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這一年,一首叫《江南style》的歌曲橫空出世,席捲全球。在此之前,也有很多非常火爆的流行歌曲,但是在這之前沒有一首歌能做到霸佔聽眾的耳朵。這首歌在歐美都相當火爆,更不要說是在與韓國毗鄰的中國。當時中國的大街小巷無一不飄蕩著《江南style》洗腦的旋律,那標誌性的舞步連70多歲的大爺大媽也能跳上兩下。
如此境地,中國音樂人怎能落後。經過兩年的摸索,筷子兄弟推出了本土版神曲《小蘋果》,迅速佔領了各大廣場舞和手機鈴聲榜單。這首歌魔性的完全程度不亞於《江南style》,相信幾乎每個人都有不自覺把《小蘋果》哼唱出來的經歷。
從此以後,不同於以前小範圍火爆的歌,中國算是進入了「神曲時代」,每年都有一些極具「洗腦」魔力的流行歌被推出。2018年尤是如此。
今年可以算是神曲倍出,更迭頻繁,隔一段時間大街小巷播放的歌曲就會換一輪,但若數最火的2018年第一神曲,當屬《學貓叫》。這首歌不但流行度高,還受到了眾多明星的熱捧。張藝興、張翰、吳宣儀、于謙等明星都先後翻唱過。甚至還有在婚禮上唱起了學貓叫的狂熱新娘。火爆程度可以說是無出其右。
其實細數近幾年來流行的神曲,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旋律簡單朗朗上口、歌詞直白易記沒什麼內涵,製作周期短等。總而言之,它們都屬於口水歌的範疇。音樂對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至孔子時代就強調音樂的教化作用。當這樣的「神曲」充斥了我們的耳朵,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歌。早至鄧麗君的《小城故事》、費翔的《冬天裡的一把火》,後來的《小情歌》、《青花瓷》等,都曾經讓我們為之狂熱。不過,它們和現在的神曲天差地別,早些年的流行歌都是上乘之作,從詞、曲到唱,都傾注了歌手和製作團隊的莫大心力,做到了雅俗共賞。
如今看來,許多流行歌一味追求「流行」,說好的雅俗共賞,我們只做到了一半!聽眾的選擇辨析能力也直線下降。就拿小公舉周杰倫來說,在他最近一張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中,有很多耗費眾多心血的歌曲不為大眾所知,偶然所成的旋律較簡單的《告白氣球》卻意外大火,不知道周杰倫會作何感受。
李宇春也有同樣的困惑,她坦言:「我可能只用了不到10%的精力做時尚,但人們就會說我是時代偶像。而我用了大量心血做出來的音樂,卻可能被忽略,不被理解」。沒什麼水平的歌手大火,正統歌手卻處於如此困境,這不僅是他們的悲哀,更是聽眾的悲哀、時代的悲哀。
其實,實踐證明,大浪淘沙見真金,只有認真做出來的有內涵的音樂才會被時代銘記。站在今天我們再往回看,《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這些當年的神曲早已被湮滅,《吻別》《甜蜜蜜》這樣的經典卻依舊在流傳。博人眼球、衝擊流量的音樂,終將被歷史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