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外界揣測韓下一步是2021年國民黨主席或2022年臺北市長選舉。臺灣大學前副校長、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韓國瑜有「痞子」個性,加上「韓粉」非理性表現,如果要選黨主席,最好別搞「黃袍加身」,若投入2022年桃園市長選舉,比較有可能東山再起。
趙永茂分析,2020選舉時,韓國瑜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因為韓有「痞子」個性,喜歡講太多話、動作又太多,這讓都市人與年輕人都不喜歡他;另方面,「韓粉」經常展現出非理性、過激的言論,雖然鼓舞挺韓民眾,相對的也挑起原先不想投票卻看不順眼的團體及民眾出來投票反韓。
韓國瑜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時炒熱藍營其他縣市長的選情,也讓韓高票當選高雄市長,但選後不知收斂,還貿然投入2020選舉,引發民眾反感,造成太強的反作用力,後來選票倒灌回去,不但2020選舉落敗,在「罷韓」投票中同意票數還遠超過2018的當選票數,恐怕韓自己都沒想到後座力會這麼大(2020年6月6日「罷韓」同意票93萬9090票;2018韓國瑜高雄市長得票89萬2545票)。
趙永茂說,韓國瑜若想東山再起,明年選國民黨主席當然會是一個選擇,但奉勸韓別再搞「黃袍加身」,「韓粉」最好也保持一點「理性」少介入為妙,讓韓自然當選比較好,不過,在臺灣多元政治的時代,黨主席已經不太像以前一樣重要,各縣市長反而更重要,所以韓更好的選擇,是投入2022縣市長選舉。
趙永茂指出,臺北市、新北市,韓國瑜投入參選都不太可能當選,比較有可能的是桃園市。桃園市目前雖是民進黨鄭文燦執政,但民進黨的根基並不穩,縣市議員多數還是國民黨藉,底下的裡長多數也是國民黨,而且這裡臺籍、外省、客家、原住民等各族群均有分布,這裡的藍營需要被刺激,士氣才會重燃起來,韓國瑜正好有這個本事,所以比較有可能在這裡東山再起。
對於國民黨在高雄市的戰略,趙永茂說,不管是補選或是2022年的縣市長人選,國民黨都一定要找可以炒熱議題的「強棒」去選,因為基層選舉才是國民黨避免「小黨化」的基礎。有了「強棒」才可帶動縣市議員及鄉鎮市裡長選情,過去當過高雄市長的民進黨謝長廷、陳菊都非高雄人,陳其邁也只是父親陳哲男搬到高雄住比較久而已,國民黨只要高雄市議員、裡長維持多數,將來就有翻盤的可能,其他縣市也一樣。
國民黨需要自強 避免「小黨化」
趙永茂針對國民黨未來的策略走向表示,照理說臺灣政黨應朝和解、和平競爭的方向改變,但民進黨有很強的執政性格,根本想裂解國民黨,所以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需要想辦法全黨動員,扮演積極反對黨的角色,主動積極地激起大家對民進黨執政看不慣的東西,要讓年輕人了解民進黨的政商結構、政策失當、過度老化的派系化,地方選舉操縱等。
很多人認為國民黨2016、2020選舉連續慘敗,已經變成小黨,無法再翻身。但趙永茂認為,其實目前看起來,臺灣的政局仍然是兩大黨與其他小黨共存的局面(臺「立法院」113席,民進黨62席、國民黨38席、臺灣民眾黨5席、「時代力量」3席、臺灣基進黨1席、無黨籍4席);而國民黨在基層的實力依然穩固,真正關鍵要看2022年縣市「九合一」選舉,如果國民黨在基層選舉潰敗,才會真的「小黨化」。
趙永茂說,重點是國民黨必須力求改造、轉型,要在年輕人、婦女、專業等方面進行加強,要提拔年輕人、繼續強化婦女從政(現有臺中、彰化、雲林、嘉義市、宜蘭、花蓮、臺東等7位女性縣市長)以及接觸、結合環保等社會團體,重新取得社會支持,做好在野黨強力批判、強力監督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