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證明,最好不要和深愛過的人複合,無論對方多麼愛你

2021-01-09 姚小美

兩個人在一起或許僅僅是因為喜歡這一個原因,但是彼此分開的時候,卻是由於很多因素。

例如性格不合,例如三觀不同,例如對方觸碰到了自己的底線,例如對方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而人們在分開之後,總是會想著那段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覺得自己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去放下這段感情。

每天日思夜想,每天輾轉反側,發現不管怎麼做都沒辦法忘記對方,於是有的人便決定複合。

在感情破裂之後,又有重歸於好的想法,這一直都被人們稱之為是深情,並賦予了它一個美好的名詞,叫做破鏡重圓。

只是,曾經深愛過的人走到了分手這一步,若是複合了,還能夠回到之前嗎?

破窗效應證明,和深愛過的人複合,並不明智

01)、什麼是破窗效應?一棟建築有一扇玻璃被人打碎了,如果沒有及時修補好,那麼接下來就會有更多的人破壞者來砸這棟建築的玻璃。

一面乾淨的牆被人為塗鴉,倘若塗鴉沒有被清理乾淨,那麼用不了多久,這面牆就會被各種亂七八糟的塗鴉覆蓋。

一個垃圾桶的垃圾滿了,如果有一個人把垃圾扔在了垃圾桶旁邊而沒有人去清理,那麼過一會你再去看,這個垃圾桶的周圍就會被大片的垃圾覆蓋。

這類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它指的是當第一個門窗被打破而且沒有進行阻止或者修繕的時候,那麼這時就會在人們的內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覺得這個門窗可以被打破,而人們就會不自覺地去打破其他門窗。

02)、「第一扇破窗」通常都是一件事情惡化的起點,例如一個人第一次背叛感情,另一半沒有採取任何實質性的懲罰措施,輕描淡寫地就選擇了原諒。

那麼在當事人的心裡就覺得其他性質的事情也就得到了允許,因為畢竟自己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一段感情最終走向分手並不是一件突發性的事情,中間一定是由N個「第一次破窗」所積累起來的,那麼既然問題沒有得到解決,自然就不會因為複合而煙消雲散。

因此,曾經深愛過的人複合只會重蹈覆轍而已。

這一次的複合只會是上一次分手的重蹈覆轍

人之所以會分手,而且還是彼此深愛的人分手,一定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不可癒合的嫌隙,沒辦法補救,所以才選擇分道揚鑣。

所以,最本質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即便是又複合了那又怎樣?

你們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繼續在一起也還是會發生爭吵,甚至還會因為希望之後的失望而讓你喪失了對愛情本該擁有的那份期待。

韓劇《戀愛的溫度》裡有一句這樣的臺詞:「兩個人分手後複合的概率是82%,但複合後能一直走到最後的只有3%,那97%再分手的理由其實都跟第一次一樣。」

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你以為你錯過的是一個人,其實你錯過的是一整段人生,只是過去的事情再深情也終究沒辦法回到過去,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收拾好心情去面對下一段感情,畢竟人生和心靈總是要朝前走的。

就像張小嫻在《謝謝你離開我》裡寫到的那樣:「有些東西是沒法挽回的,有些人,過去了就沒法重來。時間衝淡了往事,卻留下了好像比原本更詩意的感覺。 」

細微的「過錯」也要高度地重視才能夠避免遺憾

破窗效應正是因為第一扇窗戶壞了沒有引起重視,所以才有了第二扇窗、第三扇窗被破壞,倘若第一扇窗壞了就及時修補,那麼也就不會發展到後來不可收拾的地步。

哲學上表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與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有著聯繫。

所以,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會傳遞著一種類似於默認的信息,然後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

因此,在兩性關係中,我們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看上去偶然的、個別的或者是輕微的「過錯」。

假如我們對待這種行為的態度是不聞不問、熟視無睹的話,那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去縱容另一半「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

