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4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希望所有人無論年齡、貧富亦或健康患病,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借讀書節之契機, 圖書館以「閱讀一本書,了解一個人、一座城或一方文化」為主題,開展「SUFE領讀者」活動,讓愛閱讀的sufers相聚於此各抒己見,各展所長!
本期「SUFE領讀者」是我校外國語學院張玉瑩同學,她的閱讀書目是《翻譯家村上春樹》,本書可讓大家了解不一樣的村上春樹以及翻譯工作的樂趣與艱辛。
SUFE領讀者
翻譯家村上春樹夫子敬啟
張玉瑩 ┃ 外國語學院
村上先生夫子道席:
漸入嚴寒,伏福躬無恙。
餘是為先生浩如煙海眾讀者之滴水耳,冒昧來信,懇請海涵。餘嘗奉讀大示,嚮往尤深,且常於大作喜接教誨,真解蒙矣,故此將先生冒然奉為「夫子」,意欲崇而敬之。
先生之名,可謂如雷貫耳。周遭大體不分年齡,即或未曾拜讀大作,《挪威的森林》也定是聽說過的。近日,著實託田建國老師新作《翻譯家村上春樹》之福,得見先生鮮為人知的「譯事」,不甚欽佩感慰。此前,若言因喜愛先生之作便兀自將那文字當做夢中情人般念著供著,如今卻是因窺得您於眾人不大知曉之面,而禁不住越發一往而深了。
《挪威的森林》
I313.45/C849(2)
中文圖書借閱室(三樓)可借
先生曾雲,寫作是讓您最快樂的事情之一。而今於學生看來,翻譯亦可謂先生人生中不可或缺之樂事。誠然,興許跑步、音樂亦如是。不同於寫作「只要願意,自己可以變成任何一個人」 ,先生說,翻譯可以把自己裝進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空間之中。或許正是好比「雨天裡泡露天溫泉」,泡熱了便爬出池子淋淋雨,涼了再鑽進池子泡溫泉,創作與翻譯之於先生而言,已然是循環往復,以至永遠的存在了。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眾所周知翻譯過程中譯者「自我」的取捨是一項永恆的難題,因而文學翻譯往往毀譽參半:喜愛譯者風格的常常自覺甚對脾性,反之,看到的便多是滿山滿谷的漏洞和錯誤。學生竊以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非隱形的自我建構恰是其人格意識與創造意識的集中體現。前有笛卡爾「我思故我在」之思想火花激發了人類主體意識,使得人類開始積極探求內化的自我認知,而自我認知恰是譯者身份顯化之原動力。現實中自我和他人的糾纏需要藉由換位思考才能準確定義自己,在不斷取捨自我的過程中,自我定義也通過換位實現。翻譯文本實為深植於內心之物,深入文本的同時,亦是深入自我內心的過程,因而當先生屏息走進某個異世界探得自我的同時,先生的「自我」也在被反射和融合。
先生深知「自我」委實捨棄不盡,多年來卻依舊筆耕不輟、高效安靜地努力嘗試進入一個個作者創造的異世界——錢德勒、菲茨傑拉德、卡佛等等。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先生在翻譯《麥田裡的守望者》時,深刻洞見了作品中貫穿始終的緊張——處在開放多元世界與封閉壓抑世界之間的緊張,因此不得不跟作者塞林格一道跌下黑暗的深淵,甚至翻譯結束後,這般逼仄絕望之感仍久而揮之不去。更勿論先生對作品中至關重要的虛構對象「YOU」的反覆推敲,不單建構於讀者對於作品的理解之上,更是譯者將自身內化於作者身體之中精煉而出的成果。這興許也是緣何先生會在翻譯中經歷了卡波蒂和菲茨傑拉德華麗的辭藻之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自我對華麗的追求;在敘述方式上,卻從錢德勒身上收穫不少。作為先生文學作品的追隨者,不得不感恩於先生與翻譯的相遇,若非如此,也定不會有今日被大眾所熟知的怪誕尋羊夢、冷酷仙境裡的追逐、和永遠不老的少年卡夫卡了。
另,不知先生是否聽聞,近年來先生的文學作品在中國大陸漸次出現不同譯者翻譯的譯本,譯介圈內關於譯本孰優孰劣之爭或已成為新的研究課題。學生常想,若先生除英語外亦能精通漢語,不知在華語翻譯界又能激蕩出何種火花呢。然無論如何,譯本或譯者的多樣性,正是譯介文學世界蓬勃生命力的象徵。想必先生定是認可吧。
而相較之下,優秀漢語作品「走出去」卻不似這般順利,譯者作為文化傳播的橋梁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學生夢想有朝一日,每一部優秀的中外文學精品都可及時得以譯介,如先生所言,趕在「賞味期限」之前,趕在作品早已不再新鮮以先。
最後,感謝於此最好的年華遇見翻譯家村上先生,感謝愛上翻譯這件事。
《翻譯家村上春樹》
書短意長,不盡依依。言不盡思,再祈珍重。
肅此。
敬頌教安。
不具。
受業:滄海一粟
公元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於中國上海
創作感言
張玉瑩
上海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2017級日語語言文學碩士
文學作品的對外傳播離不開翻譯的幫助,不少作家同時也是優秀的翻譯家。魯迅、林語堂、楊絳等高山仰止之師自不必說,如今日本文壇耳熟能詳的村上春樹亦在其列。毋寧說,美國文學對村上的影響是巨大的,村上文學的經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因襲了這些作品「簡潔明快,爽淨直白,節奏短促,切換快捷」的文風。而翻譯這項工作也持續貫穿在村上的創作生涯中,能夠得以翻譯自己鍾愛作家的作品(尤以卡佛全集為代表),無疑是幸福和幸運的。因此想要充分解讀村上文學,自然繞不過作為翻譯家的村上春樹。
不同於小說創作這樣的造物之工,翻譯需要盡最大可能扼殺本我,然而翻譯非但不會讓譯者成為視野僵固的井底之蛙,反而能夠在制約當中,讓譯者浸潤在謙虛和充實之中,這對創作也有極大的好處。在此意義上,村上把對他而言的翻譯稱為「向外打開的窗」,翻譯之於村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國內寥寥數本引介村上翻譯歷程的著作中,這本《翻譯家村上春樹》或許能夠有助於從另一個不同而又必要的角度了解村上,以及翻譯工作的樂趣與艱辛。
往期推薦 :
來源 | 圖書館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