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讚打賞,一個在幾年前根本不會聽到的詞語,可是這兩年卻隨處可見。
最近有一個新聞真實演繹了什麼叫「千金買一笑」
土豪打賞網紅主播的小視頻這幾天在網絡上瘋傳,短短1分鐘內豪擲100萬人民幣,女網紅一度失控落淚。小編只想說:為什麼沒人給我錢呢?
簡單地說,就是您在網上發布的原創內容,包括文章、圖片、視頻等,如果用戶覺得好,看著喜歡,就可以通過獎勵賞錢的形式來表達對您的讚賞。這是一種非強制性的付費模式,完全用戶自願,相比廣告等盈利模式不影響用戶體驗。
說白了,打賞就像是「給小費」的另一種形式,從自媒體到網絡主播,從滴滴打車到微信公眾平臺、軟文網站、分答以及類似於這些平臺都有「打賞經濟」的影子。
當然是粉絲啦!
你寫得好,賞!
現在有很多上班族喜歡訂閱一些微信公眾號,微博號等等,其中一些號在文末開通了「讚賞」功能。讚賞的金額少到幾毛錢,多到幾百元,關注的粉絲可以隨意打賞。
你表演得好,賞!
在過去一年當中,視頻直播平臺野蠻生長,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內出現了數十家移動視頻直播平臺。這些平臺當中既有如映客、花椒直播等新興的獨立視頻直播平臺,也有如網易bobo、YY直播等原來PC時代直播秀場轉型過來的視頻直播平臺。無數宅男的荷包可以說是遭受侵襲,送花、送禮物到現金打賞,只為看到心中「女神」的美麗容顏。
你服務得好,賞!
如今,「打賞」已經延伸到線下的餐飲行業,掃碼打賞服務員。現在很多飯店的服務員胸前都別著一塊帶有二維碼的徽章,寫著「感謝打賞」。顧客可以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把小費打入該服務員的微信帳號,打賞的金額為3元,這種方式類似於發紅包,而且都遵循自願原則。
一樁買賣的達成多數會依賴於忠實客戶和回頭客,也就是粉絲。打賞功能最初從線上產生,打賞者大多是一種「鼓勵」的心理,也是受眾對創作者內容的一種認可和支持,能產生這種交易行為的多數為粉絲。
商家正是把粉絲的這種擁躉心理轉化為金錢形式的支持,以0元起步的有限額度打賞實現自願原則。
然而不同偏好程度的粉絲中則有可能產生攀比心理,為了表示對創作者的喜愛程度進而產生高額打賞的行為。
不少網民觀看直播,享受的主要並不是觀看什麼內容,而是參與觀看本身。直播節目直觀地呈現了未經剪輯的他人的生活,這顯然滿足了相當多數人的窺視欲。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空虛寂寞,下班回家把門一關,跟社會的聯繫就只有通過網絡、遊戲、看視頻等途徑來實現。直播平臺上,用戶和用戶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實際上也是在進行情感的陪伴。直播平臺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抓住了目標受眾需要得到情感陪伴的心理需求。
如今在「打賞」這種商業模式中,不少人鑽法律的空子,違法現象日漸滋生。
一些網站和網絡寫手在發表網絡作品時,不僅靠玩弄「噱頭」吸引粉絲,甚至在作品裡大量刊登黃色故事;一些網絡女主播不是靠知識和智慧,而是通過出賣色相甚至身體吸引粉絲關注,贏得所謂的「打賞」,這種「打賞」已經觸犯了法律底線;還有人編造一些謊言欺詐網民,通過詐騙賺取高額利潤。
事件一:編造虛假故事微博求打賞
2015年,天津港發生爆炸事故,一位姓楊的女孩就在網上編造了自己父親是爆炸受害者的新聞,得到了無數網民的同情、「打賞」。
共有3000餘名網友使用微博「打賞」功能為楊某某捐款,總金額9.6萬元。事情真相大白後,因涉嫌詐騙罪,楊某某鋃鐺入獄。
事件二:為博主播關注,到處借錢打賞
2016微博紅人節第一名主播馮朗朗(男)說:「我的一個頭號粉絲橘子,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她為了給我打賞,到處借信用卡,透支了好幾張。通過打賞送禮物,在兩周時間裡砸進了20萬元。我有試圖阻止過她不理智的行為,但是她說這樣可以刷存在感,得到我的關注。」
事件三:少年打賞主播3萬
12歲少年沉迷「快手直播」,半個月狂刷支付寶3萬餘元打賞主播。緊接著,急於追回錢的哥哥,又誤把網絡詐騙電話當成該直播服務熱線,被騙走5000元。這兩個孩子的父母,44歲的外來務工者趙國輝和妻子愁眉不展。省吃儉用攢下的5萬餘元存款,接連兩次損失了近4萬元。
隨著「網絡打賞」越來越受到年輕人追捧,此類「打賞犯罪」現象似乎愈演愈烈,「打賞」越來越脫離了最初「你情我願」的單純互相欣賞和互相交流的模式,而淪為一種赤裸裸的金錢交換關係。
「打賞」顛覆了傳統激勵模式,但網紅獲賞應有度,平臺也得正規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打賞經濟」的興起,都意味著人們的關注點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互動化。點讚是美意,打賞是鼓勵,可別讓它變了味兒!
編輯:王茜
參考資料:中國青年報南財專訪 人民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