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有理兒有面】;
近期,香港疫情再次爆發,多日新增確診病例都在三位數,且多數都屬於本地感染病例。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7月19日稱公立醫院隔離設施即將爆滿。7月25日香港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稱壓力非常大,如果病例繼續幾何級上升,醫管局多努力開多少病床都沒用,都追不上使用量。而且患者較多年紀大,住院時間長,1200張隔離病床很快會爆滿。
據港府公布24日數據,截至當天中午,醫管局開放649間負壓病房,使用率79.5%;負壓病床為1207張,使用率為76.4%。25日,香港新增133例確診病例,創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高,其中本地感染126例,輸入7例。香港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06例。
在大量病患讓香港醫療系統即將無法承受的時候,向祖國求助是一個正常的思維。當時武漢疫情初期,全國醫護馳援武漢,到後來一省包一市,都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但是,香港又因為其「特殊」性,在沒有任何官方組織說要內地醫護支援香港時,一些香港醫護組織就自己先跳出來反對了。
先是7月21日,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以會長馬仲儀的名義,打著內地水災急需醫務人員、不能乘人之危的幌子,拋出了「內地醫療人員沒有香港認可的專業資格,因此不宜在香港進行相關工作」的論調。
接著7月23日,香港護士協會以其主席李國麟的名義發表聲明,公開反對內地醫護赴港支援,並深表「震驚」!認為國內醫護支援香港,不符合香港法律,不能提供香港標準的護理。要求港府確保所有在港執業的醫護人員必須在現行制度下,才能進行工作。
護士協會會長是香港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也是香港醫院管理局成員,還是前香港公開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可見在香港醫護界「江湖」地位之重。
香港醫護團體的「聲明」也在網民中引起巨大熱議。
內地網民在微博上紛紛評論:
「我們也不想內地醫護過去,他們太累了」;
「真可悲什麼時候開始香港人的性命要操控在這班黃醫護手中」;
「拿正常人當人質」;
「去漁村支援,醫護人員的風險太大。漁村的醫護和患者黃屍比例太高。 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黃屍醫護,在口罩,飲水,食品上做一下手腳,支援隊員的感染就不可避免。越想越恐怖!」;
「比WHO和國際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組織等厲害喔,哈哈」;
……
香港網民也嘲諷:內地疫情嚴重時,用罷工強逼特區政府封關;香港疫情嚴峻時,就要求政府加工資給津貼,這就是香港醫護所謂的「專業」。
港府也於7月25日出來闢謠,稱中央近日應其要求,協助加大香港檢測能力,改裝亞洲博覽館成類似「方艙醫院」,但別有用心的人藉此散播謠言,說成有內地醫療團隊到香港醫院提供診治,或把港人的基因樣本送回內地等,令人氣憤。
同日,香港醫管局在回應鳳凰衛視記者詢問有關內地醫護支援的問題時,也稱目前最主要是病床不足。
這一醫一護,兩位「長老」齊出手,表面上導火索是一個無官方背景的自媒體發表的一篇《上海等地醫務系統接指令,馳援香港抗疫整裝待發》的文章,文章指有消息稱特首林鄭月娥已向中央發出求助,如果香港疫情持續惡化,香港醫務系統不堪重負,希望中央協調內地醫務緊急馳援。同時,文中還提到上海等地的醫務人員已經接到指令,做好馳援香港的一切準備。
該自媒體的信源沒交待,有理哥也無法查實。但是可以肯定,這只是一個表面藉口,而抵制內地醫護,才是兩大「長老」的真實目的。
半年前全國醫護馳援武漢,到數月前的武漢醫護馳援北京,再到近期的多地馳援烏魯木齊,受援地民眾都是歡欣鼓舞迎接援軍。而香港醫護,卻在抵制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中國內地醫護,同是中國人,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
有理哥就來給各位說說這群黃屍醫護心裡的小九九。
首先,香港醫護收入優勢明顯
根據港媒香港01報導,2018年香港居民月均收入中位數為1.75萬港幣,看起來是挺高的,但是和香港醫護相比,就差距很大了。
根據香港醫管局的信息,香港公立醫院住院醫生起薪為54220港元,30歲約可達7萬港元。而且這還只是以公立醫院計算,私家醫院及診所醫生收入更高。單以公立醫院,最低的是月薪5萬港元,最高的可以達到22萬港元。
