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是講究禮制的。從周朝以來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禮制,一共包括祭祀、婚冠、賓客、軍旅和喪葬五個方面。這些禮制經歷了各個朝代的更迭,到如今也已經蓋頭換面了,但是有一些禮制還是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就像人死後要蒙上一塊白布,從古至今都沒有變化過。那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相信很多人都不解其中的原因吧,今天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解講解。
這項習俗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領兵攻佔了楚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對於該如何處置勾踐,大臣各有看法,伍子胥力薦吳王誅殺勾踐,然而吳王被奸人所惑,聽信讒言,放過了勾踐,還下狠手要殺了伍子胥。伍子胥一心為國卻落得如此下場,當然會心存不甘,他死前留下遺言,把他的眼睛挖下來放到東城門上面,他要看著吳國滅亡。結果如伍子胥所料,吳國被楚國滅了。吳王悔恨不已,囑咐在他死後將他的臉蒙上,他無顏再見伍子胥。
或許在我們眼中這樣做有一些迷信,但其實不然,古人這樣做還是有一點科學依據的。一是為了防止有假死的情況發生。古代醫術比較落後,有時候病人只是假死昏厥過去了,而醫者沒有診斷出來,只會叫家人準備後事。如果人沒有死,一旦醒來發現自己呆在棺材了,會害怕的。所以才會有停靈三天這種做法。
二是為了避免死者家屬的悲傷。遇到有人去世,我們總會用節哀來安慰對方,但這種悲傷豈是一句節哀就可以消減的。家屬看到死者的面部,可能會更加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可能引起情緒崩潰,導致昏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還是把死者的臉蓋上比較好。
三是為了維護死者的尊嚴。人死後血液就停止流動了,就會造成死者的面部煞白僵硬,看起來會很嚇人。如果死者死前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被別人看到自己這樣的一面,只怕會難以入土吧。再者夏天天氣熱,蚊蟲比較多,容易叮咬死者的面部,損壞死者儀容。
現在大家知道了嗎?這樣做並不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