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自發安利《偶然發現的一天》
劇中女主殷端午意外發現自己其實處於漫畫世界,而更讓人錯亂的是——她拿到的是配角劇本。
反轉的情節、極具個人魅力的女主、養眼的主人公都使《偶然發現的一天》成功出圈,收穫大批嗑糖粉絲,目前此劇豆瓣評分高達9.0分。
漫畫世界、配角、愛情、自我意識、掌握命運、反抗等關鍵詞,勾勒出了一個勵志、鼓舞人心、向上又不乏幽默感的大熱劇。但仔細來看,《偶然發現的一天》本質上還是披著勵志外衣的戀愛甜劇。01
事實上,主人公身處漫畫世界,不斷抗爭命運的設定並非本劇首創,早在2016年,韓劇《W--兩個世界》就在類似的衝突中展開,在這部劇中,漫畫主人公和來自現實世界的女主人公的奇異羅曼史吸引了大批觀眾,漫畫與現實虛實交疊、衝突不斷。最終。來自兩個世界的男女主人公收穫了大團圓結局。▲《W--兩個世界》講述了女主人公與漫畫男主人公姜哲在虛實交錯中展開的懸疑浪漫愛情故事而本劇則與此不同,殷端午作為漫畫配角出現,雖然一言一行都有劇本,並不以她的意志為轉移,但她卻一直努力衝破漫畫家的束縛,試圖掌握自己的人生。故事從自我意識覺醒的殷端午開始,在短暫失憶、聽到奇怪聲音——漫畫翻頁聲以及見到另外的覺醒者後,殷端午得知了自己身處漫畫世界的事實,陷入了「我是純情漫畫主人公」的想像中——「含著金湯匙出生,長得好看,學習成績也好,但是身體不好而且是心臟病,暗戀了十年的男人有未婚妻」,完全就是女主角套路。但反轉來得太快,這樣美好的幻想次日就被打破——柔弱的、被欺凌的、貧困但是堅強樂天的呂珠多(韓語中呂珠和女主同音)才是真正的漫畫女主人公。而殷端午只是無數漫畫配角中的一個。她的主要任務就是說無腦臺詞,擔當鵲橋,助攻主角間的愛情。當然,在覺醒以前,她可以毫無負擔地生活在一頁頁的漫畫裡,助攻漫畫男女主人公和收穫陳年偶像劇「流星花園」式的甜蜜愛情,過著和其他漫畫配角一樣的幸福生活。但問題就在於,殷端午擁有了自我意識和記憶,知道自己在被控制的處境,希望能夠「活出我人生」。▲得知自己處境的殷端午想要擺脫被設定的言行,奪回人生的主動權
在命運之書裡
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
莎士比亞曾寫下這樣的臺詞:「在命運之書裡,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這句臺詞讀來有一種悲涼的意味——一切都有定數,沒人逃得過。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許就是人們常常期待的緣分、天意。這部劇也是如此,從這本漫畫來看,男女主人公有命定的相遇,其他人似乎都是為劇情而生,為服務主角而存在,在這本多個人的漫畫裡,群演甚至沒有像樣的姓名——一珍、二珍、三珍、班長、模範,和這些人比起來,殷端午至少有個正常的名字。所謂的漫畫「配角」殷端午在劇中是最為獨特的人——她有自我意識,擁有關於過去的記憶,並且有反抗的決心。在後續的劇情裡,她也邂逅了屬於自己的主人公。如她所言,她「含著金湯匙出生,長得好看,學習成績也好,但是身體不好而且是心臟病,暗戀了十年的男人有未婚妻」,有疼愛她的父親、殷實的家境和在學校中公主般的待遇,還有溫暖的守護者,這「完全是女主角套路」。對這本純情漫畫來說,她是實錘的配角,但在別人的生活中充當配角不過是暫時的、有限的設定。在她自己的「漫畫書」裡,她永遠是享受著主角光環的主人公啊。換言之,無論是在劇中、漫畫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每個人都在同時充當著配角和主角,不斷在前臺和後臺中切換,在不同的舞臺上,戴上不同的人格面具,扮演著不同角色。