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過一段時間花的人,基本上都聽說過魔肥。
這句話並不算是誇張。魔肥在園藝圈子裡雖然算不上赫赫有名,但歷史可是相當悠久的。
有江湖傳言,魔肥是當今最全能的肥料,你可以用它來養任何花,用法簡單,一勞永逸。甚至還有個說法,說使用魔肥不僅不會燒根,而且還能根據植物的需求變化營養物質的釋放速度,美其名曰為:「按需分配」。
那麼,這種玄乎其玄的說法,是真的還是假的?有科學根據嗎?是不是我們又一次的交了智商稅?
要想揭開這個問題的謎底,我們還需要回到165年前,從發明魔肥的公司成立的那天開始講起。
預警:本文4000字,沒耐心的花友可以直接滑屏到最後看結論了
1854年,一位名叫威廉·羅素·格雷斯的年輕人在秘魯成立了W.R.格雷斯公司。這家公司的使命,就是為美洲提供商船航運服務。
威廉的生意一路順風順水,越做越大。很快,他便不滿足美洲自己的業務,他想在南美洲、北美洲和歐洲之間搭建一個航運金三角。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威廉就把自己的公司遷到了紐約。
威廉的幸運仍在繼續。1880年,威廉競選紐約市市長成功,並獲得了連任。而且這還沒完,1885年,威廉代表美國,接受了一份來自法國人民的大禮——自由女神像。這下子,威廉和他的格雷斯公司可徹底出名了。
格雷斯公司不僅資格老,有名氣,與中國也有不小的淵源。1987年的時候,中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格雷斯就來到上海,創建了一個專門生產化學品儲運罐的工廠。格雷斯公司就如此湊巧的成為中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公司。在格雷斯的官方網站上,他們還非常得意的記述了在中國投資的這段歷史。
說回魔肥吧。格雷斯公司在1962年獲得了一項專利,專利的內容是一種由磷酸銨鎂組成的肥料。這個專利,基本上就算是魔肥的雛形了。
磷酸銨鎂俗名叫做鳥糞石,是一種微溶於水的晶體物質,混合在土壤中使用的時候,可以緩慢的釋放出植物所需的氮元素、磷元素和鎂元素,是相當不錯的緩釋肥料。
在格雷斯公司之前,並沒有人認為以超慢速度釋放肥力的肥料是有用處的。但事後人們才發現,這些緩釋肥料大大減輕了人們管理植物的難度。植物可以在很長時間內不施肥,依靠緩釋肥的養分供應,也能生長得很好。
格雷斯公司與專利同時註冊了一個商標,叫做MagAMP,這個商標,便是一直沿用至今的魔肥商標。這個商標於1963年7月23日被美國商標局批准,這一天也就成了魔肥誕生的日子。
在魔肥誕生之前,世界上的各種肥料追求的都是速效和長效兩個指標。但魔肥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肥料的評價標準,人們萬萬沒想到,緩釋也能成為一種肥料的優點。魔肥憑藉著超慢的肥力釋放速度一炮而紅。
1979年,格雷斯公司獲得了第二個關於肥料的專利,專利的內容是一種由檸檬酸溶性的磷酐、檸檬酸溶性氧化鉀以及檸檬酸溶性氧化鎂復配而成的肥料。
這個專利中描述的肥料配方,與我們現在在魔肥包裝上看到的配方已經相當接近了。
此時不能不佩服格雷斯公司的深謀遠慮了。如果說使用磷酸銨鎂是為了讓肥料能夠長效緩慢的釋放的話,那麼採用檸檬酸溶性的磷酐來製作肥料,則真的算是一個創舉了。
檸檬酸溶性的磷酐不溶於水,但是可以溶於檸檬酸。按照我們的常識,這樣的含磷化合物根本沒有充當肥料的價值。但是格雷斯公司的研究人員敏銳的從當時的植物學論文中注意到,有很多植物,在受到營養元素缺乏的脅迫時,都會在根尖部位分泌出有機酸。
這並不是什麼新的科學發現。早在1916年8月的《自然》雜誌上,就刊載過來自哈佛大學植物生理學實驗室的論文。這篇論文指出,植物在缺磷的環境裡,會主動排出有機酸溶解巖石,來獲得磷元素。
這就是肥料按需釋放最早的理論依據。植物根尖釋放出來有機酸,就意味著它們缺少某些元素,而溶於有機酸的肥料,則剛剛好滿足了植物的養分需求。
雖然魔肥有不錯的科學理論作為依據,也相當有創新性,但在最初的時候,魔肥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最大的原因,莫過於魔肥缺少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使用其他肥料的時候,人們總能很快的觀察到葉片變綠、生長變得旺盛等很多明顯特點,從而很容易評價一款肥料的優劣。但是魔肥完全不同,魔肥只是在植物最需要的時候才會釋放肥力,而且不會過量,所以幾乎觀察不到什麼效果。
最早開始支持和使用魔肥的是一些生產盆景的公司。盆景的生長往往需要一個持續而且穩定的土壤環境。魔肥剛好滿足了盆景生產過程中的特殊需求。
一些生產水生花卉的廠家隨後也開始支持魔肥,因為魔肥沒有水溶性的成分,不會造成水體汙染,可以很好的為水生植物提供養分。
