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血觀音》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2021-01-07 波老師看片

看完《血觀音》後,老實說我還滿訝異的,近幾年這樣高水準的電影已經不多了。我其實不是一個對臺灣歷史有深入研究的人,所以對這部電影在政治含義上的評價,我沒辦法討論太多。

甚至親情、愛情、鬥爭等幾樣元素,如果深入剖析必相當精彩。但已經有很多影評作者對此進行縝密分析,對此我就不再做論述了,僅談些不一樣的觀點。

最高深的謀略是什麼?

其實很多同類型電影設定雖然合理,但是劇情背景太過幻想和架空。

這種作品已經可以相當精彩,像是《讓子彈飛》《琅琊榜》就屬於這類作品。但這類作品美中不足的地方,就在於它所描述的時空環境往往跟觀眾實際體驗還是存在差距。

並不是說這是電影裡設定的年代感代溝所導致的。

雖說這個差距有時能給觀眾多一些想像空間或是異國情調,未必是壞事,但畢竟跟貼近觀眾生活的背景相比,總是欠缺了那麼一點真實感。

因此《血觀音》會讓我那麼驚豔,就在於他在權力跟金錢方面的運作描述得非常細緻,再加上它的故事設定在距今不遠的臺灣。這麼做除了能讓我們反思臺灣社會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也能補強劇情裡有關權力運作的真實性。

《血觀音》除了對政治歷史案件做了許多引用與暗示,也對玩弄金錢權力的上流社會多所諷刺。同時也細緻又寫實的刻畫了城府深沉的算計、利益面前的人性黑暗,和主角之間扭曲的情感。電影畫面顏色飽和又鮮豔,配樂的選擇與劇情相互呼應著。

楊雅喆用一部片長不到兩小時的電影,講了人性、談了政治,將社會安逸的表面血淋淋地撕開,人性的各種貪婪欲望,隱晦內斂或張牙舞爪,赤裸地在電影中以不同的形式表演著。

這讓有些細節或許在影片中雖然沒有交代的很清楚,但我們觀看時也能藉由對時代背景的了解來推測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血觀音》對權力的描寫細膩寫實,反而從中可以看出架空故事裡看不到的高深謀略。

片中最讓人感到可怕的,大概就是惠英紅扮演的「明修觀音道暗渡修羅心」的棠夫人。導演楊雅喆在對談中也說到棠夫人這個角色:「場次最少但是看起來戲份最多,就是你會覺得整齣戲的事情都是她在操縱。」

但如果細心的用常理推測,會發現從片中開頭就埋藏了一個乍看之下不合理的梗——棠夫人在劇情設定中是滇緬孤軍將領撤到臺灣的遺孀。雖然廣義來說也符合威權時代所謂的權貴,但實際上當時隨權貴體系來臺灣的中國將領、各省政要數目眾多,更遑論一個已過世將領的遺孀。這樣一個勢力單薄的婦人,居然敢遊走權貴之間玩弄危險的金錢遊戲,實在讓人感受到她的高深謀略。

而看看跟棠夫人來往的對手,不是立法院長夫人,就是有地方實力的議長、議員。其中錯綜複雜的燒腦程度都不下再觀看一遍《血觀音》。

「倒茶奉水的人沒有眼睛、沒有耳朵。」

這也有點像孔夫子講的「無欲則剛」。在現實的權力政治中這是另一種詮釋方式。西方比較複雜,這裡先不談。但在中國傳統王朝中,如果宰相、將領過分廉潔,反而會讓主君產生惡劣的印象,認為你在收攏人心,可能對大位有非分之想。

所以王翦跑去炒房、蕭何跑去炒地,史記上記載這些做為都是為了要自己製造把柄讓執政者安心。範增當年看出劉邦有爭奪天下的大志,觀察的點也在貪財好色的劉邦在入關中後忽然「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但放在《血觀音》劇情來看,王院長忍不住的貪慾,是他輸給馮先生最大的敗因。雖然在電影中對馮先生的布局少有著墨,但導演故意放出的炒地案的背景,其實都告訴我們這是馮先生誘王院長犯錯的圈套。

