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皮爾斯·布魯斯南和米拉·喬沃維齊主演的《倖存者》於10月18日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布魯斯南因出演007而頗受觀眾歡迎,根據網上調查,他演的詹姆斯·邦德最受網民歡迎,被稱為「剛強與溫柔並濟」型。半個世紀以來,作為一個正在行進中的英雄,邦德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變化。
《倖存者》的重口味:第五代007變身職業殺手
由皮爾斯·布魯斯南和米拉·喬沃維齊主演的《倖存者》於10月18日正式登陸內地大銀幕。在全球反恐大背景下,「最帥007」滿世界追殺「生化女」的這部電影堪稱一部真人版反恐教學手冊。
《倖存者》由曾推出《V字仇殺隊》的名導詹姆斯·麥克特格執導。第五代007皮爾斯·布魯斯南這次由正義無敵的超級特工,變成了風度翩翩又冷酷殘忍的職業殺手,而米拉·喬沃維奇飾演的女外交官頭腦冷靜機智、戰鬥力爆表,一路逃亡追尋真相,在與布魯斯南為首的殺手集團交鋒中屢屢化險為夷,最終絕地反擊成功。
「今年中國影市經歷了最火爆的國慶檔,《港囧》與《夏洛特煩惱》以輕鬆解壓但又笑中帶淚的情感類作品成為主力軍,但觀眾的口味一定是多樣的,中國現在的電影市場也應該有各種類型的題材。」片方負責人表示:「《倖存者》選擇在國慶節長假之後十天上映,正是考慮到觀眾們消費過一輪喜劇大爆發後,也會想來些爽辣過癮的重口味。」
布魯斯南因出演007而頗受觀眾歡迎,根據網上調查,他演的詹姆斯·邦德是最受網民歡迎的,被形容為「剛強與溫柔並濟」型。
1994年4月,迪莫西·達爾頓宣布他不再演邦德的角色。6月8日,在經過了幾周的激烈猜測後,媒體最終宣布皮爾斯布魯斯南將繼肖恩·康納利、喬治·拉森比、羅傑·穆爾和迪莫西·達爾頓之後出演邦德。那天出現在新聞界面前的邦德,身著一套黑色阿曼尼品牌的服裝,裡面是藍色襯衣,繫著圓點花樣的灰領結———這身裝束使人很難將他與人們心目中的那位溫文爾雅的特工聯繫起來。
「我們要回到最根本的東西上來,」布魯斯南對媒體說道,「我扮演的邦德不但將會有迷人的外表,而且老於世故,同時也完全是個冷酷無情的人。」他還發誓說要拋棄這個人物身上男性至上的作風。
《黃金眼》上映後,布魯斯南版007在美國獲得了普遍的好評。美國娛樂業出版的權威雜誌《多樣性》評論道:「詹姆斯·邦德無疑又回到了娛樂界。這是17部邦德影片中最好的一部。」英國的新聞傳媒也對《黃金眼》大加讚賞,《每日鏡報》反映了普遍的心聲:「布魯斯南在觀眾的心目中取代了肖恩·康納利,其他的邦德形象不久也將被忘卻。」
銀幕上布魯斯南用溫和的自信將邦德演繹得更為人性和優雅。銀幕下的布魯斯南,可謂真正的生活家。除了演戲,對他更多的報導是「多年來致力於保護鯨魚」,「熱愛繪畫並開辦畫展」,「深愛著妻子Keely儘管Keely體重達到300磅」,「熱愛美食、美酒、業餘還寫詩」……這位銀幕中的特工也是生活中的紳士、慈父、愛神、藝術家。
《黃金眼》前傳:「他去好萊塢發展,成了一個明星,只是因為他的臉蛋」
布魯斯南1953年5月16日出生於愛爾蘭的米斯縣納範小鎮。在五十年代,那裡的孩子們還打赤腳上學。 2歲時,一向不和的父母關係破裂,小「007」由外祖父母養大。
在老朋友安迪·羅西回憶中,布魯斯南「性格有點內向,說話有些吞吞吐吐。他不是個鬥士」。在一位鄰居記憶裡,他穿著「一條短燈芯絨褲,一雙釘有平頭釘的靴子」。而老朋友安迪說,在那個時候,皮爾斯就很有魅力,「他教這條街上的女孩子們騎自行車」。
11歲時,祖姨母把他接到倫敦城裡住。16歲時,布魯斯南輟學參加商業演出,走上了通往大銀幕的路。他參加了一個叫「橢圓房子」的實驗藝術中心,「那裡都是詩人、演員、音樂家,」布魯斯南回憶說,「為了趕上他們,我開始閱讀文學著作,知道了誰是讓·保羅·薩特。」接著他加入了倫敦最負盛名的「戲劇中心」,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1982年,皮爾斯得到在連續劇《雷明頓·斯蒂爾》中扮演偵探的機會,該劇大獲成功,布魯斯南一炮而紅。但皮爾斯在英國卻受到攻擊:「從前有一個英俊瀟灑的愛爾蘭演員叫皮爾斯·布魯斯南,靠領失業救濟金生活,因此他去好萊塢發展,成了一個明星,只是因為他的臉蛋。」
皮爾斯的第一部電影《遊牧者》,是在1984年春末、初夏拍攝的,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幻想與恐怖電影。第一個鏡頭就是留著鬍鬚的布魯斯南躺在一家醫院的病床上,滿臉是血,襯衣被撕破了。他在那裡大叫,看上去就像「瘋子」……