香港制度規定,醫生相當於公務員行列,用高薪來養廉,以此杜絕醫生因為薪酬過低而走上不歸路。在2015年時,月薪已達到18萬港元的醫生們還集體靜坐抗議,要求漲工資。短短的5年間,工資猛漲到22萬港元。
說完醫生說護士,香港的護士分為登記護士(EN)和註冊護士(RN),這兩種學歷要求不一樣,工資也不一樣。登記護士的要求比較低,中學畢業後讀三年的護士學校就可以,但是工資也最低,即使這樣起薪也為18205港幣。工作後如果繼續進修,就可以晉升為註冊護士。註冊護士,一般是大學本科畢業,讀完了五年制的護理學課程。畢業以後入職公立醫院,起薪是28865港幣,比香港警察的起薪24110港幣還高了4000多。要比起其他普通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已經相當不錯。而且做護士有分普通科和精神科,28865港幣只是普通科的起薪,如果是精神科再加3000多,是31855港幣。
如果能進私立醫院,工資就更高了。就拿港怡醫院來說吧,護士的起薪就比公立多3000,也就是3萬多,而且可以按資歷加薪,3年經驗的護士可以拿到月薪4萬,比公立醫院能多1萬。
別忘了,除了工資還有津貼呢,一般津貼是基本工資的15%,還有花紅,醫院生意好的,一年能有14個月薪資!以起薪3萬港幣核算,在本次疫情中,每個護士都可以拿到6000+港幣的特別津貼。
港媒曾經對不同職業的打風津貼(就是颱風天上班的津貼)做過調查,結果發現護士的津貼最多,一個班次的津貼可以超過1000港幣。就算是最普通的護士,打風津貼都是時薪的1.5倍。
疫情發生後,特區政府宣布給一線的醫護人員發放特別津貼,按照基本工資的20%發放,最低每天500港幣。
7月22日,香港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校長張美茵就提醒有意報讀護士課程的應屆生,不要只因為工資高而投身做護士。
其實,香港醫護人員工作專業,也很辛苦,但擅長罷工抗議的部分香港黃屍醫護,卻根本是在濫竽充數。如果內地醫護過去,這幫黃屍醫護和講奉獻不怕苦不怕死的內地醫護相比,明顯就矮一截,可能會讓香港市民覺得,不值得用那麼多錢僱傭這群不怎麼幹活卻一味鬧著漲工資的人。
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時,許多黃屍醫護就會現出原形,所以他們會千方百計地抵制內地醫護。
其次,是亂港勢力的深度蠱惑
在中國齊心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中,香港2月份就發生過一小撮醫護人員置病人的生命健康於不顧、發起罷工的醜聞,他們將自己的政治訴求與香港的安全捆綁,提出所謂「抗疫五大素求」,以此要挾港府立即對內地「全面封關」。
所謂「醫護罷工」背後的政治目的很明顯,當時發起罷工的醫管局員工陣線(HAEA)是修例風波催生的一個反對派組織,去年12月才成立,約1.8萬名成員均來自公共醫療系統。而他們提出的「抗疫五大素求」,與去年修例風波的「五大素求」也是「遙相呼應」。連居港多年的不少外籍人士都認為,事件匪夷所思,這背後的政治動機不可理喻。
這樣一個黃屍醫護工會,我們可以比喻成武俠小說中新成立的門派。但是香港醫護「江湖」裡的武當、少林,也就是上面說的兩大長老雖然沒有支持,但是也是持一個默許態度。
只要有人出來鬧,港府就會發糖,到時候大家都有糖分。在利誘之下,許多香港醫護投入亂港勢力懷抱,一起綁架香港特區政府滿足其無理要求。
再次,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制度
香港醫護大都是香港成長,特別是年輕的一線醫護,基本是在回歸後香港教育體系中培養出來的。由於經濟收入原因,成績最好的學生才有資格選擇從事醫護工作。以2019年,有港版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為例子,12名狀元選擇從醫工作。
醫科大熱,本來是好事,但是香港教育系統被亂港勢力滲透多年,成為他們的「養蠱」場。如截至2020年6月,香港有3600名學生及110名教職員在修例風波中被捕,分別為10名專上院校(類似高等教育)及100名中小學教職員被捕。
學生在這種環境下,要取得好成績,就不得不順應老師摻雜政治目的的教學理念,按照反中亂港的方向去思考、答題。這也導致了成績越好的香港學生,反而受到的毒害更深,越容易在走上工作崗位後成為亂港勢力的炮灰。
從經濟、政治、思想三方面分析,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些香港醫護團體會抵制能「救命」的內地醫護。內地醫護能馳援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指導和幫助世界人民抗疫,但到了中國的香港,竟然被一群黃屍醫護以「行醫資格」為藉口企圖叫囂阻攔,跟其罷工一樣,都是「攬炒」病人、泯滅良知的惡行。
醫者父母心,有這麼一群以經濟私利為第一、以操弄政治凌駕於科學和民生之上的香港醫護敗類,絕不是香港人民之福!
「逢內地必杯葛」的心理可以休矣,香港各界放棄政治紛爭,齊心抗疫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