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香是什麼?為什麼藏地人民這麼離不開它

2020-12-25 濤哥愛車

藏香是什麼?為什麼藏地人民這麼離不開它

經過尼木人民的口口相傳和藏民俗學者的考證,幾乎可以斷定,藏文創始人吞彌·桑布扎同樣是藏香的發明者。作為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代贊普松贊幹布(617—650)時期的人物,吞彌·桑布扎不僅是當時最偉大的語言文字家和翻譯家,甚至官至御前大臣,被稱為「七賢臣」之一,頗受重視。(我們應該記得中學歷史書中所講:唐朝太宗時期,吐蕃松贊幹布派使者祿東贊求娶文成公主的故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秦勝瑞、鄭安、冀媛):說到焚香,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香料大國印度產的香品質上佳。其實,藏香的獨特藥香和藥用價值或許更適合中國家庭的需求。

藏香有很多用處:塗抹在身上衣服上可做尋常香料;上好的藏香可做藥物,具有安神益智 、預防流感、定驚 、殺菌消毒、清心健脾等作用;藏香在藏族最重要的用處就是佛教功德作用(以香供佛,求罪孽消除、福報優厚、 來世尊貴、所求如願等。)

走進西藏的寺院,除了感受濃厚的藏文化以外,寺院裡還夾雜著酥油味以及各種藏藥材散發出來的味道,讓寺院顯得神秘和莊嚴,藏香一般用在佛事活動中,人們用它來朝聖,驅鬼闢邪,修行者認為藏香是人和佛的媒介,能得到菩薩的慈悲。在西藏製作藏香的技藝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製作過程全是手工,所以一把正宗的藏香被炒到上千元。

西藏彩輪藏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藏香裡包含了沉香、降香、檀香、安息香、小葉杜鵑、幹松等18種藥材。「藏香與藏香之間因為配方的不一樣,效果也有不同,當然,藥材的好壞也決定著藏香的質量,這些年藏藥材有著很大的價格變動,但是我們的藏香銷售價格沒有發生變動,因為作為一個民族企業,堅守商品銷售價格也是社會責任有體現」。於海龍說。

製作藏香的幾道工序:1、採摘天然藏藥和香料。2、配好香料所需要的分量。3、將藏香原料用特殊方法處理過,減少毒性增強藥性。4、將天然藏藥和香料研磨成粉。5、用水調成糊狀,靜置一段時間。6、用手工在制香器具(一般來說都是用牛角)上將糊狀備料製作成條狀。7、將製作好的藏香晾乾(不同的香晾曬方法不一樣,有的需要陽光曬,有的需要陰乾)。