所以真正高深的謀略,並不是努力計算各種布局去打擊對手,而是讓對手基於自身的欲望自動走向你所希望的後果。

因此最高深的角色,並不是做最多計劃去改變局勢的那個人,而是看清局勢的走向,用最少的作為等待結果自然發生的人。當然這不代表什麼都不做,而是透過每個人本身的欲望,去引誘他們站在該站的位置上。

當一個人情慾「不能隱」的時候,在謀士的眼中他就是最好操作的對象。這也前面說的「無欲則剛」除了道德上的意義,更有權謀上的意義。所以《血觀音》裡敢愛敢狠的棠寧、林翩翩,甚至是那些明顯表露欲望的議員、議長,在傳統的權力邏輯中必然是被操弄的悲劇角色。

所以中國傳統權力文化中推崇的領導人形象,往往是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從外在根本看不懂他在想什麼。棠夫人就是這樣一個的角色。

以我自己的理解,《血觀音》中各悲劇角色,他們受難的原因除了在權力資源上屈居劣勢的現實條件,不了解這種在歷史權鬥下千錘百鍊出的官場文化,同樣也是一大失敗主因。

所以也才有了棠夫人那句:「到我們這個年紀什麼都淡了。什麼都看淡了,可是如果心沒有狠過一回,哪來的淡!」真的特別震撼。

因為這種人口裡的「看淡」不是真的清心寡欲,而是權謀下的千錘百鍊。而慾念深重卻表現的天真無邪包裝的棠真,在權力的邏輯下自然也是棠家最佳的接班人。

那些你不知道的彩蛋

《血觀音》除了在整體劇情卓越、美術風格、攝影鏡位、表演功力、剪輯敘事均高度完整外,最值得稱許的應當在於文本詞調的深厚。

它揉合了1980、90年代宛若跑馬燈情節,一幕幕都再使觀眾憶起辨識出這片土地曾發生的「幾筆爛帳」,無論是人權迫害的林宅血案、湯英伸事件(原住民被扣留身份證),或是政治勾結報復下的懸案劉邦友血案,又或者劇中王院長夫人轉帳給議長的數字「36280」就與連戰借款予伍澤元競選的數目字完全吻合。

而從影片中的地名,則更精準描繪了原住民部落在日本、中國多重殖民下剝除主體性的史實。

真正在時間軸線具體指出的部份是以Marco為中心展開的文史資料:身份證記載出生年為1975年的Marco,警方調查資料他為21歲,而一再從他與翩翩指劃大腿覆誦的南迴線火車站(棠真反覆聆聽的收音機聲音)——三和、香蘭、金侖、多良。

其中三和、香蘭車站,正是在1997年廢站,香蘭與多良,則是日治時期所賦予的漢字地名,如同Marco 的中文名字王金山,都不是原來的名字。

但「香蘭與金山」,又鏡射了日系殖民關係的想像。

香蘭村出自日治時期,從阿美族語「猴仔蘭社」(Ralawdan,意指想出去的地方)改名而來,在面對客家移民的衝突之後,與山上移居下山的排灣族拉勞蘭部落(Lalauran,意為肥沃之地)混合為新香蘭。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滿洲映畫協會的當家花旦李香蘭,除了享譽上海灘歌舞場,也因為在1942年出演臺灣總督府出資、滿映拍攝的《莎韻之鐘》,而成為日治時期更廣為人知的香蘭,在殖民臺灣的「香蘭」不是它原來的名字,滿洲國的「香蘭」也是如此。

王金山很明顯是個中國名字,則又恰好雷同於日本戰敗後接手滿映的「話劇皇帝」金山,金山在戲劇界的一代小生、追求四大名旦的事跡廣為流傳,晚年情感卻流離於中國與北朝鮮領導身邊人,後被迫害。

