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大秦賦》剛開播時,前面幾集真是看到熱血沸騰。
無論演員的演技,還是服裝、道具、戰爭場面等,都優秀得讓人想要為之搖旗吶喊。
尤其前面幾集裡的兩代秦王,贏稷和贏異人父子,王慶祥、辛柏青兩位老師的演技真沒話說。
一位演出了秦昭襄王的威武霸氣,一位則溫和中透著剛毅不屈,人物形象豐滿生動。
還有鄔君梅的華陽夫人、劉鈞的趙孝成王等,撐起了正劇該有的高分範兒。
然而隨著劇情進展到張魯一飾演的嬴政出場時,老實說,還是有一丟丟失望的,只有一丟丟。
張魯一演得並不差,失望的地方在於,一個滅了六國統一天下的始皇帝,性格居然暴戾又衝動,做事不計後果,真的懷疑這樣的人最後是如何成就霸業的?
《大秦賦》78集的鴻篇巨製,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劇集和預告來看,三十多集過去了,秦始皇還沒有親政,還在多方勢力牽制下,暗暗尋求收回王權的機會。
本該是爽文大男主的秦始皇,卻顯得這麼「喪氣」,確實令觀眾提不起勁。
除此之外,劇情走向也有點讓人迷惑。
歷史上此時的六國並不是任人魚肉毫無還手實力,劇中六國感覺弱小到秦國隨時都能發兵滅掉。
嬴政第一次在晚宴上就當眾血刃伶人,第二次又一劍了結甘羅,始皇帝不應該是這麼有勇無謀沉不住氣的莽夫。
對於眾人爭議的張魯一出場太早,演13歲少年嬴政太出戲這個問題,確實是的。
如果換成小演員去演秦始皇親政前的這段劇情,可能爭議聲也沒現在這麼大。
畢竟看著張魯一那張成熟的臉,觀眾很難代入這是一位13歲少年的衝動行為,才會覺得設定不太合理。
至於臺詞過於大白話這點,感覺其實還好。
這麼大的製作,光像模像樣的攻城戰就已經出現過好幾次,能看出劇組花了不少錢,製作方肯定希望受眾能更廣一些。
《大秦賦》臺詞如果一味追求文言文的韻味,恐怕不利於普通觀眾追劇。
現在這種情況,應該是利弊權衡之後的選擇,無可厚非。
相比之下,《大秦賦》優秀的地方更多。
比如在禮制上的還原,《大秦賦》讓觀眾懂得了許多雖然沒用,但十分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
秦國攻佔東周國後,東周君口中含著玉投降。
古人逝世後通常嘴裡會放一塊玉,東周國君此舉一方面也隱喻著亡國之君已是個活死人,而呂不韋拿下玉,也有應承放東周國皇室一條生路的意思。
嬴異人和韓霓大婚時,盛合巹酒的是用同一個瓢劈成兩半,意味著合巹交杯。
劇中演員的鎧甲、編發、鞋帽、箭弩等服化道具,也都高度還原,就連演員的鬍子也都跟出土的兵馬俑一模一樣。
劇中為了演員的安全著想,戰馬奔跑戲份時有安裝馬蹬,畢竟騎過馬的都知道,奔跑中的馬背上有多難控制平衡和穩定。
但一些固定行走的鏡頭裡就沒有了,還是非常注意細節的。
還有贏稷出殯時的群臣齊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場面悲涼壯觀,見之難忘。
所以,儘管對如今的劇情走向頗有微詞,《大秦賦》總體來講還是瑕不掩瑜,依然算一部好劇。
只希望等到嬴政掌權之後的劇情,能夠讓秦始皇展現出殺伐決斷的霸氣,口碑也能再次回升到剛開始。
像《大秦帝國》系列的前三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出來時也被瘋狂吐槽,劇播完後口碑才慢慢挽回。
無論如何,還是期待後面的劇情,早點高能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