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子·F·不二雄,是一個愛好獵奇的作家。
這個獵奇,並不是現在所指的對破壞人體擁有的特殊興趣,而是指它的原意——涉獵新奇、志怪的東西。喜歡觀察世界的未知面,想像未來的不可思議,相信世界的本質是光怪陸離。更好理解的話,可以這樣說,藤子·F·不二雄和蒲松齡其實是同一類作家。只不過蒲松齡筆下的妖狐,在藤子先生筆下變成了藍色的狸貓。
一個喜歡有趣的人。
這裡說的「藤子·F·不二雄」,是指藤本弘。因為藤子不二雄這個筆名是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二人的共同筆名,小學館著名的兒童漫畫<哆啦a夢>初期也是他們二人共同創作的(但實際上<哆啦a夢>的故事多出自藤本弘之手),後來直到1987年二人才散夥,各人分別在筆名上添加了自己的姓名(「藤子·F·不二雄」和「藤子不二雄Ⓐ」)。大陸網絡上流傳比較廣的漫畫<劇畫 毛沢東伝>,是出自安孫子素雄之手。
按藤子先生自己所總結的,他一輩子都在畫一種叫「SF」的故事。這個SF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Science Fiction(科幻小說),而是他自己創造的一個詞「Sukoshi Fushigi」(すこし不思議),就是「稍微的不可思議」。藤子先生的傳世神作<SF短篇集>中的「SF」就是這一個詞,該短篇集在小學館出版時有一個譯名叫做<異色短篇>,我覺得翻譯得很好。假如只看<哆啦a夢>的話,你會覺得藤子先生口中的「SF」應該是指一種「Everyday Magic」——明明世界就是我生活的世界,但身邊卻每天發生神奇的事情;但假如把眼光放寬到他所有作品來看的話(藤子先生有少年漫畫,也有成年漫畫),你會覺得他口中的「SF」應該是一種「怪奇(kaiki)」——不可思議的本質是人心,科幻和異常是一種包裝,是一種讀後陷入思考的意味深長,是一種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的背光面,就像日劇<世界奇妙物語>和英劇<黑鏡>一樣。
雖然藤子先生喜歡志怪,但他卻是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和現在新時代的日本動漫界推崇「消費主義」、「逃避現世」、「娛樂至死」和「享受形上學」不同,藤子先生筆下的故事非常腳踏實地,三觀很正,對人生的看法不鑽牛角尖,不強求,不打雞血,但很樂觀,很積極。用今天的說法來講,就是有種「迷之感動」——令人越讀越起勁,充滿了一種不懈的精神。和手冢、石森、赤冢這些第一代漫畫家一樣,藤子先生是用不思議的故事來說尋常的世界,從忘記做作業的暑假、美好的友情,到殘酷的社會、冷漠的鄰居;從碌碌無為的上班族、意外獲得超能力的高中生,再到星際穿越的造訪者、來自未來的浩瀚人生,藤子先生的作品本質卻一直只有兩個字——「生活」。我們的生活已經足夠奇妙,只等我跟你娓娓道來。
像藤子先生一樣的開創日本動漫產業的第一代作家,基本上定下了直到現今的日本ACG題材。我們可以用一個單詞總結日本動漫的核心——就是前面說到的「Everyday Magic」——要不就是魔法世界的日常生活,要不就是日常世界的魔法生活(像<冰與火之歌>這樣在歐美這麼暢銷的家族型流行小說日本就比較少,日本動漫也很少像美國漫畫一樣喜歡超級英雄題材)。這個魔法是廣義的,它包含科幻、異世界和未知的冒險旅程。但當今像藤子先生的作品一樣概念先行的動畫漫畫感覺越來越少了(就是說一部動畫最重要的是原案,決定故事外貌的人),現在是人設至上和演出效果至上,有一個有趣開頭的故事,多半中後期就會爛尾。所以當我看到像石黑正數這樣的腦洞小青年的藤子式故事就會異常感動。