之後,在一部老套的冷戰驚險電影《第四協議》中扮演一個蘇聯間諜,在《塔芬》中扮演一個小城鎮裡的職業收債員,生活在犯罪的邊緣世界,他在《騙子們》中扮演威廉·薩維奇中校,一個有良心的英國軍官,親眼目睹了一個極端宗教派別實施的大屠殺。正如所期望的那樣,皮爾斯留著當時很時髦的連鬢大鬍子,表現得很完美。然而,評論家們對該片猛烈批評,公眾對它反應冷淡。這是皮爾斯連續第四部票房失敗的電影。
直到他獲得了《黃金眼》中新版007的角色,《黃金眼》不僅是一部成功的邦德片,還贏得了空前的票房收入。之後,皮爾斯·布魯斯南在多部電影中表現迥異,刷新了作為一個演員的履歷。在《暮光之城》中,他與當紅小生羅伯特·帕丁森飾演一對有矛盾的吸血鬼父子;在羅曼·波蘭斯基的《影子寫手》裡,布魯斯南演的前英國首相可謂驚鴻一瞥;而在《波西·傑克遜與神火之盜》中,他甚至飾演天神宙斯。布魯斯南說:「我對自己的經紀人說,去開發些新的角色吧。不一定要是主角,也不要受到過去的影響。」
邦德進化史——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邦德
大多數 007 電影中,邦德大致保持超過 40 歲的年齡、黑髮、服務英國情報局的底線。故事也幾乎都相同:邦德被送到一個異國情調的地方,邂逅或勾引美女,被大反派抓住,然後逃跑,殺死大反派,抱得美人歸。半個世紀以來,作為一個正在行進中的英雄,邦德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變化。
1962 年 10 月 5 日,肖恩·康納利版邦德在製作成本不到 100 萬美元的電影《諾博士》中粉墨登場。康納利版邦德成為邦德繼任者們的參照對象。身著薩維爾街出品的西裝,開阿斯頓·馬丁豪華轎車、喜歡喝搖晃而非攪拌的馬提尼,去異域風情的地方拯救危難。這是肖恩·康納利時代的邦德,永遠衣著講究,充滿神秘感。他扮演的冷血間諜不僅平衡了羅曼蒂克和機智,還完美地照顧到商業票房。著名影評人羅傑·艾伯特寫道:「基本上,有了肖恩·康納利,就有了一切。」
1969年的《女王秘史》中,邦德由澳大利亞模特喬治·拉扎貝出演。在此片中,邦德戀愛了,結婚了。喬治·拉扎貝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也經常被描述為最可憐的邦德。這部電影失敗的根源在於,他們沒有把一個演員塑造成邦德。影評人詹姆斯·伯洛戴利(James Berardinelli)評論說:「他能夠應對連貫的動作場面,但這也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此外,大多數時間他都呆板、毫無魅力可言。」
直到羅傑·摩爾出現,邦德又進入一個新的時代。1973 年- 1985 年,12年間,他演了 7 部邦德電影,是出演次數最多的邦德,也是最老的邦德,比肖恩·康納利扮演邦德時還年長3 歲。摩爾強調輕盈、幽默,喜歡穿休閒裝,給邦德注入了輕浮感。《華盛頓郵報》曾評論說:「他選擇的武器就是笑料。」摩爾版本的邦德電影獲得了更豐厚的票房回報,但批評聲一直都沒斷過,他讓這個系列電影失去了底線。
1980 年代,摩爾用廉價的笑聲結束了自己的邦德時代。蒂莫西·道爾頓的出場,讓邦德更傾向美國化。為了適應動作片越來越強硬的時代,道爾頓的邦德捨去了原有的幽默;那些瘋狂想統治世界的瘋子,也被猖獗的毒品販子取代;邦德對待女性的態度也被矯正,一貫濫交的間諜開始受限,應該說,此時的邦德開始越來越傾向於向觀眾展示政治立場的正確。
道爾頓的邦德變得更加冷酷、黑暗,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的邦德都更接近弗萊明小說。但他的兩部 007 作品更像是驚悚片,而不是超級英雄的電影。一些影迷認為這是邦德系列電影嚴重的斷層。影評人伯洛戴利認為:「道爾頓扮演邦德直率、時尚、冷酷,沒有一絲幽默感。」
到了 1990 年代,皮爾斯·布魯斯南飾演的邦德,又重新穿上義大利定製的西裝,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投入更多個人情感。影評人羅傑·艾伯特觀察到:「布魯斯南更敏感、更脆弱,更往內心深處走。」這種變化似乎很討好 90 年代的觀眾,伯洛戴利說:「布魯斯南的性格中帶有溫和的自信,這一點很像肖恩·康納利。」
到了克雷格的時代,即「9·11」之後的新邦德,他演繹的 007 性格變得比以往更複雜和堅韌。他一再降低邦德身上的紳士優雅架子,在《皇家賭場》裡,他行動果決,已經趨向寫實。在《量子危機》中,他已經甩掉緊身禮服,穿著T恤,跟大反派在荒地裡貼身肉搏,一度被狼狽不堪地打翻在地。
齊魯周刊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