在A場景中我們可能是旁觀者,是不被計入演員表裡的配角。而在B場景中,我們則搖身一變,佔據C位,聚集所有人的目光。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著自我中心觀念,希望自己在任何場合都能獨當一面,成為焦點,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對廣泛意義上的他人來說,我們是不足道的過客,是沒有姓名的配角,是被虛化的背景。只有對特定的人來說,我們才是他們人生劇目裡的重要他人、不可缺少的關鍵角色。我們在親朋好友的劇本裡時常「登臺演出」,並以不同的形式對彼此的人生劇目施加影響,在他們的謝幕演出中,想必也會有我們的身影。如果我們試圖在任何人的劇目裡都充當主角,這就會蠶食我們成為自己、找到自己的時間和可能,在「軋戲」中迷失自我。在命運之書裡,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成為彼此的配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那就讓我們專注於自己的人生戲劇,當好自己的主角。披著勵志外衣的戀愛甜劇
毋庸諱言,本劇以其新奇、勵志的設定使人陷入其中。但本劇在以反轉魅力吸引關注後,最終還是需要用養眼的主人公和甜蜜的愛情留住觀眾。
我們無法確定愛情是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無法確定是否存在沒有愛情也能幸福度過此生的人,但我們能夠確定的是,愛情幾乎是電視劇永恆的主題,而甜蜜的戀愛劇則永遠不缺乏市場。
《偶然發現的一天》在脫下配角「活出我人生」的勵志外衣後,其本質仍是戀愛甜劇。
高顏值的主人公、清新自然的畫風、隨處可見的CP都是戀愛甜劇的標配,本劇自然也少不了此類場面。劇中漫畫男主人公吳南柱和女主人公呂珠多從相遇伊始就一直在貢獻十多年前古早偶像劇的經典場面——女主不小心撞到對方後落下書包掛件、倉皇中摔到對方身上並且弄髒對方的衣服、男主說出名臺詞「對我這樣的女人,還是第一次」以及女主為了還錢為男主拎包……這種套路雖然屢見不鮮,但使用得當還是能收穫大批觀眾。漫畫「女配」殷端午和他人生的男主角「一天」也呈現了甜甜的戀愛——「一天」在美術教室裡描繪殷端午的側臉、在種種危急關頭救下殷端午等戀愛場景也將觀眾籠罩在嗑糖的氛圍中。劇中雖然以漫畫人物覺醒後進行反抗作為看點,但這種設定只是在最開始吸引觀眾的技術——反轉有了、衝突有了,故事因此得以展開。劇中角色的命運值得關注,人物的走向牽動人心。但情節的主要內容還是圍繞著角色之間的戀愛來展開的。無論是漫畫主角的愛情糾葛還是漫畫「配角」殷端午的愛情發展都是觀眾追劇、嗑CP的動力。因此,本劇雖有漫畫人物覺醒,進行反抗的設定,但其本質仍是滿足人們戀愛想像的甜劇。在喪文化盛行,佛系文化席捲青年的當下,戀愛甜劇就是青年用以「續命」,補充元氣的安慰劑,而觀眾對戀愛劇的要求往往很簡單——甜就完事兒了。
儘管《偶然發現的一天》本質上沒有跳出愛情偶像劇的窠臼,但我們必須承認它的想像力和設定都讓人耳目一新。
而且,如果這部劇能夠使人們從戀愛的想像和嗑糖的快感中有那麼一些啟發的話,它就已經成功了。
結語
如果你認為自己在充當別人的「配角」,那也大可必不為此苦惱,因為,這本就不是你的劇本。
而你永遠是你自己人生的主人公。
THE END
參考資料:
[1]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