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翡翠,翠友們都會想起那些驚心動魄的賭石故事。
各種各樣因為賭石或是發家致富或是家破人亡的賭石故事在翡翠圈裡廣為流傳。
賭石這項特殊的行業並非是最近才流行的,早在數百年前,就曾有無數的翡翠商人,前赴後繼地投入這一行業中。
今天,就給大家講幾個發生在民國以前的賭石故事。
一泡尿衝出黃金萬兩,五十年換得浮華一夢
這是一個辛酸又傳奇的故事,官佔吉是雲南騰衝一家貧苦人家的孩子,由於家中孩子眾多又家境貧寒,剛成年的官佔吉就不得不獨自開始出來獨自討生活。
而騰衝本就靠近緬甸,在那個年代,緬甸的翡翠產區甚至還歸屬於中國,所以官佔吉就到了帕敢的翡翠礦山,成了一名普通的翡翠礦工,想像著有一天能挖出一塊極品翡翠,出人頭地。
可或許是老天為難,又或許是命運開的玩笑。官佔吉在緬甸礦山一挖就是五十個年頭,昔日年富力強的小夥已經成了兩鬢斑白的老叟,然而卻連一塊翡翠都沒挖到。
也所以,幾十年過去,官佔吉依舊衣食不保,也無妻兒子女。命運似乎已經將他遺棄了,而且這一遺棄就是幾十年。
一個傍晚,官佔吉回想起這幾十年的種種,不由悲從心中來,放聲大哭,幾十年的辛酸勞苦,換來的卻是如今這樣一個結局。
不得不說這種事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很難接受的。
官佔吉哭累了,站起來撒了泡尿,卻不曾想,被尿衝刷的石頭表層脫落,竟露出了一大塊綠色,官佔吉大喜過望,把石頭拿去開出來,正是一塊極為罕見的頂級玻璃種帝王綠翡翠原石。
帶著這塊原石官佔吉也算是得成正果,衣錦還鄉了,連昔日曾拋棄他的家族和親戚也又找了回來。
因為官佔吉是官家第四個孩子,因此人們也把這塊原石稱之為官四玉,官佔吉靠著出售這塊原石過上了極為優渥的生活,親人也都找了回來。
可當有人問到官四是否因為賭石而變得幸福的時候,官四卻出乎尋常地說,他寧願最初的時候,沒有走上賭石這一條路。
是啊,人們只是看到官四現如今家財萬貫,卻沒有想過他在挖石頭的那幾十年裡又該是怎樣的悲苦落寞,人們只想著他賭石發了大財,卻沒想過他已垂垂老矣,生命也已所剩無幾。
無兒無女悲苦一生的他,縱是再多的金錢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幾十年悲苦,換得浮華一夢吧!
眼拙不識珠,馬蹄蹬出玉
段家玉或許是現如今最廣為人知的一塊翡翠原石,它本來名聲不顯,但後來因為宋美齡偏愛段家玉的飄花翡翠鐲而為人們所知。
它的故事十分玄幻,卻也十分有趣,數百年來引得無數人走向了賭石行業裡。
段盛才是騰衝綺羅的一名玉商,他和大多數的翡翠商人一樣,每年到緬甸進貨選購原石,再運回雲南,根據自己的經驗解石出售,每年賺不太多,但也還能維持。
而在有一年段盛才又一次去緬甸進貨回來後,卻發現今年的運氣十分差,進購回來的原石大部分都是沒有任何價值的磚頭料。
老段解了一塊又一塊,把買回來的原石都解了也沒出一塊有價值的,整整一批進購的原石都切垮了。這讓老段氣急敗壞,還剩下最後一塊石頭也不解了,隨手就扔在門口給客人拴馬用。
因為這塊石頭是當初在緬甸時候,隨手拉來墊腳的,後來嫌棄搬著麻煩,緬甸人也沒要錢,順便就給拉了回來。不管是緬甸人還是他自己,都判斷那是一塊沒啥用的廢料。
日子還是要過,老段的生意還是一如既往地不溫不火。一直到了這一年,有位老客來拜訪老段,這次老客的馬性子暴烈,栓在石頭上又蹬又踢,沒想到卻給這塊石頭踢下了一些綠片下來。
客人走後老段才發現,連忙喊人把石頭解了,石頭剛開老段就差點樂暈過去,因為這塊石頭的品質實在太好了,整一大塊石頭,除了薄薄的一層石皮,剩下的全是最頂級的飄花玻璃種翡翠。
後來老段用這塊原石總共解出了三百餘只手鐲及大量的翡翠蛋面,手鐲作為家業之本慢慢出手,蛋面則作為禮物上下打點,沒用多久,段家就成了當地首屈一指的頂級家族,而段家玉也成了最頂級的翡翠收藏之一。
到了如今,市面上已經基本沒有段家玉流通了,而近代以來最知名的一隻段家玉手鐲,就收藏在宋美齡手中。
玉商尋美玉,綺羅歸國戚
騰衝綺羅這個地方的可謂是人傑地靈,這次的主角仍舊出自騰衝綺羅,而這次作為主角的原石,被人們稱作為綺羅玉。
在騰衝,世代經營翡翠的世家很多,而尹文達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他家從他祖父輩開始,就經營翡翠玉石生意,而家中他祖輩父輩帶回來的翡翠原石更是多不勝數,可其中卻大多都是磚頭料,沒什麼價值。
一日,尹文達餵馬之時,偶然在馬廄裡撿到了幾塊細小薄片,透光發綠,顏色通透,仔細一找發現來自於馬廄裡一塊黑不溜秋髒兮兮的石頭。
找人一問,才知道這是祖父年輕時候淘來的石頭,祖父解開一看,黑不溜秋的,於是就扔了馬廄。尹文達將其洗淨再解後,才發現這是一塊極為罕見的極品墨翠原石。
對於墨翠,翠友們應該有所了解。在自然光下呈現黑色,看起來黑漆漆的,可一旦用強光進行照射,就會呈現出翠綠的綠色,品質越高就越黑越綠,而這塊綺羅玉就是一塊最極品的墨翠原石。
尹文達根據墨翠的特性,找來了雲南最厲害的雕刻大師,將這塊墨翠原石雕成了一盞碩大的翡翠宮燈,據說在這盞宮燈點亮後,能照的一整座院子燈火通明,綠意盎然。
尹文達自知這樣的至寶不是自己能擁有的,於是便想要將其進獻給皇帝,可進獻的隊伍到了雲南巡撫這裡就被截了胡。
當時的雲南巡撫正是皇帝的一名外戚,他截了尹文達的胡,並近乎無賴地說:宮燈自然是極好,可惜它不成對,好事成雙,不成雙自然不能給皇帝。就這樣把這盞宮燈給黑了下來。
皇親國戚自然是無人敢管無人敢說,這位貪心的巡撫大人也給了尹文達一些回報,但很明顯和宮燈的價值無法相比,尹家也沒有因此而走上發家的道路。
後來便有了「玉商尋美玉,綺羅歸國戚」的說辭,也算是對當時封建時期的外戚幹政的一種莫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