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曾說:「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情商高的人,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讓你獲得寶貴的成功機會。
情商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一個人的說話方式。
無論是發展人脈資源,樹立自身口碑形象,還是建立良性戀愛關係,這些都離不開高情商的說話和溝通。
丹尼爾.戈爾曼在成名作《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裡也寫道:「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那麼,怎樣的說話方式,才是情商高的表現,才能讓人感覺舒服?
通常來說,情商高的人,從不說這6句話。
第一句:我早就和你說過,你就是不聽
失敗後的埋怨,是一種最無意義的發洩方式,不但不能改變你失敗的結果,而且還會讓負面情緒,傳播開來。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次公演時,伊能靜、王智以及王麗坤三人團表演成績並不理想,王智更是被遺憾淘汰。
然而,在隨後的訪談中,伊能靜先是抱怨選曲問題,然後開始抱怨王麗坤和王智。她完全沒有考慮到,同樣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難過的隊友的感受。
伊能靜說自己教了10個小時,但兩位隊友「完全沒有聲音,沒有音,然後你怎麼講都講不明白」。
訪談播出後,伊能靜也因為自己這些埋怨的話,被網友指責情商低。
第二句:你這人怎麼開不起玩笑
開玩笑和揭人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情商低的人總是傻傻分不清楚。
在我們生活當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人,喜歡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對身材豐滿的女生說你好胖,對身材嬌小的女生說你好矮……
當別人生氣了,反而還覺得自己很冤枉,說你這人怎麼開不起玩笑?
在《中餐廳》裡的黃曉明,也是開各種低情商的玩笑。
在節目中,他剛見到趙薇,就說對方屬於易胖體質,惹得在減肥中的趙薇,只能在一邊尬笑;對周冬雨也是一樣,他嫌棄周冬雨瘦小,說周冬雨一晃就散架了。
雖然他和趙薇私下關係很好,但畢竟在節目上,而且開這種女人最忌諱的玩笑,情商真的堪憂。
第三句:這個你不懂,聽我說
黃曉明最出名的一句話,是他對楊紫說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你覺得不管用,我覺得才管用。」
正是這句話,讓黃曉明被貼上了情商低的標籤。
在《中餐廳》中,黃曉明各種低情商的言論還真不少,例如:「這個事情聽我的,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
其實,觀點不同很正常,但直接否定對方觀點,強行輸出自己觀點,並強制對方服從的行為,真的很惹人厭煩。
情商高的人,從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第四句:某某真討厭,我和你們說她曾經……
李毓秀在《弟子規》裡寫道:「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當面揭人短,是情商低的表現;背後說人隱私,更是情商低的行為。
陶晶瑩曾被人問到,會不會帶孩子去參加《爸爸去哪兒》,陶晶瑩在社交平臺上回覆說:「我家裡很缺錢嗎?我幹嘛讓孩子去受這個苦呢?」
此話一出,引發眾多網友不滿,要知道陶晶瑩和剛帶兒子吉米上完節目的林志穎,還是多年好友,這樣的言論真的好嗎?
不僅打臉林志穎,作為周杰倫好友的她,更是在社交平臺上,曝光周杰倫兒子的正面照。
雖然她解釋說是誤發,但作為在娛樂圈混跡幾十年的前輩,不應該這一點覺悟都沒有,而且她在別人的提醒下,過了一個小時才刪除照片。
正是陶晶瑩這些口無遮攔,揭人短、曝人隱私的行為,讓她成為最不受歡迎的低情商女星之一。
第五句:我這人性子直,說話就這樣,你別介意
《增廣賢文》:「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是把雙刃劍,運用好了能讓人如沐春風,運用不好就成了傷人的利器。
好好說話是一種教養,也是一種善良。但有些人以「個性耿直」或真性情為理由,口無遮攔,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
作家朱自清在《沉默》裡寫道:「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
是的,誰稀罕你出口傷人後自詡的「真性情」,那分明是情商低的表現。
第六句:你要是這麼想,我也沒辦法
溝通是人與人與人交往的橋梁,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紐帶;溝通可以消除誤會,化解衝突……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而是對方是怎麼感受的。我們要永遠記住,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
溝通在人際關係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娛樂圈中,說起情商高,大部分人都會提到何炅和黃渤這兩位,他們之所以得到許多人的稱讚,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溝通的藝術。
但許多情商低的人,在交往中遇到問題,不是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而是甩出一句「你要是這麼想的,我也沒辦法」,直接關上溝通的大門。
所有高情商,都是同理心的體現
以上這6句話,高情商的人從不會說,這些話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缺乏共情。
所謂共情,指的就是建立同理心;所謂同理心,指的是心理換位、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對他人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把握與理解。
丹尼爾·戈爾曼曾說:「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類天生的能力,但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深以為然。
在我看來,所有的高情商,都是同理心的體現。
但一定要記住,一味地讓別人舒服,不是高情商,是討好;一味地讓自己舒服,也不是高情商,是自我。
真正的高情商,是能夠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既能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還能照顧到自己的情緒,這才是與人長久且舒服的相處之道。
馬雲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也曾談到情商,他說:
「一個人要不敗,靠智商;一個人要成功,靠情商。」
由此可見,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期不斷的培養和學習來提升。
願你我都能成為理想中情商高的人,不僅和別人,也能和自己相處舒適。
--END--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感謝您的閱讀,關注我,會帶給您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