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過山丘,卻發現無人等候。
9月15日凌晨,劉濤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個動態:
當感到無力的時候,是該思考?該停泊?該逃避?還是該如何是好?如果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撥開自己的內心,只發現,也許努力到最後,我的與眾不同也只是因為有勇氣。
&34;劉濤深夜傷感發文,字裡行間透露著無力和迷茫,引發眾多網友猜測。
9.16日,劉濤再次發文,原來是因為父親去世而傷感。
不好意思,因為父親去世,深夜有些感傷,讓大家擔心和猜測,謝謝大家的關心與鼓勵,我和家人很好,也感謝愛人和家人的陪伴,讓我們擁抱彼此更加堅定。
前段時間,劉若英的父親去世了,享年92歲。
她在社交平臺上發文:
&34;
對於他們的突然離開,我們顯得措手不及,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總以為他們會在身後護我們一輩子。可我們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原來,真正的送別,不會如歌中所唱,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夕陽滿天。
真相卻是如李宗盛歌中所唱:
越過山丘,卻發現無人等候。
尤其是人到中年,越來越害怕。你邁過一條條溝,攀過一道道坎,卻發現已不見父母等候的身影。你的苦楚無人可講,你的喜悅無處訴說,你的心角永遠缺一塊,想起來就扯得生疼。
高亞麟在《我家那閨女》的節目中說過:
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神中間的一堵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34;
&34;
&34;
&34;
寂靜的舞臺上,賈玲一個人,在燈光下哭的撕心裂肺。李煥英,是賈玲媽媽的名字。
小品《你好!李煥英》,是她為了紀念母親。那年她19歲,剛考上中戲一個月,在北京給媽媽買了件皮大衣,但媽媽穿著不合適,還沒來得及換,母親就因為意外去世了。
母親的離開是賈玲最深處的痛,她常說即使再多人喜歡自己,再成功,這份喜悅也不知道該跟誰分享。這輩子的快樂都會缺一角,都不會快樂,人生不完整了。
高僧弘一法師,年輕時母親去世。葬禮上,李叔同一邊撫琴一邊唱起了歌。
本該披麻戴孝,跪地痛哭,但這個不成&34;的行為卻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一首為母親作的《夢》,用情至深,唱出了對母親的深情,深深觸動了所有在場人的心弦。
哀遊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無論是笑星的小品,還是大師的哀曲,聽似喜劇,實則大悲。至情至性,卻是對父母遠去的悲嘆。
人這一生,只欠父母。
老兵高秉涵曾經說過一個故事。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那個年代亂啊,父親已經去世,母親準備送他到南京避難。
離別的時候,車子開動了,母親抓緊時間給他說:你要活下去,媽媽等你,活著回來。
那個時候石榴剛熟,外婆摘了一顆塞在他手裡,石榴已經熟得裂開了口,正是貪玩好吃的年齡,他看著鮮紅晶亮的榴籽,忍不住低頭抓了一把塞嘴裡面。
而這個時候,母親剛好還要對他說什麼,沒有聽到。
車上的同學推他:&34;,可是他一扭頭,車已經拐過彎,他再也看不到媽媽。
沒想到那一別,竟成了最後一次見母親。
母親最後到底對他說了什麼?他再也無從得知,那是他一輩子的遺憾。
&34;,77歲的老人說起來痛,心就痛。
知乎上也有一位女孩分享了父親的故事,扎心:
女孩說:父親躺在病床上,堅持牽著我的手把我送入教堂。
婚禮過後,父親就去世了。那個紅毯,是我此生走過最漫長的紅毯。
畢淑敏在《孝心》中說:
&34;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還是張嘉佳說的透徹:
如今最好,別說來日方長。
來日太長,無歸期。只有用力地愛過,才能好好地去告別。
文:八二子芊,喜歡讀書,瑜珈,頭條號「洞見」短陣成員。關注我,一起靜觀世間百態,品讀人間真情。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