讓他默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會引起多大的波動,哪怕是原則性的錯誤。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細微的「過錯」也要高度地重視才能夠避免遺憾,不然就會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就會造成遺憾。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永遠不要和曾經深愛過的人複合
    對此,心理學家認為,永遠不要和自己曾經深愛過的人複合,否則,後果很可怕。沒有通過疲倦期的考驗有的人認為自己明明深愛對方,但為何會在那時選擇分手?仔細回想一下,當初選擇分手的原因是什麼。比如,你們是性格磨合得不夠,或是相處時間不足,兩人長期在不同地區定居,又或者是因為雙方父母意見不合,無法再繼續下去這段感情。
  • 深愛過的人,一旦分開,就不要再複合
    其實,只要曾經深愛過,就沒有辦法把「再見」說得那麼的雲淡風輕,不管你們因為什麼原因選擇分開,心裡其實還是會有一些眷戀和不舍。可是,既然已經決定分開,就應該做到「一別兩寬,各自歡喜」。牽掛和念念不忘,只會讓你在以後的日子裡,再也找不到幸福的感覺。
  • 如果你不曾卑微,就證明:「你從未深愛過」
    文 | 風停夜泊  原創 · 抄襲必究  如果你過於卑微,便得不到真愛,也得不到尊重,更得不到真正深愛的人可以和自己度過餘生的結局。  如果,在情愛裡,你從不曾卑微過,就證明你「從未深愛過!」  真正愛上一個人,勢必會失了自我,因為太在乎所以才會卑微的做一切迎合對方的事。  真正愛上一個人,便時刻生怕自己一個不留神的舉動,就傷了對方的心。
  • 如果你深愛過的男人來找你複合,你恰巧是單身,你會怎麼辦?
    他,就是那個你曾經深愛過的人。他可以主宰你的心志,控制你的悲喜。你願意為他妥協,願意為他改變。怎奈,人世間常常愛恨結伴,悲喜同行。有終成眷屬,也有勞燕分飛。得到可謂欣喜,失去卻終成憾事。那麼,突然有一天,你曾深愛的男人突然來找你,你又恰好單身,你會選擇複合還是淡然離開?首先,不管你想複合還是拒絕,都不要很快做出決定。
  • 曾經深愛過,即便分手了,還是希望對方能過得幸福
    不管怎麼說,曾經愛過,或許對於彼此來說就是一種幸福吧。有些人,在一起卻並不相愛。其實這樣的相處,也未必是我們想要的幸福。而生活是現實的,所以我們應該對自己身邊的人負責。至於曾經的感情,不管你捨得還是不捨得,最好還是藏起來吧。
  • 「適度效應」證明:永遠不要和女人每天都聯繫,無論她有多愛你
    「愛一個人真的不用每天都和她聯繫。」在電視劇《歡樂頌》中,曲筱綃這個角色的設定非常討喜,她敢愛敢恨。 越是思念一個人,就越想聽到關於他的一切,於是就會想用各種話題去靠近他去和他聯繫。 適度效應恰好證明了這麼一個道理,永遠不要和女人每天都聯繫,無論她有多愛你。
  • 「深愛過」的戀人分手後,若存在這些情況,多半都能「複合」
    其實,像這種情況,複合的可能性特別大,畢竟兩人之間的問題不是愛與不愛的問題,而是客觀上存在著一些不可調和或者無法商定的事情,一旦這些事情解決了,那麼,感情回溫就會勢在必得。有些東西,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越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越喜歡認真聽對方說話,你每說一句傷心的話,對方就拿掉一份愛你的熱情,最後乾脆放棄了你,這豈不是很可惜的事情?
  • 為何以前跟你差不多的人現在比你混得好,可能源於「破窗效應」
    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深愛過的人,分開後,不再聯繫就是最好的選擇
    愛的消融,不是生活裡的再也不見,而是生命中的遺忘。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記住對方,其實就是最好的深愛。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裡惦記著,牽掛著,那就足夠了。深愛過的人,分開後,不再聯繫就是最好的選擇。有些互相牽連,不是關心,而是打擾。
  • 怎樣忘掉深愛過的一個人
    文/柚子姐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深愛過的人怎麼能說忘就忘」短短的一句話卻是令人感傷,分手過後的人總是想辦法去忘記對方,總說時間是忘記一個人最好的良藥,可是有人過了我4~5年依舊對之前深愛過的人難以為忘懷,那麼要怎樣才能忘掉一個深愛過的人呢?
  • 忘記曾經深愛過的人,只需兩個字就夠了
    就像小說《半生緣》裡的沈世鈞和顧曼禎,他們曾經彼此深愛,一心想要約定終生,可是後來命運使然,他們最終走向了分開。顧曼禎被陷害,關在姐姐家裡,替她生下了孩子,而在她人生最痛苦、最黑暗的那幾年,自己的摯愛沈世鈞,和一個名叫翠芝的女人結了婚。曾經有多麼相愛,後來就有多麼悽慘。
