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又稱瞼黶,也有人稱熊貓眼,是眼眶部份皮膚偏黑的情形,有可能是本身的暗沉,也可能是陰影。有許多造成黑眼圈的原因,例如睡眠不足等,而遺傳也是造成黑眼圈的原因之一。
由於眼部的皮膚是些微透明的,所以有時靜脈在比較淺層或是靜脈曲張時,就可以在皮下看到明顯的青色血管,如該血管在稍深的地方,看起來藍藍黑黑或是紫紫紅紅的感覺。黑眼圈是很多人的煩惱,有的會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5歲!並且有8成人士都有黑眼圈的潛在問題。
黑眼圈按顏色可大致分為3種:青色、茶色及黑色。
青色成因是睡眠不足導致的眼睛疲勞,眼睛下方血液循環不順暢,導致眼下血管暴露,呈現青色。
解決方法:為促進血液循環,輪流用暖毛巾及冰毛巾敷眼部周圍,1分鐘做5組,共做10分鐘。使用後,眼瞼感覺不會再沉重。
茶色成因是局部色素沉著,色素繞眼圈而成。因過度揉搓眼周,使皮膚產生自我保護反應,在變厚的角質層中色素沉著。另外不卸妝就睡覺亦會形成茶色黑眼圈。
解決方法:使用含促進肌膚代謝的維他命C衍生物的化妝水或乳液。
黑色成因由於衰老或疲倦,皮膚失去彈性,加上眼睛下方皮膚較薄,脂肪堆積而形成陰影,導致看起來有黑色的黑眼圈。
解決方法:按摩頭皮,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並向上提拉皮膚,令肌膚恢復彈性,消除眼下鬆弛。
另外有醫生又建議每日做3次「蒙克臉體操」,黑眼圈就會變淡。
這個臉部體操做法簡單:
1. 先將嘴巴呈「O」型,即將臉部上下拉長,注意要充分拉伸鼻子下方。
2. 保持「O」型,然後眼睛儘量向上看。
3. 繼續保持,並眯起眼睛。
4. 眼睛用力眯,反覆4至5次,使眼部肌肉緊繃。
5. 最後閉上眼睛放鬆。
註冊中醫師的博士表示眼周的問題,其實可反映人體臟腑失調。黑色眼圈對應臟腑︰腎臟黑色是對應腎氣的顏色;但肝脾亦相關,即肝脾腎都有狀況︰腎氣不足會有腰膝酸軟、疲累等。表現青色眼圈對應臟腑︰肝臟情況︰肝氣不足易見情緒波動,女性多有月事失調、易亂發脾氣或睡眠差等表現。黃暗眼圈對應臟腑——脾臟情況︰脾胃運化失調,人易有胃口差、便秘、肌肉酸痛表現,且皮膚問題如溼疹等亦較易發作;若再加上人體代謝減慢,那這種情況更嚴重。
如果按類型的話又分為這三種
1.色素型黑眼圈:顧名思義就是色素沉澱累積在眼睛下方,先天和後天的成因都有,像東南亞民族、還有許多香港人,也常有先天上下眼皮色素比較深的情形。但除了這個因素,過度曝曬、摩擦和發炎反應,也都可能讓黑色素沉積,例如說異位性皮膚炎、慢性尋麻疹、反覆的溼疹,這類慢性的發炎情形,時間一長就可能會累積不少色素。
2. 血管型黑眼圈是最近夏秋天氣開始轉變,有些人開始過敏性鼻炎發作,一發作就噴嚏打個不停,眼周也痒痒的很不舒服。而眼周表皮的血液循環和鼻部是相通的,所以鼻子過敏腫脹就可能導致鼻部和眼表的血液循環不佳、血管擴張了,導致這種「血管型的黑眼圈」了。那為什麼不乾脆一點叫他「過敏型黑眼圈」呢?這是因為除了過敏,任何「讓眼周血液循環變差」的原因都有機會導致暫時的血管型黑眼圈哦!像是大哭、失眠、用眼過度、吃太鹹、灌太多水等等。
3. 結構型黑眼圈沒錯,結構型黑眼圈就是假的!這種「假的黑眼圈」就是因為淚溝明顯、眼眶凹陷、眼袋跟臥蠶和淚溝間的凹陷比較大等等,造成的光影的「視覺效果」,而看起來比較暗而已。
無論任何類型的黑眼圈都不好看,所以大家可以對症下藥,看下自己是什麼類型的黑眼圈,在想辦法解決,希望大家都有一個清澈明亮的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