香蘭和金山,仿佛即是隱藏在地方與人物的層層殖民流轉,所傳達的通關密語。

大多數人看電影總算被導演設定的情節所帶動,局限了我們對電影作品處理政治與社會議題的功能想像,《血觀音》當然並非僅止我們看到的一樣,它也不應該是。

楊雅喆導演也並不這麼做。

諸如,影片中由應蔚民飾演的「淫海小清流」,便有許多人猜出是海軍上校尹清楓,除了諧音很接近,也同樣是指涉被自殺的動搖國本懸案。也更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彩蛋:猜測是哪個院長,哪個議長,哪個夫人,哪個掏空,哪個放貸,哪個白手套......實在有太多版本,這也是《血觀音》影射林林總總我們正常人看不太懂的原因。

聚會裡的貴夫人們臉上掛著溫婉賢淑、進退得宜的笑容,應對進退的每個動作、每句話卻都經過層層算計。昂貴的酒席與喧鬧的場景,整部電影中,連應該最純粹的友情與愛情,都被當成一種互相利用的工具。

菩薩象徵的是慈悲為懷,在劇裡卻成為人情交際的獻禮,甚至後來變成金錢黑幕下的約定信物......

開場電視上的新聞在報導棠真,當大家還在猜她嘴裡的發「ㄐ 」音時,楊秀卿與搭檔兩人走了進來,雖然他們看不到,但是耳力優於常人,馬上道破是「救救她」。接著他們就走進了另外的攝影棚,可是看起來像是地獄一樣的場景。這當然也是導演的精心安排。由地獄的人來回說這段故事,仿佛是冥冥之中上天都在看,你在人世間一切的罪惡都在之後揭曉。

如此一團高深莫測的劇本,這也是要透過大師楊秀卿的臺灣念歌和警世寓言,以及使用新聞頻道電視牆的魔幻寫實方法來呈現的原因。

《血觀音》中「馮、王」二人的黨主席之爭影射馬王政爭這種比喻性的影射,已經是爭議較小的。

楊雅喆談到,原本劇中開發案的背景是希望放在新北的淡海新市鎮,但後來考慮到爭議太大。加上拍片過程中高雄當地政府慷慨分享王玉雲掏空案的經驗,並且不在意借用南部地名,才將背景換成彌陀鄉。

所以可以想見,這樣貼近現實的權鬥作品在當前政治氣氛緊縮的時代,其實是很難得的。

秀蘭瑪雅在《血觀音》中客串表演歌手,在宴客晚會表演原由潘越雲1992年演唱《純情青春夢》,或是Marco彈唱的《但是又何奈》(1980年日文原曲《Dancing All Night》),唯二的既成歌曲選擇,除勾勒時代場景,也均在情節中有高度相關的指引,兩首都指向追愛主題。

《純情青春夢》像是說書者,《但是又何奈》則是窺伺愛情藉以編織的情歌,圍繞著一切以愛為名的想像。

綜上所述,那些認為《血觀音》看下來塞的訊息太多而缺乏意義的,我認為這不過是凸顯他們對一世紀以來,對歷史的攝取和關注不足而造成。使劇情乍似過度乘載的,並不是來自導演和編劇企圖過盛而尾大不掉的失於梳理,而是身在這個「無愛」國度裡,人們活在百般不知情下,無以圖考的真相和事實。

另外「公主命,ㄚ環身」這段話改編自獨立女製片人關雲娣公開發表過的文章,是母親對幼時的她說的「小姐命,下女身」,這也恰似棠寧與棠夫人的相處日常。

所以我覺得《血觀音》最高明的一點就是:魔幻化的手段不但令深埋而未明的「局內人」像你我熟知的寫照令我們重新在當代社會中入戲,卻也不因藝術的高張讓我們再次掉入「局外人」的後設陷阱。

因此,當楊雅喆在影展以高舉「在這個社會裡面,沒有人是局外人」作結,恰如其分。

細節處理十分細緻

《血觀音》讓我驚豔的另一點,就是它不只拍出了深刻的權利鬥爭,也拍出了深刻的因果報應。

但我認為導演這樣的安排,除了增加劇情懸疑的效果,不讓劇情走向這麼容易從史事中推測出來,更重要的是拍出什麼是威權獨裁下的因果報應。

這其實也呼應了「沒有人是局外人」這句話。

Marco會成為劇中最後的樣子不是因為他是原住民或是什麼樣的背景,而是在整個弱弱相殘的社會中被塑造出的後果。而這個社會是所有人一起建構的,當被欺壓的人不反抗,或是無力反抗,他就只能欺凌比他更弱的人來填補自己的不足。這樣不需要等死後下地獄,社會的所有人都會共享活在地獄中的業報。

