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年初發生過的社會新聞換了個主角又重複上演——比如,這兩天引起高度關注的成都確診患者個人信息被洩露事件。
12月8日,成都公布了新增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活動軌跡,其中一位20歲的女性趙某為前一日確診的成都市郫都區一對夫婦的孫女。由於趙某確診前的活動軌跡牽涉美甲店、電影院和多家酒吧,很快有網友就給她冠以「轉場皇后」這樣不懷好意的稱呼。
這還沒完,當天晚些時候,趙某的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住址等個人信息被洩露,有人冒用她的微信朋友圈發布信息後公布在網上。一時間,網絡暴力對著一個20歲的女孩洶湧而來。有人說她沒有社會責任感,有人說她不孝順,有人說她年紀輕輕每天出入酒吧一定不知檢點,還有人不斷撥打她的電話或是發送辱罵信息。
這樣的「劇情」是不是似曾相識?
龔先生立馬想到疫情發生之初,一些從武漢高校返回家鄉的大學生個人信息被洩露的事情。那時候,有大學生每天接到電話被罵「回家投毒」。只是沒想到,一年快過去了,這種把無辜者當作出氣筒的戲碼還在上演。
事實上,從趙某奶奶的確診時間來看,趙某出入公共場合時,確實不知道自己「即將」成為密切接觸者。今天,趙某也發布聲明,表示自己此前的工作是在酒吧負責氣氛和營銷,說自己也是新冠病毒的受害者,並為「打破了大家原本平靜的生活」而向成都人民道歉。
趙某真的需要道歉嗎?龔先生不覺得。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地區生產生活都已恢復正常。作為一個成年人,無論是否涉及工作,趙某都有權出入酒吧以及任何合法經營的場所。況且,能夠在親人確診後的第二天就接受檢測,並且積極配合流調儘可能詳盡地回憶行動軌跡,這應該算是為防疫出力了。
不要把對病毒的恐懼轉嫁到無辜者身上。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成都最早提出了「地攤經濟」以恢復城市煙火氣,成都人民也早早重新過上了舒適安逸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病毒突然殺個回馬槍,確實會讓人擔憂甚至害怕。但如果因此就將怒氣撒到確診者身上,既對疫情防控不利,又會對病人造成二次傷害,甚至下一次,或許就有人不敢如實報告自己的行蹤了。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病人。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病人。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病人。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無論是成都的趙某,還是此前上海浦東機場的確診患者王某,都在信息洩露後遭到了無端攻擊和騷擾。有關部門要好好管一管那些不負責任的鍵盤俠,讓那些在網上造謠生事的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值得欣慰的是,成都警方迅速介入了這起信息洩露事件的調查。根據成都市公安局成華區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成華今天中午發布的警情通報,散布洩露趙某個人隱私的王某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相關規定,已被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理性的聲音加入討論——
「不是你的錯」;
「你不需要道歉,是罵你的人、造謠的人太過分」。
這同樣讓龔先生想起一則舊新聞,11月中旬,天津一位患者確診後給前幾天與自己一同吃飯的朋友打電話道歉,朋友卻說:「你只是做了一個普通人都會做的事,沒做錯什麼。」
疫情還沒過去,我們需要的是,讓人心比陽光更暖。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相關評論
握一握那「熊爪」,給他們應有的尊重而不是同情
離婚冷靜期,為何網絡民意遇冷?
、
本期編輯:安彥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