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 | 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慈弟

2021-02-18 慈光文化

點藍色字關注「慈光文化」

點擊上方聆聽↑ 

【原文】

善為國者,御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見之饑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

【譯文】

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管理人民就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子女,就如同兄長愛護弟弟,見到人民饑寒,就為他們哀痛;見到人民勞苦,就為他們悲傷。


【釋義】

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御民如父母之愛子」,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如兄之慈弟也」,就如同兄長愛護弟弟。「見之饑寒」,用父母還有兄長的心,自然是見到百姓饑寒,就為他們感到哀痛,「則為之哀」,不忍心,當然進一步要去改善。「見之勞苦,則為之悲」,見到百姓勞苦,就為之悲傷。

這樣的心境,在《淮南子》有提到,「古之君人者」,在古代為君者,「國有飢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而冬不披裘」,就是國家還有人飢餓的,他不吃第二道菜餚,一餐只吃一道菜餚,不然他吃不下,「都有人快要餓死了,我還吃那麼多豐富的菜餚」,他不忍心,因為「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也」。

我們的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因為家裡面不富裕,好吃的東西都是留給孩子吃,自己不捨得吃,都是想著孩子還在發育。所以我們看到,就像母親最晚上桌,最早吃完飯,很多好的食物,家裡面不多,母親都不夾。

所以古代的君王有這樣的心境,真的國家有飢餓的人,他不吃第二道菜餚。人民有寒冷,甚至有凍死的情況,他冬天都不披皮衣。有的趕緊去救濟人民,自己反正能穿得暖就好了,想著還有人民可能在生死存亡,他不安心。

這個在我們成長過程當中都感覺到,天氣很冷,我們表現出那個顫抖的樣子,父親又把自己的衣服又脫下來給我們穿。這種都是不為自己,時時為孩子著想,這個就是父母的心。

真正仁慈之君亦如此,人民在寒冷,他自己都穿著昂貴的皮衣,他的心不安。所以一定是老百姓食無憂,冬天都有足夠的寒衣可以抵禦寒冷,然後五穀豐收,這個時候他才會安心的敲鑼打鼓,與民同樂。

賢良的國君愛護他的人民,就把他當自己的子女一樣看。所以他表現出來是什麼?「蓋之如天」,他像天一樣庇蔭著人民;「容之如地」,他像大地一樣包容萬物、養育萬物。

2013/5/11

他們管理老百姓就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孩子、兄長愛護弟弟,那等於是他們具足孝悌的德行,孝是愛的原點。再從這個孝悌之德推演開來,來愛鄰裡鄉黨,來愛自己國家的人民。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118集)

