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知多點——日常生活篇

2021-02-06 香港境外資產配置

前兩周,江小姐帶著大家山也行(hang)了,血也拼了,荷包該癟的也癟了。那這周就來點接地氣的topic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作為中年小阿姨且料理達人的江小姐本周就跟大家叨一叨「在香港買菜、做飯日常生活的那點事兒。」

 

 

「你好,唔該(白話:m goi, 在普通話裡面就是麻煩的意思)問下,菜場怎麼走啊?」「咩啊? 菜場?係咩啊?」原來我們上海人說的菜場,在香港叫做「街(gai)市(si)」。

 

話不多說,江小姐來給大家看看香港的街市究竟長啥樣子吧。香港的街市通常都在室內(露天的也有,但是比較少。室內的街市是政府提供場地給商家,所以算是持證上崗的正規軍喲),有空調,有扶手電梯,購物環境比較乾淨。一層樓賣葷菜(牛羊豬等肉鋪,魚蝦蟹等水產鋪和凍食鋪),二樓賣蔬菜,面點,水果,花卉以及雜物。

 

在香港,一般在街市大樓的樓上還會有些政府的便民公共設施,如圖書館,遊泳池,羽毛球館,夜排檔等等。話說,在上海從來不去圖書館的江小姐居然在香港辦了一張圖書館的借書卡,那是為什麼呢?因為版權問題,在香港的書店買書實在是太貴了,而圖書館的借書卡辦卡Free借書Free,還超級方便,一張借書證全港圖書館通用,並且可以全港還書箱自助還書,何樂而不為呢?這些免費的福利,感覺又是在薅羊毛啊。扯遠了,下次江小姐會花一個篇幅專門來講解香港的各種便民設施。

 

       接著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香港街市的菜價吧。

 

香港面積有限,本地的蔬菜供應非常少,九成以上的蔬菜都來自內地。長途運輸加上損耗,所以在香港,蔬菜是賣得非常貴的。20塊一斤的菠菜,10塊一斤的上海青🥬,8塊一斤的冬瓜,這些都見怪不怪了。在一個蔬菜攤位買了近50塊的蔬菜,跟老闆說,送我點蔥吧?什麼,送你蔥???想多了吧,蔥是要花錢買的,3塊錢一小把(香菜、蔥一類的都是論把賣的,一般在3-5元一小把,真的就是一小把,一丟丟的那種量)。江小姐目測這3塊錢的蔥大概是上海5毛錢的量。街市的蔬菜菜名,也常常讓江小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芫荽?是什麼啊?定睛一看,原來是我們上海人說的香菜。大旺菜,小旺菜?這又是啥呢?是大白菜菜和娃娃菜啦。勝瓜?哈哈,港人為了討口彩,覺得絲瓜讀音不好聽,於是就有了勝瓜。

 

另一方面,在香港倒是能買到好多高品質的牛肉。牛舌,牛仔骨,雪花牛肉,這些平日裡只有在飯店裡才能吃得到的上好食材,在香港的街市都有的賣,而且價格很平(只要你能夠找得到準確的鋪位,一般本地人都知道的)。高品質的打邊爐的雪花牛肉,才148一磅(p.s. 一磅約為0.9斤)。至於豬肉嘛,新鮮的豬肉哪哪都貴。香港街市周邊會有好多凍肉公司,能買到冰凍的大排,肋排和豬蹄啥的,那價格是真心的便宜。散裝的稱重的丸子,會好吃嗎?答案是必須滴,而且非常好吃,絕對可以秒殺在上海號稱以丸子著稱的豆撈裡面賣的。各式精美的丸子,江小姐隨隨便便就可以如數家珍,例如:蟹粉蟹子丸,海膽丸,龍蝦丸,墨魚丸,醬爆牛丸,香菇貢丸,芝士獅子狗,長洲大魚蛋,新鮮蝦滑等等,這些都是香港打邊爐餐桌上的絕對主角。丸子品質那是相當好,不管在哪家買,都不會翻車。雖說是散裝的,但是味道絕不比超市賣的小包裝差,關鍵還價廉物美,童叟無欺。

 

     

