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天堂寨風景區位於巍峨綿亙的大別山南麓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北接安徽金寨,東臨湖北英山,西南分別與青苔關和九資河景區交界,總面積45平方公裡,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雲霧的天堂、植物的王國、花的海洋"的美稱。
景區群峰逶迤綿亙,山勢雄偉險峻,山體為西北→東南走向,地勢由東北→西南漸低,最高峰大別山主峰海拔1729.13m,最低谷降風殿海拔418.8m,相對高差大,坡陡水流急,素以「雄、奇、險、幽」著稱並冠為「中原第一峰」。
境內千米以上的高峰25座,天堂寨最高峰為大別山主峰之一,山南麓的水往南流入長江,北部的水往北流入淮河,地理位置的差異性,使得大別山南北的氣候環境截然不同,植被變化也是相當的明顯,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常年平均降雨量1350mm,溼度85%,年均氣溫12.6度,水質為地表一級衛生飲用水。
景區集世界地質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一身,境內境內擁有優美絢麗的自然風光,渾然天成的地質景觀,積澱深厚的人文資源,傳承文明的民俗風情,集雄、奇、險、峻、秀、美於一身,是華中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同時又是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森林公園之一、中國野生蘭花之鄉、湖北省十大最美景區之一、湖北省旅遊度假區的核心區域。
湖北天堂寨景區所處的大別山是一座古老的山脈,據湖北省地質研究所工程師董仁溥論證,20億年前,當秦嶺、祁連山、崑崙山還是水鄉澤國時,大地母親便孕育了大別山,並拱起了它的脊梁,它比崑崙山的形成要早18億多年。
大別山因既可「橫截東西」,又可「建瓴南北」,歷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天堂寨無論是山還是寨,都位居大別山之最,故自古就有「兵家要寨」、「吳楚東南第一關」之美稱。
公元前22世紀就有大禹治水至於大別山的文字記載(《書》禹貢);3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五霸」爭雄時期,鄂皖西處於「吳頭楚尾」之地,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吳,克鳩鷀,曾至於此;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抗元,初建天堂寨;元順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羅田九資河山民兼布販徐壽輝聚眾反元重建天堂寨,並在此稱帝,國號「天完」,建元「治平」,割據東南數省,稱帝11年,天堂寨名從此大著。
在抗戰年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西望武漢、東守南京)使得此處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抗日遊擊隊、新四軍、解放軍如張體學、廖鵬諸部常出入天堂寨,靈活作戰。
民國十七年(1929年),這裡誕生了兩支工農紅軍,天堂寨成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舉世聞名的劉鄧大軍南下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劉鄧總部轉入九資河,同年3月,陳錫聯、閻紅顏等主持召開九資河會議,研究堅持大別山根據地的戰略部署。
大別山天堂寨景區,也因此成為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之一,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
春看山花爛漫、夏望碧波連天、秋賞層林盡染、冬踏林海雪原,景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奇特,富集了大別山地區旅遊資源的精華,一年四季,季季皆有景。
「天堂紅葉」、「天堂大佛」、「天堂積雪」、「天堂瀑布」和「天堂峽谷」等景觀美不勝收,素有「人間天堂」之美稱,1997年被國家風景資源評價處評定為勝景等級,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一致認為天堂寨自然風光國內少有,湖北僅有。
據專家論證,景區屬鄂東北地區保存完好的「生物基因庫和標本場」之一。
景區內現有植物種類186科851屬184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87.9%,森林蓄積18.6萬m3。有世界五大美木中的水杉、銀杏、雪松;有珍珠黃楊、青錢柳、香果樹、歸龍樹、連香樹、雲錦杜鵑等近100種珍貴稀有樹種;有茯苓、天麻、石耳、靈芝、竹節人參、七葉一枝花、九死還魂草等200多種馳名中外藥材;有香獐、狸貓、水獺、穿山甲、環頸雉、娃娃魚等60多種國家和省級保護動物;還盛產毛慄、香菇、木耳、竹筍、蕨苗、葛粉、白花菜、雲霧茶等食品,被許多專家和遊客稱為「綠色天然食品生產基地」。
近幾年,湖北天堂寨風景區已成為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師範學院、黃岡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生物實習的定點基地。
坐落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創造出來的價值,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價值。無論是革命老區的大別山,還是創造眾多山嶽景區的大別山,三省各地都有大別山創造出來的價值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