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這樣一條微信開始熱傳:幼兒園裡,一個小孩扮演無臉男,因為太傳神,把兩個小朋友嚇哭了。31日,記者走訪發現,南寧不少幼兒園都組織孩子過萬聖節,商場的促銷氛圍也越來越濃。幼兒園該不該過萬聖節?怎樣過「洋節」才合適?類似話題引發老師和家長熱議(11月1日《南國早報》)
近年來,西方節日越來越受到國人的歡迎,並且逐漸成為一種「時尚」。中國人熱衷於「過洋節」本無可厚非,然而,萬聖節的「鬼風」卻吹進了幼兒園,恐怖的「鬼怪」著實嚇壞了小朋友。家長和老師耗費精力金錢為孩子過萬聖節,到頭來卻嚇哭了孩子,這一切值得嗎?
的確,幼兒園的孩子過萬聖節,可以多了解一些西方節日、西方文化,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因孩子年齡太小,心智尚未成熟,恐怖的「妖魔鬼怪」很容易嚇到孩子,給孩子心裡留下「節日」後遺症,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並且,萬聖節與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孩子對文化尚未有清晰認知的情況下,過早讓孩子接觸涉及一些扮鬼捉弄的活動內容,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產生錯誤的認知觀,再加上某些媒體的過度炒作,以及過度商業化,萬聖節會演變為低齡化的「惡俗」狂歡,最終導致傳統文化缺失。
所以說,中國孩子過西方的萬聖節,應當把握好一個度,供給孩子適度娛樂即可,切莫過度深入。西方節日在東方,無論從文化角度,還是從人文角度,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換言之,西方孩子的節日並不一定適合東方孩子,若是幼兒園的孩子照搬西方的過節傳統,西方文化帶給孩子的絕非快樂,而是傷害。
當然,若是「適可而止」,運用得當,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西方節日將不僅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英語成績,也可打開孩子的思維方式,讓孩子暢遊在西方的文化裡,從而大放異彩。
文/程令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