      什麼?水果還有按份來賣的啊?對噠!這個大概也是香港Style。來香港定居後,江小姐嘗試了很多之前在上海見都沒見過的水果,麒麟果,胭脂紅(番石榴)等等。敲黑板,劃重點,香港的進口水果真的是超級便宜(可能是因為距離東南亞比較近,而且又是免進口稅的緣故),總之,進口水果在這裡真心超級便宜。60塊一個的無敵飽滿金枕頭榴槤,50塊兩磅的新鮮車釐子,20塊7個的蓮霧,10塊4個的紅富士,25塊2磅的新鮮妃子笑,12.8三個的Kiwi金果,你見過嗎?當然,這些也要看誰去買,在哪裡買,跟著江小姐,一定能慳(han, 就是省錢的意思~~)到盡。

 

那請問,在香港,街市買菜買水果可以用手機支付嗎?Well, 答案是:不!可!以!香港的電子支付並沒有內地這麼發達。在上海,江小姐出門只需帶上一部手機即可。但是在香港,那是萬萬不能的,出門請乖乖帶上錢包。目前,只有一些便利店(7-11,Circle K),特定的零售商戶(美心,星巴克,麥當勞,大家樂)等支持電子支付。大部分商鋪食肆還是刷卡或者現金的。是不是有一種回到古代的那種既視感?

 那在香港,還能繼續淘寶嗎?當然可以啊,地址寫香港地址,商家會把貨物運輸到深圳指定的集運倉,然後再轉運來港就行。商家到集運倉那段是免運的,但是從集運倉到香港段的費用是需要自理的,即使選了最便宜的自提點取貨,Minimum的運費都要10塊人民幣起。直接派送,那就更貴了,送到小區還要多加20港幣服務費。像江小姐這種來自包郵地區(泛指江浙滬地區)的港漂說真的還真不適應這種轉運模式,關鍵退換貨也不方便啊。目前江小姐正一點點在戒淘寶,逐月減少的花唄還款額是最好的證明。事實證明,馬爸爸成功的背後,正是由無數的敗家娘們撐起來的一片天!還好江小姐及時懸崖勒馬~~~哈哈

 

在香港本地,網購不是那麼發達,雖然也有一些Local的購物平臺,如HKTV MALL,這個感覺有點類似上海的東方購物。但是江小姐沒有用過HKTV MALL,所以沒有發言權,一個是產品選擇比較少,價格也沒覺得便宜多少,最關鍵的是,樓下到處都是商場商店,所以購物只要下個樓就行,在香港生活非常便利!

 

關於餐點外賣這一部分,香港也會有一些類似「餓了嘛」的外賣的apps如Food Panda,Uber Eats,但是外送費30起(香港的人工真的是超級貴的)。點個工作午餐60,70,外送費30,這不擺明了醬油比雞貴嘛。精明的江小姐跟著香港同事學會了電話落單,過個20分鐘下樓去店鋪自取。在香港必須要學會精打細算,不然花更多的冤枉錢,享受的比別人還要少。這種冤大頭,生活小達人江小姐怎麼會去做呢~~~

 

       除去去街市買菜,平日江小姐也會去超市買些零食和日常用品。惠康(Wellcome),百佳(PARKNSHOP),佳寶等,這些是香港local超級市場,基本上可以一站式採購齊想要的東西。當然,如果對購買的東西品質要求比較高的,也可以去Market Place和AEON這些比較多進口商品的超市。剛剛有提過,由於香港這座城市的特殊性,所以在香港很容易買到價格親民的進口貨品的。屈臣氏,萬寧和日本城,想必大家已經都很熟悉了。在那裡可以買日化用品,非處方藥物以小孩子的奶粉輔食。那買東西到底是去屈臣氏還是萬寧呢?別糾結,江小姐告訴你,這兩家的商品標價是一摸一樣的,除非店鋪有特別的promotion活動,不然無論在哪家買,都是正品,而且價格都是一樣的,童叟無欺。還有個特別嗲的店鋪,江小姐一定要裂牆推薦給大家:優品360(Best Mart),店裡有各式各樣的日本🇯🇵點心,韓國🇰🇷零食,美國🇺🇸堅果,各種乾果,進口飲品,而且價格還特感人。關鍵他們家售賣的零食都是最in的,好多還都是日本的季節限定,炒雞好吃又不貴,怪不得連小紅書都在推薦,這家寶藏店鋪被江小姐譽為香港最便宜,最優秀的零食鋪子,沒有之一。

       關於香港日常生活那點事兒,江小姐就先介紹到這裡,中年小阿姨再碎碎念下去,估計幾天幾夜都講不完。小夥伴們如果對香港生活有興趣,都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江小姐。當然了,如果你們想來香港吃非常地道的local打邊爐的話,江小姐有一個非常棒的地方可以推薦給大家喲~~~這個話題,留到下次再給大家講解:如何吃到香港最好吃的local火鍋店?