幸好電影的主軸在影射意味再明顯也不過的「林家血案」之後一下子爆發開來,不同政治勢力的消長、各懷鬼胎的互動、母女三代的精彩對手戲和揭露真相的倒敘,即便不見得可以全盤了解到底議長、農會、院長等等的關係運作。

但只要,觀眾知道最後最可怕的那個事實真相就可以了。

其實電影在前半段應該是有刻意的「藏起來」,僅丟出一些雜亂的伏筆。《血觀音》倒是沒有拿推理劇當作噱頭,只是一部敘事上意圖帶些炫技的劇情片。

《血觀音》拍得很臺,但這裡的「臺」卻不是某些人那種只會拿來做為貶意的臺。《血觀音》的臺,是悽豔美絕,是展現文化,是兼容並蓄。以傳統說書方式作為旁白的效果可謂錦上添花,將整個故事帶入某種官場文化卻又魔幻寫實的勸世色彩。

《血觀音》片中的美術設計也同樣值得一提,從角色身上的服裝到色彩華麗的屋內陳設,「用心」是我給這部電影的最佳形容詞。

人物服裝在色彩運用上也別有用意,楊雅喆導演還特別指出了棠家三口服裝的區別,藉由服裝的同料不同色,凸顯了角色性格的差異性,另外在其他角色身上也能看到藉由服裝材質與顏色所傳達的訊息,以個人淺見的解讀,在這裡提及一下。

譬如說棠家藍色代表的是對於欲望的極端控制,白色代表的是看似局外人但實則深陷其中的工於心計者,粉色代表的是不工於心計的傻裡傻氣等等,片中充滿各式各樣的大紅大紫——亂但並不代表沒有整理。

色彩在《血觀音》中是人物階級、性格、行事的表徵。充滿臺味的鮮豔與現今社會色彩的格格不入,或許同時也暗諷了身為一般人的臺下觀眾對著螢幕上明爭暗鬥的嘆為觀止,以及對於政商名流私相勾結的不齒唾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棠寧寄望在棠真身上的期盼的「要活得像個人」。

從劇情來看,離這個願望最接近的,是棠寧自己。

正如棠夫人養的那隻小白貓,正形象的暗示了「要活著像個人」這句話。

其實就像俄國元帥蘇沃洛夫對戰場兇險的描述一樣:「如果不把他們趕進地獄,就輪到地獄來吞噬我們。」

《血觀音》就是告訴了我們在一個威權的社會中,所有人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

然而,一部兩小時不到的電影所訴說的遠不如此,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參考資料:專訪《血觀音》導演楊雅喆:「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參考資料:維基百科《臺灣閩南語的變遷》

