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之纈:當代藝術
技術日新月異,當代藝術家和工藝師經過探索古代技術,又開始進行創新,藉以表達個人情感、社會及環境意識、文化價值,並研發出新工藝。他們的探索,通過多種媒體,產生了多姿多採的成果:染色、繪畫、紡織、縫紉、印花、雷射蝕刻、移印、布料金屬塗層等等。這些藝術家處於一個連續體的一端,與另一端的古代染色藝術相連,自這個無價之寶的文化遺產汲取靈感和技術。
這一展覽展出了令人興奮的當代藝術和設計——有的適用於時裝,有的屬於美術繪畫,有的是雕塑陳述,還有建築及工業設計。作品均出於紡織設計界一個共通的動力,便是藝術家看到防染技術的潛力,傾倒於紡織品轉型時的記憶力。
絞纈和扎經工藝以其自發的神秘和偶然的效果,不停地為世界各地新一代的藝術家、工藝師和設計師引發靈感。這次的參展者,結合了當代工藝、古代技法、以及他們對前人的創作的敬意,從而加強化了自身的創作能力。雖然各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根源,他們有的合作,有的相互影響。
策展人:和田良子
展覽地點:中國絲綢博物館臨展廳,杭州玉皇山路73-1
展覽時間:2014年10月13日至12月12日
部分展品先睹為快:
Lismete
作者:MASCHA MIONI(瑞士)
材質:紅印花白塑膠袋
工藝:裁、編、繃
生命
作者:Tomas ROBEFELT(瑞典)
材質:棉
工藝:活性染料夾纈、拔染
安寧
作者:Sandra CLARK(美國)
材質:絞纈絲線、麻、手造紙、24K金
工藝:折扎防染、縫紉
秋夜
作者:楊陽、馬天意(中國)
材質:絲絹、槐米
工藝:絞纈、槐米染、捶草印花
印記No. 1309
作者:ISHIZUKA Kiroshi(日本)
材質:棉
工藝:夾纈
雙聯幅
作者:Amy PUTANSU(美國)
材質:防染手紡絲綿
工藝:扇形筘織造、草木染、防染
圓圈
作者:Barbara ROGERS(澳大利亞)
材質:棉
白色頌
作者:HAYAMI Mariya(日本)
材質:綃,拔染料,活性染料
工藝:退絲膠,拔染,絞纈
啟示
作者:黃文英(中國臺灣)
材質:棉,羊毛,聚酯纖維
工藝:電子提花,絞纈
小結衣裙
作者:Deborah Millner withAveda and Shibori Textile by Karen Spurgin(英國)
材質:真絲雪紡
工藝:夾纈
女人
作者:Ingrid SCHAUB(德國)
材質:棉布,藍染
工藝:藍染,嵐絞纈,防染,貼布,拼布
敦煌莫高窟盛唐194窟彩塑菩薩絞纈裙帶復原
作者:楊建軍、崔巖(中國)
材質:絲綢,紅花
工藝:夾纈
皮上之火
作者:Pelin DIKMEN(土耳其)
材質:絲,皮革
工藝:嵐絞纈,皮革手工塑形
風車
作者:Stephanie FORTIN(加拿大)
材質:絲
工藝:夾纈套染
夢幻大衣
作者:Sara GOODMAN(美國)
材質:絲綿手織布,活性染料
工藝:染色,八綜織造雙層布,夾纈
太空營
作者:Karen LUNDGREN-TALLINGER(瑞典)
材質:棉
工藝:拔染,手縫,夾纈
窗外的花園
作者:Elin NOBLE,美國
材質:棉,充棉絮,絲及棉線
工藝:夾纈、機縫
雨點、瀑布、陽光
作者:KinorJiang(中國香港)& Diane Sparks(美國)
材質:鋁塗層尼龍,手染布
工藝:蝕刻、絞纈、壓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