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年輕組
作者 | 胡展嘉
題圖 | 節目官微
比《青春有你2》最先出圈的是選手虞書欣。
看過《青春有你2》的每個人都逃脫不了被她那聲「哇哦」支配的恐懼。她也當之無愧成為節目播出至今的最大受益者。
自節目3月12日上線以來,虞書欣堪稱住在熱搜上的人,「虞書欣做作」「虞書欣說話」「虞書欣家境」「虞書欣表情包」「虞書欣鏡頭」,甚至有人把虞書欣和趙小棠組成「大虞海棠」CP...
「青春有你」活脫脫變成了「青春有虞書欣」,關於虞書欣,受眾360度無死角對其進行著審視,虞書欣也被扒了個底朝天,伴隨對其做作、矯情的爭議外,也有部分觀眾認為這是真實、對其表達著喜愛。
等等,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兒。
同樣的配方,相似的味道。大家不禁會想起兩年前《創造101》舞臺上以「哭」出位的楊超越,選秀節目中,大家真正關注的不再是誰掌握著真正的才藝,誰是真正有實力的唱將,鏡頭更加眷顧的是那些有「演值」、有爭議的話題人物,招黑招紅不重要,關鍵能給節目帶來熱度,有誰會拒絕一波波肉眼可見,如洪水猛獸的流量呢?
這也不禁讓人感慨:綜藝選秀已經從過去娛樂產業的階級流動通道,變成了資本高築的平臺,誰能躍遷,相比藝能,更重要的是誰擁有更強的大眾情緒引導能力,外加那麼一點點運氣。
包裹在選秀外殼下的
作為今年關注度頗高的團體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節目組深諳話題的影響力,從導師到學員,無一不完美的遵循了這個原則。
本季節目導師LISA在開播前,被傳將退出節目錄製,消息真假不重要,本身就已引發巨大關注;微博粉絲超2500萬的全民製作人蔡徐坤更是頂流中的頂流,影響更不用說;JONY J的出現實在有些突兀,在中國有嘻哈的舞臺上,他展現給大眾的形象還是不屑與流量為伍的耿直Rapper,短短幾年時間,搖身一變,坐上了選流量、評流量的桌子上,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是如此戲謔且違和;在一眾導師之中,擔任音樂導師的Ella早年也是流量擔當。這四位導師的搭配已經為節目帶來了第一波話題熱度。
在選手層面,節目組更是將這點運用到了極致。
從節目播出至今,已經四期,誰的歌聲最動聽、誰的舞姿最流暢在觀眾心中的記憶依然是模糊的,也很難見到哪位選手的技藝在節目播出後引發了大規模討論。但一次次衝上話題熱搜的是少女們的花邊,出道前的黑料,節目中的撕扯,觀眾似乎也對此更加津津樂道,這種話題佐料聽起來、傳播起來也比所謂的「才藝」更有嚼勁。
吳亦凡的緋聞女友秦牛正威、筷子兄弟為王太利的女兒集體打CALL、離過婚的選手被網友指不夠青春...在選秀外殼下,一場場話題從頭到尾幾乎沒停止過。這似乎成為所有綜藝的路數,只要有話題,一切可讓渡。只不過在這場話題戰爭中,虞書欣成了「寵兒」。節目組也有意打造她的作精人設,甚至有網友總結出了虞書欣的人設打造路線:
家境好→小公主富婆→不努力就要回去繼承家產人設;
聲音嗲嗲做作的→被黑連續上熱搜→隊友評價:她很善良很可愛→洗白做作公主人設;
虞書欣回應被黑:我覺得無所謂,我就是這個樣子,我活成了我喜歡的樣子→真實人設;
初舞臺等級D→粉絲抱不平→愛奇藝給特寫→凌晨的舞蹈室,只有虞書欣還在默默練習→虞書欣努力人設建立;
下一次評選→導師們:虞書欣進步非常多非常大→虞書欣哭一下:我是真的很熱愛舞臺,想要做好這件事情→虞書欣有實力人設。
依照多方打造的人設,虞書欣家境好還努力,被黑了不罵人,默默努力,導師誇隊友喜歡,又有實力又真實的人設躍然呈現在觀眾面前,想不喜歡都難,而節目組順勢又收割了數不清的熱搜包預定。
皆為流量狂
話題帶來的是什麼?毋庸置疑:流量。
截止到3月25日上午12點,#青春有你#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高達275.2億,討論達1.7億,綜藝超話榜排名,前五就有兩個是與《青春有你2》相關。
流量能代表一切嗎?