  • 《才不要和你做朋友》李青桐陳君何重逢:深愛過的人,輕易放不下
    愛一個人愛得入了心,哪怕對方一個小小的動作,不起眼的神情,不經意的一句話,都足以讓自己患得患失,既害怕又渴望。以至於很多時候說的話,做的事,都言不由衷,既傷了自己的心,又耽誤了彼此的緣分。《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裡,在吳智勳和陳君何這兩個男人的身上,李青桐都曾犯過同樣的錯。
  • 「不論男女,曾經深愛過,就別再打擾了」
    因為深愛過,所以不想去打擾,更加不想介入對方現在的生活當中,這才是最好的結局。02袁鵬曾和夏萍是一對情侶,當時,他們身邊的朋友都很羨慕他們倆,還說他們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對,兩個人的感情很好,也少有爭吵。
  • 分手後,說過這三句話的男人,不可能和你複合的!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那些分手時越是痛苦的人,越是證明曾經深愛過。可是分手就真的代表雙方都死心了嗎?其實不然,如果一個人真的深愛過,放下有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呢?所以有很多女人在分手後,不止一次想過能夠和對方複合,可是就是開不了口,害怕對方此刻的心裏面已經沒有她了。其實想要知道你們之間有沒有複合的可能也不難,只要看看在分手後,他有沒有說過這三句話就知道了,如果說過了,那就真的是沒有可能了。
  • 「白熊效應」告訴你:忘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不是刪除和拉黑
    很多熱戀的情侶分手之後,都會選擇拉黑,刪除一切聯繫方式,逼迫自己不去想起對方,可越是刻意的忘記,就會越清晰的想起對方和自己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學生時代,老師總是告誡我們不要早戀,但是在校園裡,在老師和家長的眼皮底下,依舊有人頂風作案,人有一種天生的逆反心理,越不讓做什麼,越要做什麼。
  • 「破窗效應」了解一下
    可以說,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日後的發展,如果想要孩子越變越好,家長們不如先了解一下"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指的是父母在無意間打開了傷害孩子的窗口,並對其他人造成一種暗示,認為這個孩子就是這樣的,或者說父母都在傷害孩子,那麼其他人也可以這樣做。這種效應對孩子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避免。
  • 女孩,曾經愛過的人分手後能不見就別見了,否則受傷害的都是自己
    《梅花三弄》裡說,「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而廣大網友說,「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不如死」。是的,所有的傷痛以及傷害都不抵一個情字叫人斷腸。曾經愛得有多深,相處的時候有多甜蜜,分手的時候就有多心痛有多難過。很多人會說,願我們分手後還是朋友。可我想說,別祈求或者奢望分手後能做朋友了,我們不變成敵人,能和平友好分手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
  • 分手後,忘記曾經深愛過的男人,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畢竟對方可能苦惱了很久,還愛的一方總歸是不忍,也只能去放手。感情中,兩個人分開都不會因此受到傷害,也只有是雙方都不愛了,所以覺得無所謂,甚至也會覺得是一種解脫。02曾看過一位博主這樣形容放手:「牙醫曾經說過,放手如同拔牙拔掉的那一刻,你會覺得解脫。但是舌頭總會不由自主,往那個空空的牙洞裡舔一天數次。
  • 感情中,避免「暈輪效應」,對方會更愛你
    人們常說,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無論他美與醜,好與壞,都會對他不離不棄。全心全意地愛一個人固然是好,但如果把愛變成了一種縱容,你不僅得不到他的心,反而還會讓他把你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顯然,一段好的感情,並不是要愛他的全部,而是有選擇的欣賞,感情中,避免「暈輪效應」,對方才會更愛你。不討好,不縱容古語有云:「情人眼裡出西施。」
  • 深愛過,卻沒有在一起的人,不如這樣放過自己吧
    這中間的原因,沒有人知道,但相信曾經的他們一定也是深愛過彼此,曾經的海誓山盟,在當時也的確想要付諸於行動,奈何命運弄人。而深愛過,卻不能在一起的人,往後餘生,最好這樣做!1、不念因為深愛過,所以很難忘記,畢竟這樣的愛,並不是可以經常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