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網友這幾天都在追一部劇——《隱秘的角落》,裡面的主演秦昊、張頌文……各個都是演技派,三個小演員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這部劇來自紫金陳的《壞小孩》。情節和構思上直指當今社會越來越凸顯的問題——青少年犯罪。
劇裡的主人公張東升策劃了一場「完美」的犯罪,卻沒想到被三個孩子無意拍下,自以為「隱秘的角落」被揭開了。
小主人公朱朝陽從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冷靜的殺人犯,是什麼一步步把他逼向犯罪的那一步?人性本質是複雜的,但誰能想到書香氣息的少年會有如此大的惡意?他一點點編排的「隱秘的角落」,不敢再提起。
從福利院逃跑的嚴良和普普,居無定所,他們是社會的「隱形人」,他們活在看不見的「隱秘的角落」。
在很多家長的眼裡,很難想像也很難去相信,一個孩子,更何況是一個學習好、從來不惹事的孩子怎麼會這麼殘忍,犯下如此的罪行。前段時間,有個新聞讓人震驚又痛心,在山東青島一位45歲的單親律師媽媽,在家中被自己的女兒勒死。女兒的學習很好,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也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為了女兒也沒有再嫁,而是一個人努力工作去撫養女兒,全身心地愛護、照顧女兒。誰也沒想到,在壓力之下,女兒會選擇殺死母親。女孩自述,說媽媽對她管教特別嚴厲,讓她感到窒息。女孩在作案後的冷靜令人害怕,是什麼樣的家庭壓力讓女孩變得扭曲?
朱朝陽是標準的「好孩子」。對大人乖順聽話,對學習盡心盡力,為了不讓母親生氣,不想喝牛奶也要逼著自己喝下去,面對同學的欺凌,他保持緘默。他渴望被愛,也渴望被認可,而母親關心的只有他的成績。父親再婚,有個妹妹,眼裡再也沒有他,面對父親的漠視和繼母的輕視,隱忍的他在心裡埋下了恨的種子。他雖然聰穎過人,但內心沒有得到合適的引導。父母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句話,都把他引到了意想不到的一條路上。成人的世界裡,孩子的需求沒有被真正滿足,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的內心,粗暴地對待孩子的心靈。朱朝陽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母親以為他好的名義逼迫他吃魚和喝牛奶,父親偶爾見一次面,瞞著繼母給孩子一點錢就當補償了,沒有人問過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糟糕的原生家庭,要用一生來治癒
雖然不能忽視家庭條件對孩子成長的關鍵性,但是物質真的不是孩子最應該得到的。人不能改變出身,但是家庭的教育影響了孩子一生看待問題的態度和世界觀。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會樂觀堅強,它會讓你一生都不至於走到死角;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很糟糕,可能用一生都沒辦法治癒。
朱朝陽的另一面是一個孩子,一個需要被愛和關注的孩子。即使媽媽會一有時間就會給他做好吃,即使爸爸也會給不少錢,但是他的想法和情緒卻只能隱藏起來。
沒有天生就該善良的孩子,只有沒有做好表率的大人
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步伐。你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可能都是不經意的,但在孩子心裡卻造成了莫大的影響,可能就此改變了他的成長。傾聽孩子、關注孩子遠遠比給他更好的物質條件重要。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給他看這樣的人是怎麼做的。
世界上從來沒有壞孩子,多的是缺少愛的孩子
歷史上有很多重大刑事案件的罪犯在童年都有過創傷。他們沒有被愛過,他們卻深知被傷害的滋味,這種經歷會投射到人格的形成上,導致了一系列犯罪的行徑。
幸福的家庭,從來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朱朝陽的家庭完美地詮釋了控制欲強的父母給孩子造成的傷害。表面順從、乖巧,內心卻積壓了大量的黑暗,等到爆發的那一刻就已經來不及了。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引導孩子,支配和控制是不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的。
孩子什麼都不懂?其實他比你想像中懂得更多
大人們覺得小小年紀懂什麼?雖然小孩的心智不成熟,不代表他們沒有記憶,大人們覺得無足輕重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孩子記了一輩子,甚至影響他們一生的軌跡。
杭蓋君覺得父母給孩子的快樂有很多,不僅僅是吃穿住行,還有愛、關懷和陪伴,看到這裡,你有什麼想法呢?在下方評論和杭蓋君討論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