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我們國家以及周邊深受中華文化薰陶的國家,對於美的一種文藝表現形式。書法的表現在古代均以毛筆為主,在現代又分為毛筆以及硬筆。古往今來,優秀的書法家數不勝數,出自他們手中的作品更是價值連城,千金難求。
時代發展至今,依舊存在有很多書法作品受到人們的追捧,但是這些所謂的書法作品,並不都是好的。就拿大衣哥朱之文來說,他的字曾經被專家評論為:禍害書法市場,卻依然有人以十萬元的高價將其"醜書"買走。
星光大道走出的"草根"明星
說到大衣哥朱之文,想必大家都認識。他出生在魯西小城菏澤的一個務農家庭,家中所有的經濟來源皆靠種植農作物。在朱之文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由於過度勞累,患上了十分嚴重的疾病,最後不幸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父親離開後,家中的重擔一下子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由於母親一個人實在是忙不過來,於是朱之文不得不離開學校,回家幫助母親分擔重擔。由此,他便沒有再上過學,而是整日在田間地頭辛苦勞作。
在朱之文成年之後,他與很多的農民一樣,娶了一個年紀相仿的女子,拼湊著過生活。他勤勞本分,每天起早貪黑的去到地裡幹活。由於勞作的過程十分的枯燥,為了給自己緩解放鬆,他喜歡一邊勞動,一邊唱歌。
空曠的田野就像是星光閃耀的舞臺一般,任他發揮。他的生活本該與普通的農民一般,一輩子平平凡凡,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得他一躍成名,過上了不平凡的生活。
2001年,在機緣巧合之下,朱之文報名參加了一檔名為《星光大道》的綜藝節目。一身接地氣的大衣以及農民的身份使得他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們產生了無比的親切感。
在《星光大道》上,朱之文展現了自己嘹亮的歌喉,一下子讓很多觀眾都記住了這個"草根"選手。很快的,朱之文與"大衣哥"這一稱號,傳遍了大街小巷。甚至,還有很多的商業演出前來找到他,希望能與他能合作。
儘管《星光大道》已經結束很久了,但是朱之文的熱度依舊沒有消退,甚至連春晚的舞臺都向他拋來了橄欖枝。登上了春晚之後,朱之文的關注量就更大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本應在天地之間埋頭苦幹,曾經老實巴交的農民可以一躍而起,一下子就成為了具有超高關注度的明星。
價值十萬元的"醜書"
隨著關注度的迅猛提升,朱之文開始擁有了自己的粉絲群體,參加的活動也越來越多。儘管這些都並非他所願,但是為了增加家中的收入,他不得不選擇參加。
越來越多的商業演出開始令朱之文應接不暇起來,但隨之,他賺的錢也越來越多。可是,這些都逐漸偏離了朱之文心中的渴望。
對於現在排得滿滿當當的行程,朱之文開始感覺焦慮不安,越來越多的活動以及越來越多的收入令朱之文感覺到不太踏實,他開始懷念起曾經在田間地頭勞作的日子。
那時候一切都還是自由自在,雖然收入微薄,但至少不用戴上面具去偽裝,不用迎合他人。可是現在,合約在身,他不得不一次次的做出妥協。
在當時,很多自以為風庸雅趣的人開始找到朱之文,想要讓他給自己題字。此時的朱之文雖然已經大有名氣,但是骨子裡還是曾經那個具有親和力,老實巴交的本分農民。因此,在別人的一再要求下,他只好妥協。
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麼一來二去的,找到朱之文題字的人便多了起來。這樣一來便有了市面上流傳的朱之文的"醜書",甚至還有人為了彰顯自己所謂的"面子"而出價到十萬,想要跟風購入。
由於朱之文學沒有上完就回家務農了,因此他的字也並不美觀,人們以"醜書"冠名。儘管是這樣的字,可在市面上依舊作為藝術品被炒作至天價。這樣的情況令一些在這方面頗有建樹的專家十分氣憤,一些專家甚至說:「這是在禍害書法市場」。
實際上,朱之文也對此十分的無奈,他深知自己的水平,可即便如此,也依舊阻止不了這樣的局面出現。漸漸的,外界開始紛紛流傳朱之文"出名後就飄"、"一心只想撈金"、"只會炒作吹噓"等不良的傳聞。
對名人的消費心理在作祟
這樣的局面,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究其原因,還是周圍人們對於名人的消費心理。隨著朱之文的走紅,儘管收入是越來越高了,但是他的生活也不在平靜。為了謀取利益,很多的人都開始紛紛蹭起了朱之文的熱度,要求題字也只是這種種蹭熱度行為的其中之一。
首先第一個蹭熱度的就是朱之文的妻子,因為自己的丈夫一下子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明星,她開始無心務農。
成為了名人的朱之文,在私底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抓住群眾這一心理,朱之文的妻子開始對自己丈夫平時在家中的情況進行直播。
漸漸的,她發現其中有利可圖,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直播行為當中。村民們每天無所事事,農活兒都丟在了地裡,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對朱之文的一切行為進行全方位直播。
對此,朱之文十分煩惱,他也曾經好聲好氣的嘗試跟村民們溝通,但是村民們似乎都陷入了一種瘋狂的狀態,根本不管朱之文說什麼。每天,朱之文最害怕的就是起床,因為這意味著自己沒有自由的一天開始了。
一開始的時候,為了防止自己被打擾,朱之文不敢出家門,將自己鎖在家中,可這根本沒有用,村民們為了拍到朱之文,甚至不惜將他家的大門踹開。
曾經有人問過朱之文,既然如此煩惱,何不換個居住的地方?可是朱之文卻說自己家世代都是這裡的村民,根在這,因此不願意離開。可見,成為名人也並不全都是好事。或許,回歸初始狀態對於朱之文來說,才是一種解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