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刷屏式熱搜,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這個問題,似乎一直只屬於女性。女人在家庭、職場、婚姻、友情之路上總是困難重重。
《三十而已》因為真實體現女人在三十歲困境時的無奈和艱辛,引起無數人共鳴,主演的話題度也水漲船高
江疏影作為女一,代表在大城市打拼的都市女性,但曾經相似性角色已經存在。雖然能引出觀眾共鳴,到目前來看,還是未掀起太大浪花。
反而作為女二的童謠,借這部劇翻火。當年童謠有小章子怡和張默女友的名號,但因為大一違反校規參演電視劇和與老師不正當關係的謠言,戲路基本無望。
今年卻因為一部臨時替補的電視劇,讓更多觀眾認識到這個有實力的演員。
本來《三十而已》的女二顧佳是佟麗婭出演,而粉絲們一方面嫌棄丫丫被江疏影豔壓;另一方面又影射佟麗婭和陳思誠的婚姻問題,吐槽丫丫不吃教訓。
最終佟麗婭以沒有檔期為由拒絕了這一角色。無論這原因是真是假,都無法否認,丫丫錯過了一個機會。
也許這是一個能讓佟麗婭轉型的機會,而且佟麗婭的遭遇也能給演戲加分,即使再不濟也能挽救在《完美關係》中崩塌的演技。
與其說選劇本的能力有待提高,不如說佟麗婭的性格自信力不足,面對非議偏向軟弱,但其實這也是人人都存在的討好型心理。
佟麗婭捨棄顧佳這個角色,應該能列入演員後悔之爆戲無緣系列。送分題變成了送命題,一度讓人想起當年陳思誠有新歡,丫丫的那句:「只要回家就好!」
其實每個人心中住著一個真實的自己和虛假的自己。真實表現自己的人往往活得自在,卻也會有些鋒芒。
習慣虛假示人的人有時是偽善,而有時只是自我的保護色。他們由別人的喜好決定自己的行為,帶有明顯的討好型,這種人大多活的很辛苦。討好型人格說難聽了便是曲意逢迎。
大多數人都討厭這種人,而最終卻慢慢成為這種人。詩史杜甫,曾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本性灑脫,卻也有巴結唐玄宗女婿的「 天上張公子,宮中汗客星 」的阿諛奉承。
每個人都會有討好型人格的時候,但過多便會唯唯諾諾,缺乏主見;而完全不討好又會不通人情世故,過於剛烈。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因為各種個性的交雜才有了萬花筒般的萬千世界。
不過,討好型人格真的讓人心疼,有時自信一些,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多愛自己些,不能不顧及他人,卻也不要以他人為中心。
曾經的佟麗婭以家庭為中心,但換來的卻是偷腥貓的無情。也許佟麗婭偏向討好型的人格,為她贏得了好人緣,卻影響了自我特質的發揮。
內心有主見的人,喜歡就是喜歡,不會因為別人的言語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與選擇。
這點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姐姐們表現得明顯,寧靜常被說耍大牌,但仍然敢對著全國人的面說:「我還需要自我介紹嗎?那我這十幾年不是白混了 !」
反觀金莎、孟佳、王麗坤,三人實力都強悍,卻仍被淘汰,一部分是人氣的原因,還有一部分是因為浪花們在她們身上看不到成團的堅定與捨我其誰的勇氣,連自己都不信任自己,又能指望誰去支持你呢?
這次佟麗婭的「失誤」,也暴露了在性格上的軟弱感。《三十而已》的棄演不是息事寧人,而是被別人綁架丟失了自己的態度。
有人說童謠身上清冷的氣質更符合顧佳「女強人」的形象,而佟麗婭的形象偏向溫婉,不適合顧佳。
這也點出了丫丫戲路的限制,隨著年紀的增長,溫婉和美人的角色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如果能突破自己,演出與《完美關係》中截然不同的職場女性,絕對是對自身戲路的開拓。
然而這個機會在佟麗婭「息事寧人」的作風中拱手讓人,還失去一大波粉絲,甚至被謾罵。
但最終默默承受的還是自己,有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做真正的自己,才是人生最恣意的享受。
雖然在婚姻中,佟麗婭算走出陰影,但性格上仍然有討好化傾向,也許和曾經的生長環境相關。
作為一個明星,可以在乎粉絲的意見,卻不能被粉絲所限制,靈魂與思想是自己的,不應該是別人附屬品。
丫丫自信點,機會錯過了還會再來,但願那時的你,走路帶風、眼神中滿是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