相關焦點

  • 血觀音你真的看懂了嗎?血觀音電影原聲介紹
    去年《血觀音》拿下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並且還分別斬獲了最佳女主和最佳女配等獎項,成為最大贏家,電影中也是充滿著眾多政治隱喻等,整部電影的中心就是從林家一家被殺開始展開,那麼血觀音中是誰殺的林家?    血觀音中是誰殺的林家?
  • 睡不著|《血觀音》:很用心,太用力
    編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著」,歡迎繼續閱讀。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恐怖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今晚聊聊一個「拍案驚奇」似的故事。注意本文有劇透。《血觀音》是一部瑕疵和優點幾乎一樣多的影片。去年,金馬獎把最佳影片給了它而不是比它優秀一大截的《大佛普拉斯》,大概是評審團被導演楊雅喆的野心和努力打動。
  • 不瘋魔不成活,大半年在苦等這部《血觀音》
    在我看來,《血觀音》裡的女人就是這樣一種存在。 我曾和朋友說,導演楊雅喆一定被女人傷得很深,否則拍不出如此「瘋魔」的質感。 格局上來說,後者比前者大,但簡單來講,它講的還是漂亮女人的那些事。 這漂亮,是惠英紅浮沉半世的精練,是吳可熙長裙搖曳的隨意,是文琪心房緊閉的內斂,是斷了臂的觀音,是樣式絢麗的東京色織布,是港口硝煙滾滾的船艦,是闃寂夜色中果決地縱身一躍,是那句意味深長的,「愛是這個世上最重要的事情。」
  • 「你可來了」——《血觀音》
    俗話說的好 三個女人一臺戲女教父版黑老大 放蕩心機的嗑藥少婦 看似乖巧實則狠心的腹黑蘿莉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從左到右 媽媽 姐姐(不是) 妹妹(不是)含大量劇透 建議先觀影后食用當然對於一部尺度很大嘲諷貪汙腐敗等等等等的港片 要資源的話我指個路PS:《血觀音》電影還未上映就獲得了入圍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 《血觀音》彈唱詞
    文 | 哲空空不仁大佛,喋血觀音,信仰兇器,出自人心。觀影口味,猶似餐飲,今時今日,鹹酸靠邊,重在食辣。
  • 多聲道環繞音響《血觀音》
    《血觀音》的劇情如何曲折,角色的心機如何深不可測,這裡就不破哽了。務必自行欣賞。不過,除了視覺享受之外,這部片也相當側重「聽覺」方面。本片的犀利對白無疑令人折服,但這些臺詞的奇特「發音」同樣耐人尋味。的確,本片堪稱各種語言的大雜燴,包括普通話、臺語、粵語與日語。
  • 血觀音 血觀音 (2017)
    類型: 劇情 / 懸疑製片國家/地區: 臺灣語言: 漢語普通話 / 粵語 / 閩南語 / 日語上映日期: 2017-10-15(釜山電影節) / 2017-11-24(臺灣)片長: 112分鐘又名: 修羅花 / 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血觀音的劇情簡介 · · · · · ·  《血觀音
  • 《血觀音》:在利益面前的人性底線
    《血觀音》這部作品其實並不適合所有的觀眾去觀看,它需要觀眾在觀看的同時進行思考以及對情節的分析。《血觀音》是一部懸疑題材的電影,電影當中很多的線索都十分隱蔽,需要觀眾反覆觀看影片才能夠找到。在電影前半部分中出現了很多情節,都有著比較隱晦的前後照應。
  • 兩岸視點 |《血觀音》的修羅場
    「血」象徵「殺伐絕決」,「觀音」則是救苦救難的慈悲形象。血觀音,一尊觀音木雕,如信物般輸出於不同人群之間,交織人的貪嗔痴,竟成了一尊沾滿血的菩薩。世人一個個拜佛、念經,看似在佛陀地上行善積德,其實心裡都有一座修羅場。
  • 確認過尺度,《血觀音》不可能在大陸公映
    《大佛普拉斯》和《血觀音》,一對夙緣難解的雙生花。
  • 《血觀音》:近幾年來臺灣最好的一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講述女人鬥爭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唯以《血觀音》最具深度。影片中,以棠夫人為首的馮議員陣營和王院長陣營,明從秀山和麗水的炒房開發上爭得不可開交,實則都是棠夫人吹膨脹的泡影,為了讓對手陷入金錢危機和染上犯罪的汙點,棠佘月影明知道政府要開發的是麗水的地,還故意炒高了秀山的地皮,使得王院長的人被套牢。同時,棠夫人讓段氏兄弟殺了林翩翩一家,造成全省轟動,引來公檢機關的人,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警方的人很好封口,唯獨正直的廖隊長一根筋地要查明事情的真相。
