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承德市提起郭靖宇,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6月6日,由承德籍著名導演、編劇郭靖宇編創的3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如期播出,全劇在承德取景拍攝,盡顯承德元素和扶貧工作成績。該劇以黨和國家新時代「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重大歷史使命為時代背景,講述自帶時代註腳的共產黨人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接受扶貧攻堅工作的故事。該劇播出後,在郭靖宇的家鄉再次引發強烈關注。
郭靖宇,1973年出生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國內地著名導演、編劇、監製,第十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是國內少有的容編導於一身的影視大家,作品頗豐。近年來熱播的電視劇《鐵梨花》、《紅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大秧歌》、《娘道》等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他既是編劇又是導演,是圈內出了名的「傳奇劇王」。
郭靖宇的確是個傳奇。高中沒畢業就進入河北省承德話劇團幹拉大幕、扯大繩一類雜務活。懷著濃濃的家國情懷,憑藉契而不舍的藝術追求,一步步登上了藝術的高峰,成了國內炙手可熱、能編能導的藝術名家
郭靖宇編導的作品多為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這同他的紅色基因有直接關係。郭靖宇編導的作品《打狗棍》,梳理的正是郭氏家族抗日的歷史脈絡,巍子飾演的戴天理這個杆子幫領袖,原型是郭靖宇外公的父親,郭靖宇有三個爺叔輩的「太姥爺」因為抗日被鍘了頭、暴屍荒野。郭靖宇的外婆夜裡偷偷替他們收屍,並用針線將他們的頭顱縫好後讓他們入土為安。由於日軍要抓她及後代們,因此外婆不敢回家,只得找了個山洞藏身,郭靖宇的母親楊淑珍就出生在這樣的環境裡。郭靖宇自爆在創作劇本時,經常把自己感動得熱淚盈眶,寫完劇本拍完劇,他說自己終於有一种放空的感覺。郭靖宇從小就是在聆聽母親講這些歷史故事的環境中長大的,這也為他日後的創作埋下了深深的種子,提供了動力和源泉。
郭靖宇重情講義,無論是對家人、愛人還是同行,他都是一個厚道寬容的人。很多人說郭靖宇拍戲喜歡用熟人,那是因為大家和郭靖宇的相處非常融洽,所以才會再次合作,厚道的郭靖宇,從來沒有虧待過任何人,這在浮華的影視圈中尤其難得。
說起家鄉承德,郭靖宇更是有割捨不斷的情懷,成名後的他不止一次的對人說過,人要知道你是從哪裡來的,我郭靖宇是從河北承德走出來的。郭靖宇表示:「我深深地愛著我的家鄉,愛著承德,在外時間越長,這種感受就越強烈。他把自己對家鄉的情感化為了創作的源泉,抒寫了一部部以承德為歷史背景的盪氣迴腸的年代史詩,極大提高了承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狗棍》、《勇敢的心》的熱播,讓不知多少人知道了承德這片抗日英雄的熱土,知道了《避暑山莊》。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承德市北部有一片茫茫荒漠—-塞罕壩,塞罕壩老中青三代人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造起了112萬畝世界最大的人工林,為京津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郭靖宇創作團隊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青春》真實的再現了這一艱苦創業的歷史進程,最好的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極大地弘揚了塞罕壩精神。該劇2018年8月1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一經播出,收視率始終佔據首位,滿滿的正能量即刻引發強烈反響,使塞罕壩精神名揚天下,迅速掀起的塞罕壩旅遊熱至今不衰,實現了精神物質雙豐收。
《最美的鄉村》正在央視熱播,郭靖宇再次把家鄉的美麗山水和勤勞善良的人民呈現給了全國億萬觀眾。他不愧為是「承德市有特殊貢獻的人才」。老藝術家張少華對郭靖宇的欣賞可謂溢於言表,甚至豎起大拇指強調:「郭靖宇確實是承德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