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12系列與華為mate40系列誰更能打?這個話題在近日有著頗高的關注度。在筆者看來,產品層面雙方各有千秋,但華為mate40系列或許更有保值性。
iPhone12對決華為Mate40:各有勝場,難分軒輊
首先是兩者在攝影層面大致是平分秋色。華為Mate 40搭載的全新超感知萊卡電影影像系統,引入了前後雙電影鏡頭和前後雙超大廣角,華為的17倍光學變焦,是目前唯一一個,也是最高的光學變焦倍數。
蘋果擁有4~5倍光學變焦+雷達鏡頭,還有Pro Max版本上的主攝大底,雷射雷達深度感應也可用於改善夜間人像模式效果。兩者各有長處,因為攝像層面還涉及到軟體算法層面的調教,很難說兩者誰更具備更明顯的勝場,只能說兩者在攝影層面的提升都肉眼可見,難分高下。
在5G技術與信號層面,蘋果iPhone12系列採用了高通5G基帶,拋棄了過往飽受詬病、信號不佳的英特爾基帶。因此,這一代iPhone的信號改善也瞄準了眾多果粉的痛點,但是它是否做到超越了智慧型手機平均信號的強度,還有待用戶的持續測試與反饋。
國內有數碼達人(張大頭同學)日前在抖音曝光的一個測試顯示,iPhone12信號續航測試波動大,耗電嚴重,並且測試顯示iPhone12 Pro對比11系列信號提升並不明顯。
當然,這更多只是該數碼達人測試的一家之言,但是某種程度上反應了iPhone12系列距離信號問題的完全解決或許還有一段距離。
而華為的5G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此次推出的麒麟9000系列集成了巴龍5000基帶晶片,在信號傳輸方面,麒麟9000支持Wi-Fi 2.4GHz、Wi-Fi 5Ghz、主卡5G、副卡4G。是目前全球功能最齊全,功能最完整的5G處理器。在信號層面,蘋果與以通信業務起家的華為還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是晶片層面,麒麟 9000 也是第一款集成 5G 基帶的 5nm SoC(蘋果 A14 是外掛高通 X55),這也讓麒麟 9000 的電晶體數量達到了153億,領先於蘋果A14。但從外媒的CPU跑分性能來看,華為麒麟 9000單核、多核跑分均弱於A14,但數據已經頗為接近。
不過,iPhone12系列作為首代蘋果5G產品,5nm的A14晶片是自家的,但外掛了高通7nm工藝打造的驍龍X55基帶晶片。其晶片組合是5nm的A14+7nm的高通驍龍X55基帶,是自主研發+外購的結合。
需要知道的,最新高通5G基帶是驍龍X60,雖然目前驍龍X55基帶性能非常全面,支持毫米波與Sub-6的5G,較之華為的巴龍5000基帶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畢竟已經不是高通最先進的產品。
華為自研5G麒麟9000晶片,基帶晶片也是其自家巴龍5000晶片,其晶片組合均是自主研發,都採用5nm EUV工藝製造。因此晶片層面兩者也各有千秋。
再看電池續航,電池方面,Mate 40配備4200毫安時電池,Mate40Pro和Pro+配備4400毫安時電池。Mate40全系列支持66W有線快充,Mate 40 Pro和40 Pro+支持50W無線快充,是目前最快的無線充電之一。
而iPhone12系列僅支持20W充電技術,iPhone 12系列的電池容量是在2227mAh~3687mAh之間,相比上一代iPhone 11系列三款手機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5G時代是一個高耗電的時代,在這方面,如果續航與充電無力跟上節奏,其實會非常影響使用體驗。
在AT&T的5G網絡上,數據顯示iPhone12在4G狀態下,續航壽命能夠達到10小時23分鐘,但是在5G狀態下卻只能達到8小時25分鐘,在T-Mobile的5G網絡上iPhone 12 Pro持續了9個小時零6分鐘,表現略好一些。
而國外數碼達人Arun Maini也進行了一個測試,結果顯示,當iPhone 12電量耗盡時,作為對比的 iPhone 11 Pro 仍有 14% 的電量,iPhone 12 Pro 電池耗盡時,iPhone 11 Pro 的電量還有18%。
兩種測試結果均顯示iPhone12系列的電池續航的表現有點差強人意,在電池續航方面,華為領先一籌。
當然這在電池容量之外,其實也與5nm工藝的基帶相關,因為5G晶片功耗和體積的增加,依賴基帶工藝的進步,蘋果使用的是7nm高通基帶,而華為基帶是5nm工藝。不過,據說蘋果iPhone 13將採用5nm工藝的驍龍X60基帶,能化解續航短板。
當然,蘋果的優勢還是在於iOS+軟硬體一體化封閉體驗,日前也有不少測評顯示,iPhone12與華為mate40在應用打開速度對比這一塊,iOS依然是王者。
不過華為近年來在系統層面的不斷優化,基於分布式技術的EMUI11,也提供了越來越好的智慧全場景體驗,與蘋果的差距在縮小。只不過,iOS系統+頂級SOC的封閉體驗使得蘋果在軟硬一體化體驗層面要更勝一籌。
華為Mate40系列或更有保值性
即將成為「絕唱」的麒麟9000,可能成就華為mate40系列的保值性價值。一方面,該機的體驗與設計等諸多方面與蘋果旗艦難分軒輊,當前從熱度來看,均也不分高下,兩者均處於被搶購斷貨狀態。