相關焦點

  • 【觀察】傳統文化浸透在香港日常生活中
    展覽上有8段視頻介紹香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中一段介紹了香港斫琴人蔡昌壽對古琴的傳承。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之一,歷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琴器對形制、式樣、材料等都有嚴格規範。24年過去了,「斫琴研究班」仍是香港唯一的斫琴教學作坊,這種因熱愛而自發鑽研並推廣斫琴的傳承方式,在香港亦是獨一無二的。曾經,香港是一個以香料著稱的小漁村。如今,它已成為一座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在摩天大樓、車水馬龍間,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生長,形成了香港的多元氣質。在香港,融合了珠三角一帶生活文化、極富地方特色的粵劇可謂傳統文化的代表。
  • 《是咁的,法官閣下》:從律師日常生活看香港社會的變遷
    《是咁的,法官閣下》是一部只有25集的小製作,但它卻是今年港劇的一大驚喜,導演用看似輕描淡寫的手法,告訴我們當下香港社會的真實面貌。《是咁的,法官閣下》海報《是咁的,法官閣下》講的是律師的日常生活,該劇的主角是打刑事案著稱的大律師範小宇和饒力宏,他倆是死對頭,門下有不少徒弟,圍繞著這些律師的工作和生活,編劇展現出香港社會的價值取向和觀念衝突。
  • 荊歌:在香港過蘇式生活
    畢飛宇、遲子建、李銳、西川等都曾經是座上客。而我2014年受邀,更多的活動安排,是與中國書法和傳統藝術有關。然而在這個燈紅酒綠、商業高度發達的花花世界,我悠閒散淡略有些舊式蘇州文人習氣的生活,似乎並沒有什麼改變。筆墨紙硯一樣不少,都帶上了。住在浸會大學道校區的吳多泰國際中心,推窗即見美麗的獅子山。山脊輕柔起伏,山色如黛,仿佛吳山。鋪展宣紙,畫山畫雲,秋高氣爽,心曠神怡!
  • 「生活在臺北」之日常篇
    在臺北生活了四個月,在即將離開的日子裡,開始想寫下這段日子的感受,生活的旅行的,人文的臺灣的。昨天發平臺,有幾個讀者跟我講想念我的文字了,這讓我只有200多個關注著的我受寵若驚,謝謝你們。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是不太容易的,需要那麼一段時間來適應的。來到臺灣之前和之後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從生活從文化從吃喝從出行來說,涉及方方面面不同,就算同樣是中文,也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樣了。我喜歡臺北,喜歡它的繁華喜歡它的市井喜歡它隨處可見的演出和文創元素。
  • 多生活|電影遇見生活:《小森林:夏秋篇》
    「夏秋篇」讓我們欣賞到那如畫般的農村美景、誘人的美食、平和的鄉民、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女孩市子如何從懶散依附變得勤勉獨立,如何從懵懂無知變得充滿生活智慧,也從她身上學習到為人當知感恩和珍惜——對親人
  • 《仙王的日常生活》(大學篇)第28章:影視城的「約會」?
    《仙王的日常生活》(大學篇)第28章:影視城的「約會」?
  • 田馥甄:日常生活,獨善其身
    她的歌總是很直接的表達和闡述著自己,自己的性格、不同階段的感情觀、謙卑節制的生活態度。她就是想把自己想到的,想要表達的,浸透在歌聲裡,唱給懂的人聽。沒有太多浮華,不去迎合更多嘈雜,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從真、從善,自然會美。從my love到日常,從北京工廠頹廢的種花女到斯洛伐克植物園澆花的園藝工,這就是這幾年帶給歌迷的驚喜。這很田馥甄,這也很不田馥甄。
  • My daily life Praising (我的日常生活) 稱讚篇
    My daily life  Praising  (我的日常生活) 稱讚篇Mom or dad :That’s a good/great  idea. 那真是個好主意。           Super/Perfect/Marvelous!   棒極了!           You are smart/clever!
  • 《仙王的日常生活》(大學篇)第29章:影視城的「約會」(二)
    《仙王的日常生活》(大學篇)第29章:影視城的「約會」(二)「到時候你就知道啦。」
  • 「普通美生活百貨」 讓生活中的日常物件發光
    臺灣版語空間的創辦人、一對插畫師和攝影師夫婦發起了「普通美生活百貨」分享計劃,他們走遍了臺灣、德國、日本、香港、泰國各地,試圖找出在沒有設計語言包裝下的日常生活用品,與地方生活共生共息而磨鍊出的基本形態和美感。
