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大幕已經拉開,考生們紛紛進入衝刺期,今年受疫情影響,考研形勢不容樂觀,想要成功上岸勢必更加困難。隨著初試一天天臨近,不僅是今年21考研的同學們緊張焦慮,一些22考研的同學們也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今天就來談談這些22考研一定要知道的「考研關鍵詞」。
學碩 & 專碩
既然要考研,首先就要明確自己是要考學碩還是專碩,大家作為小白可能不清楚兩者的關係,以下幾點就是學碩和專碩最主要的區別:
1.備考難度不同
一般來說,二者的難度取決於學校和專業的熱門程度。對於大部分專業來說,專碩的備考難度會略低一些。
學碩的公共科目英語,一般都是考的英一;而專碩一般考的都是英二。雖然近年來,英二的難度也慢慢增高,但是相較於英一還是會簡單一點。此外管理類專碩初試不涉及專業課,只有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和英語二兩門,備考壓力大大減小。
2.培養目標不同
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主要是培養學術研究人才。
專業學位是培養在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3.培養方式不同
學術學位的課程設置側重於加強基礎理論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創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專業學位課程設置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教學過程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學費與學制不同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收費標準為8000元/學年,不同專業有所不同,且學制一般為3年。
專業碩士學費按照不同專業類別差別較大。例如,MBA的學費要十幾甚至幾十萬元,而工程碩士的學費一般為3-4萬元。專碩的學制一般為2-3年,一些專業在不同院校的學制也不同。
5.讀博方式不同
學術型碩士可以通過自己的導師直接讀博,不用參加全國統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直博或者碩博連讀。
專業型碩士一般不能碩博連讀或直博,碩士畢業後進行考博,具體情況請諮詢招生單位。
推免 & 統招
1.錄取形式不同
推免生,即「推薦免試研究生」,同時也簡稱「推研」,是指不用參加研究生統考考試而直接讀研的一種情形。推薦免試研究生,應按照國家教育部們就推薦少數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為碩士研究生工作的規定執行,一般有發布保研辦法或保研簡章、準備和寄送材料、筆試面試、預錄取和報名等幾個階段。
統考生需要通過考研初試、考研複試後才能錄取。
2.準備時間不同
考研推免生準備時間為推研按時間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碩、外推、工碩。推研時間為每年大四上學期9月初到9月末。申請外校,尤其是不推本系的,儘早準備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從7,8月開始準備亦不算早,大三下學期就開始聯繫也是可以的。
統考生準備考研一般需要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準備,加上暑假要一直複習到12月考研考試。
3.成功機率不同
一些名校的部分專業留給推免生的招生名額遠遠多於統招生,甚至是只招收推免生,這就造成統考生的壓力大大增加;但也有部分高校不接受推免生,比如南京審計大學。總體而言,推免生可選擇的餘地要比統招生多,他們可以在多個offer中選擇最優項,而統招生一般只能有一個選擇,特別是像會計專碩這類不好調劑的專業來說。
全日制 & 非全日制
最近網絡上因為非全學生在應聘時受到歧視的事件而引發了大眾的熱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有哪些區別呢,接著往下看:
1.招生對象、報考人群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應屆生、往屆生都可以報考,但主要面向應屆畢業生以及未工作的往屆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屆生、往屆生都可以報考,但主要報考人群是在職人員
2.專業選擇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幾乎可選擇所有的專業,包括學碩、專碩
非全日制研究生:只能選擇部分專碩專業
3.授課方式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採用全日制授課方式,上課時間一般是周一到周五
非全日制研究生:採用業餘制授課方式,上課時間多是周末、節假日、寒暑假集中授課
4.學費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學費為8000一年,但部分專碩學費高於學碩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學費幾萬到十幾萬不等,部分名校的管理類專碩如MBA等學費高達幾十萬
5.獎助學金及住宿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間可申請獎助學金,而且部分獎助學金覆蓋率達100%,且學校提供學生宿舍。但今年因為擴招影響,部分高校的專碩不提供住宿,這一點需要大家提前做好了解。
非全日制研究生:沒有獎助學金,並且學校也不提供住宿。
6.檔案管理不同
全日制研究生:入學前可以將檔案轉到學校,成為學校的集體戶口,可以享受部分城市的應屆生待遇,如落戶政策,參加校招等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轉檔,且部分專業需要提供工作單位信息,且有工作經驗年限限制
A區 & B區
根據區域不同研究生考試的國家複試分數線也不同。A區分數線最高,其次是B區。這兩類地區的分數線通常會相差2~10分。
A區大都是教育強省,教育資源較多,各大名校也多集中於A區,因而報考人數多競爭比較激烈。B區大都為教育稍弱的省份,B區考生的競爭相對於小一些。國家線依據不同地區,分數線標準有所差異,即A區線和B區線。
A區和B區的具體名單:
A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等21省(市);
B區:內蒙古、廣西、海南、貴州、雲南、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0省(區)。
34所自劃線院校
自主劃線高校是指學校自己劃分的分數線,自主劃線的學校的分數線都會先於國家線而出,而且基本上都會高於國家線,也不排除有個別學校個別專業會低於國家線。
34所自主劃線院校名單:
調劑
因考研填報志願的特殊性,考生只能填報一個志願,大部分考生都會選擇層次較高的院校,從而大部分考生可能無法順利進入複試,這時就需要進行調劑,爭取另一所院校的複試機會。
通過了國家劃定的初試分數線、具有複試資格而在第一志願學校又沒有複試機會的考生,可以把自己的相關資料和情況簡介傳達給相關專業生源不足的院校。經過考核,學校會為符合條件的考生發麵試通知,並向考生的第一志願學校發放調考試檔案的"調檔通知",考生經複試合格後入學。屆時,考生可通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調劑服務系統填寫報考調劑志願。
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學碩可以向專碩進行調劑,而專碩無法向學碩進行調劑,同時部分院校會限制初試科目,這就大大增加了調劑的難度。此外管理類專碩因報考人數眾多,一般名校的生源充足,全日制考生很難有機會進行調劑,只能考慮向非全日制進行調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