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期文化產業評論
馬雲出演《功守道》電影的男一號,今年雙十一期間上映!馬雲出演電影的背後,是對於向世界推廣和分享中國文化中蘊含的力量和哲學的思考,是馬雲一直以來熱衷的事業之一。如今,馬雲又多了一個頭銜,不僅是鄉村教師的代言人,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言人。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定了!
練習太極多年的馬云為了幫助自己鍾愛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首次出演電影啦!
10月28日,馬雲在個人微博上公布了一張電影海報,並配以大有深意的「那一夜,那一夢」六個字,正式證實了此前一直傳言的他正在出演某部電影的消息。而根據海報站位上透露的信息,他應該是這部名為《功守道》電影的男一號。據悉,這個影片將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和廣大觀眾見面。
兒時夢想,視覺、精神與文化的饕餮盛宴
此前在菲律賓和大學生進行交流時,馬雲說要花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兒時夢想,「比如唱歌做演員」,而這張海報的出現,終於證實馬雲將與11位來自各個流派的高手一起,親力親為成為以武學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傳播者和踐行者,以此向中國傳統文化致敬,並向世界傳遞新形勢下的中國文化自信。
從海報上公布的陣容來看,參與《功守道》這部影片的除了馬雲,還有袁和平、洪金寶、程小東、李連杰、甄子丹、吳京、鄒市明、朝青龍、託尼•賈、向佐、劉承羽。
這個陣容雲集了多個武術流派的代表性人物,大家齊心協力向世界提供了一道以武學為載體,從而致敬並弘揚中國文化的視覺與精神大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精神富礦,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依然充滿著智慧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
對於向世界推廣和分享中國文化中蘊含的力量和哲學,是馬雲一直以來熱衷的事業之一。此前,他在多個場合都表示說,「個人或者社會,沒有對文化的追求和創新,就沒有辦法發展」,將中國優秀的文化推廣出去,和世界分享中國傳統哲學中蘊含的理念和力量,是他們這代人必須的責任和擔當,「這種文化不僅屬於中國,更是屬於世界」。
影片總監製李連杰透露,功守道的文化內涵可以闡釋為「太極智慧合天地之氣,致敬武學守國人之道」,這是基於中國傳統武術所蘊含的內在哲學所延展出來的一種武學形態,也是對太極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李連杰還透露,海報上這些參與《功守道》電影的所有人都是零片酬出演,因為大家都有共同的夢想,通過影片向中國功夫做過貢獻的前輩們致敬,向中國文化致敬,同時與全世界來分享中國文化。
李連杰對此表示:「我非常感謝馬雲,不但貢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也為向全世界推廣中國文化提供了難得的資源。我們希望把源自於中國這樣一個古老又傳統的哲學和文化思想,用新的表達形式跟全世界去分享」。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曾說過,「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若能夠被全世界採納,地球上肯定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和」。
不僅是鄉村教師的代言人,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言人
文化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精神價值。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讓國外民眾觸摸中華文化脈搏,感知當代中國發展活力,理解我們的制度理念和價值觀念,應當是我們的不懈追求。
中華文化既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獨特貢獻,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財富。回望歷史,絲綢之路上的駝隊、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帶出去的不僅有精美的絲綢和瓷器,更有燦爛的中華文化。
今天,在向世界推廣太極和中國文化的這條路上,馬雲一直不遺餘力的貢獻著熱情和資源。在李連杰看來,馬雲的作用更像推土機,在前面推出一條沒有路的路,「我們的目標是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並加入到由傳統太極文化演變而來的功守道這項文化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重要部署。中央政治局圍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集體學習。
應當看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關係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但總體而言,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還不強,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要在新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必須不斷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儘快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經驗也表明,文化產品「賣出去」比「送出去」效果更好。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到:「力爭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
縱觀阿里巴巴的企業規模、實力,近年來在國內外文化產業上的布局,以及電商平臺的全球化戰略的執行,不管是從內容到渠道、從製作到宣發,還是從生產到終端,從產品到生態,阿里都是有個這個實力也是有這個能力,更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排頭兵的。
其實,馬雲對中國武學的喜愛由來已久。他在大學期間就開始拜師學習太極拳,不僅日常堅持練習,在很多公開場合,他會表演太極拳,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介紹和分享太極文化。
李連杰說,《功守道》這部片名表達的是,中國武術不是以進攻為根本目的,而是要用功夫來守住家園,傳承我們的文化,「電影是傳播文化最好方式,能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功守道,了解中國武術、太極文化、中國文化。」
結語
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深刻地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文化自信」,並且用「三個更」形容文化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充分說明文化自信在國家、民族的發展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作用愈加凸顯。文化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內涵,與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一起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結構。而電影則是生動的文化名片,是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鐵盒裡的大使」。電影可以有血有肉地表現中華文化,收到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效果。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可以說,《功守道》向世界傳達的文化價值觀,就是當代中國文化價值觀的表達。
交流/報導/約稿/諮詢/合作
加微信號:7759813
郵箱:whcyp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