不過,由於iPhone12系列供應鏈備貨充足,新品供應跟進用戶需求是時間問題,無需擔心買不到。
華為mate40因美國制裁,儘管在9月15日之前包機連夜將臺積電為它加急生產的晶片運回,但據早前供應鏈消息人士透露,供華為Mate 40系列使用的5nm晶片只有大約800萬顆。而最新的供應鏈消息透露,華為麒麟9000晶片庫存預計將有1000萬顆左右。
面對華為Mate系列手機龐大的銷量需求,顯然這1000萬顆麒麟9000晶片是無法滿足當下消費者的需求,華為Mate 40系列手機面臨產能不足、晶片庫存缺口的時間點可能將提前,這是華為必須面臨的難題。
如果麒麟9000隻有1000萬顆,在美國禁令解除之前,無法供應滿足消費者需求,Mate 40系列將會成為一種稀有品。
而麒麟絕唱的說法將可能會抬高該機的溢價,甚至有如某外媒分析師所說的,將成為一種理財產品。
這從華為Mate40系列旗艦發布後,預約行情「一機難求」可以看得出來,後續渠道加價以及被越來越多黃牛盯上或是大概率事件。
正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市場嗅覺靈敏的一眾華強北商家都開始囤積包括華為mate40系列在內的華為手機,據說華為Mate40RS保時捷版本,官方價格是9999元,但目前線下第三方渠道商家已經炒到13999元。
從溢價保值性來看,一款產品的保值性由該產品的性能體驗、口碑、品牌溢價以及供求關係決定,品牌溢價與產品性能表現不相上下,在產品體驗與設計層面又存在差異性的情況下,供求關係決定了產品的保值性。供不應求,保值性越好,反之亦然。
目前華為面臨的就是這種現狀——雖然iPhone在過去由於其系統體驗與品牌溢價的加持,一向具備更高的保值性,但此次因為絕版之說帶來的特殊性,華為mate40系列的保值性可能要比iPhone12系列更高。
華為自己最清楚何為至暗時刻
只不過,這是華為的悲情之處。因為從當前手機市場的話題動向來看,華為的品牌溢價正在持續走高。華為mate40系列與iPhone12系列孰優孰劣已經是一個業內熱議、見仁見智的話題。這放在三年前或者五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即便在過去的兩年,業內更多爭論還是聚焦在華為三星之間的Android機皇之爭上,如今華為與蘋果的旗艦雙雄之爭引發的爭議不斷,意味著兩者的品牌正處於同一梯隊上。
數據也證明了這點:IDC於10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上半年600美元以上價位段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數據,華為佔44.1%,蘋果佔44%。兩者在國內高端市場平分秋色,並佔據著中國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超88%的市場份額。
正如筆者此前指出,華為手機已經越來越接近成功,如果按照當前的軌跡、依照市場公平競爭的路子向前發展而不受外力阻擾,接下來手機市場雙雄對決的戲碼會非常好看,也非常精彩。蘋果的壓力之大,也將是可想而知的。
因為華為在5G技術上非常全面,高端手機市場品牌溢價逐年上行,晶片性能在逐年提升,並幾乎擁有5G通訊的全部技術,但蘋果公司目前仍然依然依賴高通5G基帶,華為在5G領域對蘋果形成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但川普政府對華為的打壓,讓蘋果重回安全軌道。
因此,華為mate40系列與iPhone12孰優孰劣其實對於華為而言並不重要,擺在華為的難題並非眼前這款手機的短期出貨量,而是長期的生存發展問題。在美國晶片製造供應禁令之下,如何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才關係到華為手機業務的生存之基。
從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透露的信息來看,華為有足夠的供應來維持其企業與運營商部門的運轉,並且正在開發新的消費類設備來抵消其職能手機業務所遭受的衝擊。
從這裡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華為或許試圖發展手機之外的其他消費電子產品來挽救智慧型手機業務下滑對利潤造成的衝擊,早前英特爾,AMD等公司已經對外公布可以向華為供應PC晶片也可以看出,華為未來在消費者業務會傾向於大力投入PC領域產品以彌補手機業務可預見的下滑風險。
但是,如果華為未來手機業務上從此走下坡路,或者說走向衰落,PC、平板業務甚至可穿戴設備明顯無力做到華為手機未來能走到的高度。
在消費者津津樂道於兩款手機的優劣比對之時,或許華為自己最清楚何為至暗時刻。
如果說華為Mate40將成麒麟絕版之作,那相當於宣告蘋果在未來的手機戰場已經不戰而勝,這一款手機的成功又能撼動蘋果幾何?在未來的長期賽道上,華為或許非常希望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競爭中與蘋果有公平對決的機會,可惜的是,這種機會當前看來還是非常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