藤子先生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他每天工作到凌晨四點、為了故事不遠萬裡抱著相機去偏遠的角落取材,畢其一生向世界奉獻有趣。直到藤子先生1996年肝衰竭逝世於畫桌上時,他留下了26部短篇系列作品(包括聞名世界的<哆啦a夢>),10多部長篇系列作品,數百部短篇獨立作品。其中光<哆啦a夢>一部作品,就包含了1345回中短篇故事,18部大長篇劇場版,故事數量相當龐大;在中國大陸不是太出名(但也算藤子先生的名作品)的<超能力魔美>和<奇天烈大百科>,動畫版都是120集和330集的長度,擺在日本動畫只拍12集就急速擺上市場收錢的今天來看,這個創作量真是無法想像,更不用說上面三部也只是他26部短篇系列作品的其中三部而已,還有更多在中國播放過的例如<21衛門>、<小超人帕門>,每個都是數百個故事的系列短篇。這些成千上萬的短篇故事,有兒童向的(<哆啦a夢>),有少年向的(<超能力魔美>),也有成人向的(<SF短篇集>),而且題材涉及極廣,科幻、懸疑、推理、恐怖、人生、理想、社會、政治、歷史,故事和故事之間各不重樣。現在這個時代能在短篇小說、電視劇、電影中看到的各種有趣點子,令人驚呼過癮的各種腦洞小故事,基本上都被藤子不二雄在40年前在一個小小的短篇中玩過了。藤子先生真可以說得上是,為了向世界闡述什麼是「有趣」,奉獻了整整的一生。在知乎的動漫話題中,有一個問題經常被人反覆咀嚼——「為什麼中國動漫不行」,大家的回答有資金的原因、有市場的原因、有體制的原因、有時代的原因,但在我眼中,原因很單純,因為假如你認真讀過日本動漫起家時代的第一代漫畫家的作品,你就會覺得本質原因很簡單——我們缺少像手冢、藤子一樣的,聰明、有才、勤奮,並且燃盡了整個生命,畢生希望向世界奉獻成千上萬有趣故事的一線作者。
要說到藤子先生的作品,首先必須要說的,就是當年橫掃整個日本,席捲全世界的兒童漫畫<哆啦a夢>。前幾個月,我心血來潮重溫了我心目中機器貓大長篇的最高作<大雄的魔界大冒險>,重新使用了現在的眼光去看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有懸念、有伏筆、甚至還有偽結局,敘述技巧和戲劇性控制水平很讓人驚訝。大雄闖禍了,但他沒有逃避,自己努力承擔起責任,想著如何去救並不需要自己救的人。儘管他一個人拿著槍在敵人的巢穴前面躲著,嚇到腳直發抖。我看著他害怕的樣子,感動得一塌糊塗,一個人對著屏幕不停流淚。<哆啦a夢>就是有這樣的力量。即使是成年人,把這本漫畫捧在手,就會覺得雖然這個世界未必美好,但很值得我去奮鬥。
其次要提到的,就是藤子先生傳說中的幻之名作——<SF短篇集>。套用一篇書評的題目,這是一套「藤子迷的恩物」,它是藤子先生在整個創作生涯中零散畫過的短篇的集合。這裡有著藤子先生平時在兒童漫畫中無法敘述的黑暗、恐怖、血腥和恐懼。在家庭暴力中逆來順受的賢妻良母,其實每分鐘都在計劃謀殺她的丈夫;獲得了超級英雄般強大正義力量的小市民,馬上去做的卻是大開殺戒;為了超高房價奉獻一生的上班族,因為被黑心中介所騙錢財一夜見空;某天醒來後發現,人類與平時宰殺的牲畜地位突然互換,我們不停考慮的就是如何讓自己不會成為下一頓的別人的晚餐。在大學的時候,我偶爾看了<SF短篇集>中的<輕鬆的殺人>,簡直就是當代的<狂人日記>,魯迅再世,被震撼得無以復加,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把其他故事都找來,直到現在還在反覆閱讀。
還有就是藤子先生少有的少年漫畫<超能力魔美>,講述的是高中女生佐倉魔美意外獲得超能力後的生活(大家看女主角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魔法少女小圓>裡佐倉杏子和巴麻美名字的來源)。雖然也算是魔法少女題材,但其實大部分故事可以算做日常推理的題材,而且本作故事具有相當強的現實感,真正有一種「魔法少女來到了現實世界」的感覺,並擁有大量的全裸鏡頭(不斷在觀眾面前全裸的少年漫畫女主角也算絕無僅有),讀起來相當有趣。動畫版監督是當時初出茅廬的原惠一,音樂是田中公平,製作小弟中能看到水島努、望月智充等日後的大師,cast非常強大。藤子先生坦言,他最喜歡就是坐在電視前看動畫版的<超能力魔美>和<奇天烈大百科>。
藤本弘資料圖
可惜,藤子先生過於高強度的勞作,使他剛過60歲便離開了這個世界。手冢死前的遺言是「給我畫筆」,而藤子先生則倒在創作中的畫桌上。日本動漫能成為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我覺得並不是必然的,只是剛好因為像藤子先生他們一樣的,不僅聰明、勤奮,還有理想,有行動力的人,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獻給了動畫和漫畫,所以這個行業就被開創出來了,僅此而已。