  • 《血觀音》:殺人不見血
    電影《血觀音》海報華麗而詭異。這是《血觀音》作為開幕片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播出時觀眾的第一感受,無論是其精美卻詭譎的布景和配樂,還是劇情本身帶來的傳奇色彩,抑或是片中不時穿插的超現實主義片段,都營造出極為濃重的驚悚氛圍。而導演特意以臺灣民俗「彈唱評書」的形式貫穿其中,不僅是創意上的一大亮點,更為影片渲染出幾分荒誕不經的詭秘色彩。
  • 《血觀音》:三個女人黑暗的一生
    相比較來說,我更喜歡《血觀音》,大概是因為身為一個女人,會更關注女人的戲。so ,今天貓姐就來講講《血觀音》,以及裡面三個女人們黑暗的一生。《血觀音》《血觀音》是由臺灣導演楊雅喆執導,惠英紅、吳可熙及文琪主演.
  • 最強婦黑:《血觀音》中的為官之道
    《血觀音》是一部臺灣拍攝的電影,講述了將軍遺孀棠佘月影(惠英紅飾),帶領大女兒棠寧(吳可熙飾)、小女兒棠真(文琪飾)在複雜的政海中沉浮廝殺的故事。我看這部片子,是因為非常喜歡文琪。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在民國懸疑劇《淑女之家》裡,飾演一個早熟、嘴毒、暗戀自己繼祖父的少女。當時,就覺得這菇涼相當出眾。她容貌不甜美,甚至有幾分陰霾,太適合飾演心思深沉、情感壓抑的少女角色了。
  • 苦命影后,惠英紅,血觀音
    《血觀音》中,惠英紅對女兒棠寧說出一句話:公主命,丫鬟身。這不就是她自己?本來就應該是個公主,但過著比丫鬟還不如的童年。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父母打你一頓然後語重心長地對你說「我是為你好」,不讓你和男朋友見面也是「我是為你好」,甚至於《血觀音》中更離譜,讓女兒千裡送肉體獻給「半山神豬」也是「我是為你好」。我也已經為人父了,我很能理解這句話背後的道理,但根本上我也知道,所謂「為你好」,不過是以情感之名要你妥協的手段而已。至於妥協什麼?
  • 懸疑/劇情/電影【血觀音】百度雲資源 1080P高清中字
    簡介(血觀音在線觀看)《血觀音》描述在女人組成的棠府裡,住著3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由棠夫人主持大局,穿梭權貴間,靠著高超手腕與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多半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
  • 血觀音電影在線高清資源百度雲資源
    《血觀音》描述在女人組成的棠府裡,住著3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由棠夫人(惠英紅飾)主持大局,穿梭權貴間,靠著高超手腕與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
  • 懸疑電影《血觀音》觀看資源及影評
    段忠段義:棠夫人家裡的兩個心腹,名字卻叫段忠段義,也的確是,棠夫人的確是足夠斷忠段義的了,要不然怎麼會親手搞死自己的女兒,把那些整日笑臉相對的人,坑的死的死下臺的下臺。棠真又何嘗不是斷忠斷義,或者說那些活躍在棠家宴會上的每一個達官顯要,何嘗不都是斷忠斷義?如果沒有足夠的手段,也不會爬得那麼高!可以斷忠斷義也許會讓你爬得很高,但是總有一天也會讓你摔的很慘!
  • 看電影《血觀音》
    我終於看了這部第54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血觀音》。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且少有的女性電影,每看一遍又有不同的感悟。她在外人面前伶牙俐齒察言觀色,她一次次的救場,疏通關係,化解危機,可她私底下在母親眼中的那副面貌卻是嬉笑怒罵,嗔怒痴怨,靠著藥物度日、整天菸酒不離身。棠真雖然外表文靜善良,但其實在環境的影響中,內心也變得早熟和惡毒。
  • 虛情假意裝菩薩-金馬獎最大贏家《血觀音》
    有一幕,議長特助扇著棠夫人賣給縣長夫人五十萬的御扇時,縣長夫人一句」上面夫人在賣扇,下面官員還討紅包,這個面子能不做嗎?「,更是一語道破了上下腐敗的體系。棠夫人時常讓小女兒棠真在旁觀察、學習送往迎來的事,教她一些看似隱忍的道理,比如:先和解的人,不是因為他怕輸,而是因為他珍惜、當你聽到恐怖的聲音,只有勇敢地面對,你才不會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