結果不小心走岔了回家的路,熱心市民發現後立即報警。所幸,一小時後,民警通過視頻搜尋幫孩子找到媽媽。  12月21日19時40分許,湖北省保康縣城清溪河大橋上,一名3歲半男孩獨自站在路邊,不時東張西望。
  • 公益項目「頭條尋人」幫助15000個家庭團圓
    2021年1月6日下午,今日頭條公益項目「頭條尋人」宣布,截至2021年1月5日,該項目已經幫助超過15000個家庭團圓。2020年12月31日,「頭條尋人」接到江蘇無錫市救助管理站求助,希望幫助中年男子小勇尋找親人。通過向男子家鄉雲南大理和走失地江蘇無錫推送尋人信息後,2021年1月5日晚,傳來好消息,小勇的家人找到了。
  • 廣州民警「海納百川」找到了!
    在親筆寫下的信件後,這位六旬長者還用心地附上了三頁微信對話截圖,結合文字重現出一段穗漢連心的平凡人不平凡故事。80天朝夕相處這裡讓爺爺奶奶感到「溫馨似家」由於廣州冬季氣候溫暖,近三年每逢春節假期,陸齡就要陪90歲的父母來廣州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