最後貼一篇藤子先生的長女藤本匡美為<SF短篇集>第一卷寫的序。這篇回憶文感情細膩、動人,讀起來讓人動容。我們不僅看到一個喜歡看父親作品的女兒,還看到一個為漫畫工作奉獻的勤奮的漫畫家。
偷偷愛上父親的作品
藤本匡美
不用說,父親對「怪奇事件」感興趣的程度遠超過常人。依父親的性格,光憑耳聞是無法心服口服的,總是非用自己的眼睛確認不可。
就憑父親到巖手縣一家因「座敷童子」而聲名大噪的旅館投宿當例子吧。抵達旅館的當晚,雖然抱著相機裝睡,但還等不到謠傳中座敷童子出現的時間,父親便跑到寬廣旅館中,深夜毫無人煙的獨房進行探險。
以前日本漁船撈起長頸鹿屍體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時,父親也是翻閱、比較數本雜誌及新聞報導,滿心期待堅定結果。最後雖然很可惜的,從鰭的組織鑑定出那是象鮫,但父親好像還是非常高興。
話雖如此,但父親絕不是個不切實際的人,反倒連日常生活都是腳踏實地、謹慎認真。
父親每天睡眠時間固定為四小時,不論工作多麼忙碌,也一定會和家人一起享用早餐。假日的早晨,父親會帶著小狗和三個女兒出去散步,摘摘筆頭菜和木莓。也會讓孩子坐在腿上幫孩子剪指甲,或是用吸塵器打掃家裡。總之,父親是個規律且認真的家庭主夫。
「長相可愛」及「知識豐富」是母親最欣賞父親的地方。直到現在母親還會以此對女兒們自誇一番。「爸爸很會畫畫,好厲害喔」,一個完全不看漫畫的主婦,卻自然而然打從心裡如此尊敬著父親。
我四歲那年,在父親成為社長時,「Studio•Zero」面臨歇業,兒童漫畫開始蕭條,雖然隨之而來的是父親工作量銳減,但母親卻一派輕鬆地說「我當時可是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好不安的呢」。
漫畫家的妻子能如此超脫世俗、胸襟開闊,我不禁有種「他們兩人真相配」的感覺。
在畫《哆啦A夢》的同時,父親也開始著手於SF短篇的創作。然而——
「不管是哪篇故事,好像都沒有讀者回音。」
「連讀者問卷都沒列出這部作品。總之,如果還有機會,也只好繼續畫下去。」實際上卻是這樣的情形。
經過十幾年,我進入高中就讀後,父親才告訴我。
面對已是高中生的我,父親首次認真地說出自己的作品似乎不受歡迎。
「每天辛苦取材畫出來的得意之作,為什麼會是這種反應呢?」父親如此說道。
「?」
父親所舉出的作品,不論是《SF短篇》,《21衛門》,或是《超能力魔美》,做女兒的我認為每部都是傑作。父親應該也覺得很不甘心吧。當時《哆啦A夢》旋風橫掃世間,書店的書架上每一集都有數本陳列販售,但是我卻從來沒看過SF短篇集被擺在架上。只有西武新宿的一家漫畫店,將SF短篇全四集平面陳列了數年。
我不知道那家書店為什麼這麼做。同時也覺得很受到鼓舞。
如今更覺得,要是將平面陳列的事告訴父親,他一定會很高興吧。
但是這話我卻說不出口。都出版三年了,擺在那兒的卻仍是初版一刷。那間書店離工作室不遠,要是父親過去看見而感到失望,不就太可憐了嗎?
長大成人的我,認為父親不可能不知道外界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應該會純粹對於那家書店願意陳列他的書而感到高興。
對於小孩子來說,父親是個認真、謹慎、溫柔、不將悲傷帶給他人的人。
雖然我仍不明白父親真正的想法,但我記得每當家人想看他的新書出版時,那些書總會一直放在客廳桌上。唯獨SF短篇集還沒進客廳,就悄悄地被擺放在父親書房的書柜上。父親是否覺得,我們家的人就算看了也不懂呢?但其實我從國中開始就偷偷愛上父親的作品。為什麼是偷偷地?我想這就是父女間無法坦率的地方吧。
國中時我養了一隻小狗。還是小嬰兒的狗兒常在半夜叫個不停,讓任性的我覺得非常辛苦。當我感到不勝其煩被吵得半睡半醒時,聽到有腳步聲下樓去,狗兒也安靜不再吠叫。過了一會兒,我下樓偷瞄,看見穿著睡衣的父親彎著背,抱著狗兒輕撫它小小的身軀。
父親當時才剛剛將分量極其龐大的工作處理完畢。
然後,我便自顧自地愛上了創作於昭和五十年代前期的SF短篇集。
令人愈讀愈起勁。
SF短篇集充滿了作者挑戰不懈的意念,透過整部作品可讓人深切感受那種精神。
若讀者們願意享受父親挑戰怪奇事件的作品,本人將甚感萬幸。
作者:LF天影
來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