相關焦點

  • 索縣特產——「傳承歷史芳馨」藏香
    藏香,在西藏經歷了1300多年的歷史,它是當地藏民敬神、拜佛的必備信物。 在西藏,你走進每戶人家,幾乎都能聞到藏香的味道。千百年來,藏民們用一雙厚實的雙手和一顆虔誠的心,守護著這一縷香氣。當它瀰漫在雪域高原的上空時,人們相信,自己的祈禱已經被神明聽到了。
  • 藏香是誰發明的?純手工製作?探秘1300年歷史的藏香發源地
    這裡是藏香的發源地,也是藏文字的發源地。這裡,便是西藏尼木。在西藏旅行的時候,有幸去參觀了尼木藏香的製作過程。從日喀則回拉薩的路上,大約二小時左右車程,便到了拉薩市尼木縣。尼木藏香,是全西藏最著名的藏香源產地之一,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藏香,是藏族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
    藏香,是藏族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公元7世紀前後,松贊幹布為了更好地學習印度文化,曾派出16名青年才俊到印度學習佛法。在印度學習過程中,有15人先後客死他鄉,只有吞彌·桑布扎學成歸來。回到西藏後,吞彌·桑布扎不僅發明了藏文,還把在印度所學到的藏香技術,通過自己的調試,又根據西藏的地域特點,發明了藏香。在藏區,不管是在寺廟,還是在百姓家裡,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一種神奇的味道,它夾雜著草原的草香和酥油香,混雜在空氣中,和整個藏區的宗教氣氛一樣,充斥著每一個角落,刺激著每個人的神經。
  • 雙陽藏香豬的成本和利潤是多少?多久可以出欄哪裡賣藏香豬
    雙陽藏香豬的成本和利潤是多少?多久可以出欄哪裡賣藏香豬藏香豬養殖商機無限 近幾年生豬市場疲軟,銷售價格持續下跌,致使許多養豬場倒閉,生豬生產已進入高成本、高風險的"微利時代"。與之相反,。國家科委已把特種藏香豬列為星火推廣項目,農業部有關指出,特種藏香豬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發展藏香豬養殖商機無限。
  • 歷史文化|藏香:那些讓你意想不到的功效
    公元九世紀吐蕃王朝崩潰後,佛教進入「後弘」期,當時的藏王意希沃迎請阿底峽大師入藏。由此,各宗派藏香傳承中的寺廟無論是香藥生長地也好,還是香料配方也好,都譜寫了獨具神話色彩的藏香傳奇典故。   藏香,多數用於佛教祭祀活動,亦有少量家居的淨晦闢邪,其製作工藝流程蘊含著藏文化的精髓。
  • 《極限挑戰寶藏行》開啟登山特訓 高原藏香雞「徵服」極挑團
    本期節目中,極挑團來到了中國最長國道318國道的盡頭,距離上海人民廣場5000公裡的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並將從這裡出發,探尋本季最後也是最大的寶藏——「大地之母」珠穆朗瑪峰。為了登上珠峰大本營,極挑團成員們還必須先在「極限登山訓練營」接受一系列的登山訓練。面對這一難得的機會,眾人在充滿期待的同時,也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活力與幹勁。
  • 人間三月芳菲盡,藏地桃花始盛開
    不同於其他地方,田間壟上、縱橫阡陌,無一地不是野生桃花的世界,在這裡,村莊、牧場、甚至河流雪山反到成了它的點綴~流淌的粉色花海沿著尼洋河一路鋪展延伸,翠綠的麥田、金黃的油菜、碧藍的湖水、潔白的雪山,用實力證明,什麼是真正的藏地江南!就連常年難得一窺真容的南迦巴瓦,也能很大概率看得到,在灼灼桃花的映襯下,更顯神聖。
  • 跨越2000多公裡,3695公斤「藏香豬」入閩!
    1月3日,由廈門市供銷社集團組織的首批3695公斤藏香豬肉跨越2180多公裡,經過45個小時冰鮮冷鏈運輸,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快車,從西藏昌都康巴來到廈門銀祥食品工業園,實現了藏香豬入閩進廈零的突破!今年春節,廈門市民就能品嘗到久負盛名的原產地藏香豬。
  • 3695公斤藏香豬昨入廈 有力保障春節市場豬肉供應
    昨日,由廈門市供銷社集團組織的首批藏香豬跨越2180多公裡,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快車,從西藏昌都康巴來到廈門銀祥食品工業園,實現了藏香豬入閩進廈零的突破。這也意味著昌都藏香豬正式打開閩南銷區市場,我市新增一條優質豬源消費扶貧的供應通道。
  • 吃火鍋必點什麼菜?重慶人都離不開它!
    它,總是以熱辣的一面示人,火裡來浪裡去,「閱人」無數卻始終保持自己的特色,它就是火鍋。火鍋可謂是一款零討厭率的美食,無論白天黑夜,也無論嚴寒酷熱,大家對它的痴迷都絲毫沒有消減。它能烹飪的食材種類非常齊全,葷素皆宜,因而也讓許多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犯了難,吃火鍋該點什麼菜呢?