當其他生產肥料的廠商開始注意到魔肥的特殊效用時,已經太遲了。因為魔肥已經申請了多項專利,把競爭對手牢牢的擋在市場的大門外。從此,魔肥開始了快速市場拓展階段,MagAMP也逐漸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肥料品牌。
1990年,日本的住友集團看中了魔肥這個產品。經過洽談之後,住友集團用他們在美國的分公司收購了魔肥品牌,並進行了重新包裝和市場定位。到了1999年,魔肥在美國的專利到期了,這意味著所有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製造類似的產品。住友集團因此停止了魔肥在美國的生產,把魔肥帶回到日本去生產,並向全世界銷售。中國的花友,差不多也是這個時間段接觸到魔肥的。
不過住友集團做的事情實在太雜,機電、地產、保險、銀行,沒有什麼是住友不敢做的。魔肥作為一個非常小的項目,在住友集團旗下的化學品公司中,也沒有什麼大展拳腳的機會。甚至,住友可能連這個項目是賠了還是賺了都不太關心。
專業的事情還需要專業的人來做。所以,當日本的著名園藝公司花寶公司看中了魔肥項目時,住友很痛快的就把魔肥給賣掉了。
從2005年之後的魔肥包裝袋上,就大大的打上了花寶公司(HYPONEX)的字樣了。所以,我們現在使用的魔肥,全部都是花寶公司的產品。
上面這張圖是魔肥商標的商標轉讓記錄,從記錄裡可以看到,魔肥商標的原始持有者,是格雷斯公司。隨後是住友公司,最後一個接棒的,是魔肥的現在的生產商,花寶公司。
到此為止,魔肥的小歷史就被我們扒完了。那麼這是否可以回答,魔肥是不是傳說中的全能肥料呢?顯然並不是。
從魔肥被發明的那一天起,魔肥的用途就已經被決定了——這是一款支持按需分配的緩釋肥。
如果你有些植物,正等著施肥來解決某些肥料缺乏的問題,那麼魔肥就顯然是不合適的。魔肥只能支持那些能夠持久長效而且緩釋的施肥需求。所有與速效有關的肥料需求,都與魔肥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對於一些生長比較迅速的植物,魔肥也有些不太給力,因為魔肥的肥力釋放速度實在是慢得難以忍受。還不如噴灑一些葉面肥更容易見效。
在國內目前還沒有魔肥的直接代理商。我們現在能買到的魔肥一般有兩個渠道。
一個渠道是直接從日本的花寶公司進口大包裝的魔肥,然後在國內進行分裝。一般我們看到的沒有標準原廠標籤的瓶裝和袋裝魔肥,就是這個渠道。
另一個渠道是直接從臺灣購買由臺合園藝公司出品的魔肥。臺合園藝公司事日本花寶的正規合作商,有重新設計包裝的權力。臺合園藝出品的魔肥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從上面的產品標籤裡,我們可以看到,魔肥中的成分,除了檸檬酸溶性的磷酐、氧化鉀和氧化鎂之外,還有一些水溶性的成分。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這些水溶性成分也並不是遇到水就立即能夠釋放出來的。很多花友把魔肥放在土壤表面上使用,發現過了很久很久,澆了很多次水,也沒見到魔肥的顆粒會變小。
因為魔肥的水溶性成分是與非水溶性成分混合在一起的。就好像我們吃一個糖餅,餅是不溶於水的,裡面的糖是易溶於水的。但是,如果不把餅咬開一個缺口,即便把糖餅泡在水裡,裡面的糖也很難出來。
這相當於是說,這些水溶性成分,其實也是跟著非水溶性成分一起緩慢釋放的,需要非水溶性成分發生了溶解,才能逐漸釋放出來。
這也是魔肥最迷人的一個特性了,就是如果沒有根系分泌的有機酸去溶解它們,它們就不會釋放肥力。一般的水溶性緩釋肥,肥力的釋放與澆水的多少是成正比關係的,如果澆水過多,肥力也會釋放得比較多,這對讓我們難以控制植物的生長速度。為什麼魔肥誕生之初,最先認可魔肥的就是生產盆景的企業,原因就在這裡。
魔肥還可以用來給水生植物添加養分,非水溶性特徵讓魔肥不會汙染水體,造成藻類過盛或者水體腐敗之類的事情發生。
最後說說在養肉的過程中使用魔肥的注意事項吧。
多肉植物天生生長在比較貧瘠的土地上,對於肥料的需求不高,是比較適合使用魔肥的。魔肥在給多肉植物使用時,消耗的速度也遠遠慢於其他植物。
最常見的用法,我們可以把魔肥當作底肥使用。在種植多肉植物時,將魔肥與顆粒土均勻混合在一起,然後鋪在花盆底部當作底肥使用就可以了。
關於魔肥的用量,實際上是比較靈活的。我們常用的7釐米小黑方,用1克魔肥就可以了,10釐米的大黑方,用2克魔肥。畢竟魔肥是具有按需分配的功能的,多一點少一點都沒太大關係,是不會造成植物燒根的。
有花友曾經問過我,有沒有與魔肥效果相當的其他肥料可以用。這是個挺有趣的問題,因為魔肥的專利現在已經過期,成分也是公開的,理應有很多廠家仿造魔肥才對呀。
我為這個問題專門查了一下,我發現美國是有同樣原理的緩釋肥的,而且還不止一個品牌。但是國內目前並沒有同類產品存在。
從我查到的資料來看,好幾篇論文中都寫到過,燒制過的五氧化二磷就有不溶於水但易溶於有機酸的特性。似乎製造出這種按需分配肥力的肥料並沒有絕對的技術門檻。但有些遺憾的是,國內確實沒有同類肥料能夠取代魔肥。
魔肥依然還是最適合推薦給養肉花友使用的一款緩釋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