關於流量至上的質疑,其實不局限於選秀節目,甚至早已充斥在娛樂圈的方方面面,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這個討論更是甚囂塵上,陳凱歌則是從導演、從上遊的角度作出解答。
他稱選有流量的演員不選有演技的演員,是資本控制下的市場必然出現的情況。投資者一定是想盈利的,而流量就是盈利的一個指標,沒有必要加以抨擊。
按照這個說法,流量明星能為資方帶來利益,有話題熱度,短期內不會棄用,他也強調,沒有演技的流量是萬萬不可的。而這難道不是悖論嗎?有演技的明星怎麼會被劃分到流量行列?
不過從陳凱歌的分析中,不難發現,流量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背後起主導作用的是資本,是商業。
以《青春有你2》為例,這檔綜藝節目光品牌商,就超過了20家,蒙牛真果粒花果輕乳、黑人牙膏、蘇菲口袋魔法、Kiehl's科顏氏、QQ音樂...陣容不可謂不豪華。在真金白銀背後,誰能為節目帶來話題,增加熱度,自然會成為「鏡頭驕子」。
因此,在《創造101》中,划水的楊超越,儘管業務能力屢遭吐槽,但作為「全村的希望」,她依然收穫了眾多直男的Pick,他們化身自來水,在朋友圈為其打CALL,熱度甚至超過唱跳俱佳的孟美岐;而在看到「地獄空蕩蕩、王菊在土創」的話題潛力時,儘管最初形象被稱不符合女團標準,但這不是最好的反轉嗎?
於是節目組順勢引導,為大家塑造了一位勵志、進取、獨立的,用自己的標準定義女團的新形象。
在綜藝節目中,實力不實力好像沒那麼重要,或者這已經不是第一考量因素,只是錦上添花,如果你有熱度,配上點兒小實力,自然是最好不過。所有的綜藝節目都在押寶,押寶誰能成為下一個「楊超越」,所有的選手也都在躍躍欲試,因此當《青春有你2》的節目組,發現虞書欣的潛質後,自然不會放過。
節目播出至今,如果節目組看到「虞書欣是否拿了楊超越」的劇本、是「新一代的楊超越還是王菊」這些討論時,自然是樂見其成,換句話說,這也是節目組+廣告商+選手形成的一場共謀,有人收割話題,有人收割熱度,有人收割利益。
所承載的、該承載的
只是被資本裹挾後,偶像養成類節目究竟該承載什麼任務,它的意義又要歸為何處呢?
《青春有你2》延續著《青春有你》的IP,帶領著超過100位女生,進行為期4個月的訓練和舞臺競演,共同見證9位超人氣女子組合的誕生,所以節目到最後,依然是誰最有話題,誰最有可能勝出。這幾乎是當下所有綜藝選秀節目的慣用套路。
從百科星圖來看,近兩年偶像養成類節目大量湧向市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星動亞洲》《明日之子》《超次元偶像》《加油!美少女》《美少年學社》《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夏日甜心》,有些甚至聽都沒聽過。
這些選秀養成節目的意義早已不再是向市場輸送人才,他們存在的意義是打造當時當下大眾喜聞樂見的「藝人」,這些選手們生命力最蓬勃的時刻就是節目播出期間,當然,娛樂的宗旨也不在於延續,就在於當時當下。
節目組承載的意義並不是製造新人。過往選秀節目承擔的任務是輸送渠道,把素人輸送到娛樂產業鏈各個方面,現在這條鏈條早已不復存在。
參加節目的選手,背後幾乎都站著自己的廠牌。
109位參賽選手集結了近50家公司,虞書欣背後的華策影視;劉雨昕背後的AMG亞洲音樂集團;許佳琪、莫寒、宋昕冉等背後的絲芭傳媒;上官喜愛、文哲等背後的匠星娛樂;秦牛正威背後的火星數娛;孔雪兒、趙小棠背後的泰洋川禾等,除此之外,樂華娛樂、果然娛樂、香蕉娛樂、覺醒東方等知名造星公司,向節目輸送了近一半訓練生。
(圖:《青春有你2》官方微博)
在這種情況下,每位練習生水平不一,有人經過嚴密的訓練,唱跳有素;有人在經過嚴重修音後,依然舞臺尬演;實力缺位,急功近利,作秀表演都成為這場巨大名利場上的縮影。
但在話題先行的主導原則下,沒有實力卻依然能被偏愛也並非全無可能。李宇春式的全民式偶像早已成為過去式。
從楊超越到王菊再到虞書欣,資本才是真正定義中國女團的推手,流程化和公式化不是他們所在意的,在這場賽事裡,練習生們只是他們檢驗市場的一顆試金石,進而驗證誰才是受眾喜聞樂見的那一個。
所有人心目中都有答案,結局已經註定,只不過是如何把劇情玩得跌宕起伏。所以,看看就行。或者只看熱搜,就大抵知道整個節目的劇情。
#互動#
你最看好哪個練習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