2013/5/18

聆聽更多《老人言》

相關焦點

  • 《知否》給所有父母提了個醒:「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在《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讀來讓人頗為受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說的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我本人是已婚生子,現在孩子不過一歲半,即便他很小,我也時常跟先生談論「怎麼樣能教好他,讓他有一個好的前程」。父母之愛子,從有了孩子那一刻開始就為其謀劃了。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到底是什麼意思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相信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句話的意義是什麼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意思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愛孩子的那種愛,父母是怎麼愛孩子的呢,他們為孩子的長遠考慮,把孩子的未來都考慮好了。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早有古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意思就是,父母疼愛子女,就應該為他們做長遠的考慮001前一段時間回老家,我和小侄兒親密接觸了一周多。這個十歲男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和我也很親近。告訴弟弟、弟媳:如果愛你們的孩子,就為他做長遠規劃,疼愛不溺愛:如果珍重手足之情,就給我個面子,找時間認真讀書,學會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其實,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這樣的父母,他們也愛孩子,也視孩子如心肝寶貝,如掌上明珠。他們崇尚讓孩子「健康快樂」的家庭教育,希望孩子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知否》中,誰更懂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由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自從開播以來就好評如潮,至今,有的小夥伴已經回頭又看了好幾遍了,每一遍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得和體會。小編一直很喜歡裡面出現了好幾次的一句話,叫做「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帶著爸爸去留學》: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帶著爸爸去留學》檀健次飾演陳凱文《帶著爸爸去留學》真正的主題,是父母和子女兩代人的相處方式。尤其是父母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教育理念,來對待兒女。《帶著爸爸去留學》武丹丹在《帶著爸爸去留學》這部電視劇中,4個孩子4位父母,都體現了這個問題。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提到最多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提到最多的一句話:父母之愛子……這句話被反覆提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如是所言》,一把靈魂之匙
    讓生命變開始得不太一樣瞥見生命的本質 重回生命的本來看見 醒來 重生 綻放 自在 中國曼陀羅學  院生命的禮物《如是所言》是一把鑰匙,打開塵封已久且被無明遮蓋的心門,讓光進來,讓愛溢出。生命從此鮮活、通透!——蔣蓓《如是所言》,隨時隨意翻開,都是一盞智慧之燈照亮無明陰霾。——彥萍《如是所言》,猶如聖經,當我有困惑的時候,翻開它,答案就在裡面。——惠英《如是所言》,以前習以為常的詞句,在這裡會有新的詮釋,啟示我們找回本源。——鵬宇《如是所言》,如是之道,字字箴言,句句開示,是心的導航,引領我們回家。
  • 「19歲的朱單偉就娶媳婦,太羨慕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明星大衣哥雖說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人家把這十一字育兒口訣爛熟於胸,得心應手地運用,吃瓜網友們不得不服,這悟性非一般人可比啊!不過,鄉下經常有先辦酒再打結婚證之說,這裡可以看到朱之文希望自己兒子早點結婚
  • 大衣哥兒子啃老,女兒不學無術:父母之愛子,則需為之計深遠
    大衣哥兒女的現狀告訴我們,父母之愛子,則需為之計深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在電視劇《知否》裡被反覆提到。不過,父母為子女謀劃,也需要找對方法。如果你光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不讓孩子經歷大風大浪,不讓孩子努力學習謀生技能,孩子如何能夠成長?合格的父母不會慣子,不會把孩子養成廢物。作為一個合格的父母,你必須重視孩子的教育,讓孩子通過學習具備謀生的手段,具備承受社會磨練的能力。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重讀《半生緣》
    人心如海底,深不可測;最信任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棄她而去,怎能不死心?也是這一段,讓我非常痛恨男主,如此軟弱無能的人,怎麼能配得上白月光般的曼楨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願與每個負責任的父母共勉。
  • 60歲老人遭受喪女之痛後,選擇產下雙胞胎,如今過得怎樣?
    ——柏拉圖古語曾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予了孩子更多的愛與關懷,教會孩子獨立與關愛。中國的父母尤甚,富有人家的父母,會任由孩子做那條乘風破浪的大船,自己則是做那船後的岸,給予孩子依靠,貧苦人家的父母,則會成為風雨裡的小船,能將孩子載到多遠就送到多遠。
  • 包青天之天地正義
    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智,知道日常的東西也。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東西,當然不會騙人。孝者百行之首,萬善之源,乃為人該行該守之第一重大義務也。為人不可無孝,無孝如樹無根,如水無源。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為人子者須當 知恩報本,欲子孝順,須先孝雙親,不孝先人,人逆你,今日為人子媳婦,後日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後日受子女媳婦不孝,理之所當然也。
  • 88歲父母之言令人深思
    88歲父母之言,真的令人深思。88歲父母面對自己的才子與才女,約定一生不結婚,是反對,還是默認?關於陳瑾與哥哥之情感有多深,以及兄妹曾約定一輩子不結婚之因,她曾在《魯豫有約》節目中道出了事情。兄妹約定一生不結婚,對於大多數老人來說,是不能容忍的。因為,自己生兒生女為了啥?還不是為了兒孫滿堂,共享天倫之樂啊!試想,若不傳宗接代,豈不是斷了門戶,哪個老人願忍受?才子無能娶?才女沒人要?否矣!因為兄妹都是,從無緋聞的好兒女!
  • 創意·傳承|「賞古人之言,訴今時之風」
    由校團委和計算機學院團委聯合舉辦的「賞古人之言,訴今時之風」創意設計大賽
  • 溺愛當思孟母三遷:愛子當教子,慣子如殺子!
    說起「孟母三遷」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也能從中體會到一位慈愛的中國式母親對於幼子的摯愛之心與正確的教育方式。讓人為之嘆息的同時,亦忍不住感慨道:愛子當教子,慣子如殺子!其實很多時候,子女的成長方式都是取決於父母的態度:一味的溺愛,只會讓他們最終成為不諳世事的媽寶兒童或者巨嬰。而正確的引導與適度的體驗,反而更有助於子女的成長,這便是俗話中所謂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了。
  • 12句經典「老人言」,第一句你絕對聽過!
    老人言,從生活中來,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很多時候時間本身就是一種資本。 老人經歷的事多,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多,也就相當於在這個世界接受過的歷練多,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深刻,看人就能看到骨子裡去。 老人言,句句散發著泥土的芬芳,洋溢著自然的清新氣息。世間上的道理,最平實的即是最偉大的,最偉大的必然是平實的。
  • 《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
    >
  • 《背影》《殺死一隻知更鳥》:沉默或言說,不變的是拳拳愛子之心
    父親形象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儘管中國和美國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而且成書年份也相隔近半個世紀。但人性是相通的,山川異域,父愛同天。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雖然身為父親的表現不同,但拳拳愛子之心是共通的,也是無法相較高下的。
  • 愛子造句和解釋_愛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愛子(ài zǐ)。寵愛的兒子。[魯迅《寫於深夜裡》:「只有他那雙目失明的母親,我知道她一定還以為她的愛子仍在上海翻譯和校對。」]愛子在教材中的例句:1、後來岸英去蘇聯留學,回國後毛主席又親自把愛子送到農村鍛鍊。
  • 14歲男孩身高將定格在155釐米,父母反思:老人言,不能聽
    說來也怪,父母對孩子身高的在意程度呈現出「兩極分化」特點:寶寶出生頭三年和孩子快成年時。撇開這兩頭,處於中間年齡段的孩子父母則不怎麼上心。畢竟孩子總是要長的。不是常有老人說嘛「晚長晚長」,每個孩子身高發育高峰期不一樣,有的孩子到了高中寒暑假還能躥一躥呢。我們一向重視長輩的話,以為有經驗,但有些老人言其實不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