  • 能代表時間的禮物會是什麼?
    我們應該做一個聰明的時間設計師,高標準設計自己的生活,用它來成就事業、培養親情、友情和愛情,傾注的心力會讓時間得以流動,生命得以生動溫暖。黃金貴重,人們都知,也應知時間比黃金輕盈卻也貴重無價。逝去的光陰擁有的黃金再多也買不到它,可奇怪的是,有的人就是珍惜黃金忽視光陰,竟象對待乞丐一樣打發。時間若是有知,該多麼傷悲啊!
  • 伴侶這麼糟糕,為什麼有人就是離不開?
    翻來覆去,也沒有什麼新的劇情。不外乎就是老公出軌,夫妻多年沒有共同語言,婆婆小姑子都欺負她,自己含辛茹苦帶著兒子長大。每次說這些,也總有好心人問她,為什麼不離婚啊?她的理由也有很多,諸如不能便宜小三,要給孩子完整的家,自己養不起孩子……如果一次兩次的帶淚吐槽,還能博得別人的同情。可如果長達數年,都是被同樣的問題困擾。
  • 廣州嘉家食品「可可藏香牌飲料」央視廣告即將重磅播出
    廣州嘉家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宣傳利劍出鞘,可可藏香牌飲料廣告於十月份強勢登陸央視7套,9套、17套,向全國電視觀眾進行新一輪強勁的品牌推廣!廣州嘉家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歷史悠久,交通發達,經濟發達,地理位置優越,對外貿易發達的廣州市。在廣東潮州,新加坡,越南,泰國曼谷等亞太地區設有自主投資控股生產基地。公司專業致力於食品行業。
  • 棉花島心理 | 伴侶這麼糟糕,為什麼有人就是離不開?
    翻來覆去,也沒有什麼新的劇情。不外乎就是老公出軌,夫妻多年沒有共同語言,婆婆小姑子都欺負她,自己含辛茹苦帶著兒子長大。每次說這些,也總有好心人問她,為什麼不離婚啊?她的理由也有很多,諸如不能便宜小三,要給孩子完整的家,自己養不起孩子……如果一次兩次的帶淚吐槽,還能博得別人的同情。可如果長達數年,都是被同樣的問題困擾。
  • 柴犬這麼多人喜歡,但是為什麼養的人這麼少?離不開這6點!
    柴犬是非常受歡迎的狗狗,明明很多人都喜歡,但是為什麼身邊養柴犬的人這麼少呢?其實柴犬少人養不是沒有原因的,離不開這6點哦。第一、遛狗太難說起最難遛的狗狗,不知道你第一時間想到是什麼狗,反正小編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柴犬了。好不容易帶出去,但是你想隨便帶它回家,簡直就是痴心妄想。只要它不想,你怎麼都帶不了它回家,真的是太難了,你真的敢隨便養嗎?
  • 萬瑪才旦:還原一個真實的藏地故鄉
    與萬瑪才旦之前的「藏地故鄉三部曲」一脈相承,影片呈現了現代性進程中藏地人民的生存狀態和個體生活經驗,思考在現代與傳統的相互影響與碰撞中,藏民的身份認同與文化焦慮問題。萬瑪才旦希望用自己的鏡頭講述真實的、客觀的藏族人民的故事,「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對藏地的認知是建立在『奇觀化』上。我希望打破這種現狀,把當下藏族人的處境,呈現在觀眾面前。」
  • 為什麼理髮師都推薦男生兩邊剃短?原來藏著這麼多貓膩!
    為什麼理髮師都推薦男生兩邊剃短?原來藏著這麼多貓膩!為什麼現在的男生都喜歡兩邊鏟短的髮型?有沒有發現最近這種發現十分流行,幾乎好看的小哥哥都是這樣的髮型!1、修剪的頻率會增加是不是少女這麼一說瞬間清晰明了。
  • 藏香豬、靈芝菌……黃埔「美味扶貧」帶波密老鄉奔小康
    藏香豬、靈芝菌、礦泉水廠、異地光伏發電……乘著精準扶貧的東風,如今的玉許鄉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更有規模化的綠色扶貧產業,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就業,脫貧致富奔向小康。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以前村裡人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幹點什麼事情,總要去縣城。現在有了自己的產業,貧困戶到養殖場工作,每天有200元收入,大家都願意去。
  • 從《人民的名義》扒一扒貪官為什麼都愛買房!
    (《人民的名義》查處貪官,面幣思過)  說起腐敗,自然離不開房子。哪個貪官沒有那麼十幾二十三五十套,簡直都不正常!今天,小編就從《人民的名義》這部熱劇來扒一扒貪官為什麼都愛買房子。  開頭,老戲骨侯勇老師就給我們貢獻了相當精彩的表演(雖然兩集就領便當了),作為「國家部委某司項目處處長」,這位「農民的兒子」趙德漢是個巨貪。雖然他十分善於偽裝,騎自行車上下班,住著陳舊、促狹的老房子(真的很舊不比小編的狗窩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