  • 呂楠 西藏農民的日常生活
    我幾乎沒看過呂楠帶相機;日常生活中,攝影好像與他無關。他總是穿著一雙又重又大的登山鞋,舊舊的卡其褲前後左右上下到處是口袋,布衣洗到發白。臉上的近視眼鏡沒見換過,倒是頭髮愈理愈短,最後乾脆剃個精光,像修行人。他總是喝很濃很濃的茶,自備一個漲滿茶葉的大玻璃罐,總是談馬丁·布伯的《我與你》那本書。這本才一百多頁的小冊子對他影響巨大,後來還買了一本寄給我。
  • 香港|喧囂中的生活靈感
    覺得於香港而言藝術離生活太遠的店主,把店鋪選址定在了人文氣息濃厚的深水埗。空間分外有香港元素,矮小的閣樓印證了香港的寸土寸金,唐樓代表性的綠色鐵窗,襯著形形色色的選品。選品囊括本土和世界各地的實用生活器具。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而作家真實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最近,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上線。該片通過對談、走訪、體驗等形式,帶你走進馬原、馬家輝、麥家、阿來等名人作家的「理想國」。通過鏡頭,他們的日常生活被傳遞到螢屏上;在對話中,他們分享著自己對生死、世道人心、故鄉等話題的看法。不少網友評價,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 紀錄片《文學的日常》:作家的生活長這樣
    由優酷視頻、福建海峽衛視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已於4月14日上線,這是一檔展現當代作家精神風貌和思考感悟的人文紀錄片。首集探訪作家馬原播出後,有網友感嘆,這就是我要的理想生活啊!在《文學的日常》中,探訪了10位作家,每集有一位相熟好友去拜訪一位知名作家,相伴兩天,一路對談、走訪、體驗、觀察,笑談間涉及生死觀、世道人心、故鄉、青春叛逆等熱點話題,問診時代,以文學照亮日常,映射出名人作家對時代及生活的認知與解讀。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裡,我們更能夠了解到何為「字如其人」,作家的精神世界是如何構建出來的?
  • 夢回香港 | 另眼相看:在地的香港生活考察
    該店的點心「即叫即蒸」,新鮮且味道純正,好吃又便宜,招牌叉燒包一定要點,蝦餃鳳爪糯米雞等等都常個遍,能多點幾道,每種點心都不會讓你失望。美荷樓生活館內,有浴室、衛生間、雜貨店及居住單位等複製場景,以及超過1200件、40多段口述歷史,在此大家可了解1950至1970年代香港公共屋邨居民的生活點滴。
  • 高質量地陪伴孩子三部曲之一:日常生活照顧篇
    談起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每天把孩子的一日三餐, 飲食起居照顧好了就OK了,何必小題大作呢。其實,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大多數家長都能做到,這裡所說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高質量陪伴孩子有三部曲,今天談談第一部曲:日常生活照顧曲。
  • 香港生活:灣仔,新舊香港的交融
    香港生活,Simon Chung想和大家分享最近在灣仔利東道的春節活動上拍的一些照片。
  • 吳智恩開始了香港生活,香港是如何讓明星迷戀的
    演員吳智恩開始了香港生活。吳智恩在14日通過自己的instagram寫道「This is Hongkong!!!整個上午都在下著雨,現在雨停了正在散步中~!突然從2-3天前開始下雨了.希望韓國、香港都能早日轉晴,香港和韓國過兩家生活的女人。」之後,吳智恩通過SNS上傳了自己在香港的日常生活,開始和粉絲們進行溝通。對於粉絲們「去香港了嗎?」的提問,她回答說「以後會往返於兩地」,並表示將往返韓國和香港展開活動。
  • 明星看似光鮮亮麗其實日常生活有多累
    明星看似光鮮亮麗其實日常生活有多累 近日,何炅在一檔節目中被爆料,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收工後吃飯喝酒到凌晨四點,早上七點開工依舊精神抖擻!黃子韜曾在微博上抱怨,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身心俱疲,已經厭煩了這樣的生活
  • 《生活的醃篤鮮——香港人在東京的上海菜》(美食篇)
    我一七年五月份,跟著老林(香港作家林聰)去了一趟四國遍路(日本),然後當時突然就生出了要來日本生活的念頭,當時在巴士上我還跟老林講了,我說如果來這裡生活,開一間小店,賣水果蔬菜什麼的,因為在四國那樣的地方,很鄉下,那些小店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