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漲粉」送你10w+漲粉狠招
前段時間因為某王姓明星的粉絲在豆瓣上一場鬧劇,把豆瓣這個平臺吵上了熱搜。
圖書編輯貝塔減的控訴。截自豆瓣
豆瓣!?
這個平臺大家是不是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沒錯,此豆瓣就是大家平時看到文章寫的「豆瓣評分」的豆瓣。
《風犬少年的天空》豆瓣評分8.2分
新媒體人最愛拿豆瓣評分作參考了。
但是對於豆瓣這個平臺,有多少人真正有了解過它呢?可能有人連這個平臺長什麼樣的都不知道呢。
所以,今天號號打算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很少被關注到的豆瓣平臺。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得到的收穫——
① 重新認識豆瓣
② 感受豆瓣的強大魅力
③ 讀懂豆瓣的奇奇怪怪並且能夠融入其中
下面跟著號號一起來探索豆瓣吧!
01
走過15年風雨
不溫不火卻影響巨大
在你眼中,豆瓣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文藝青年聚集地,小小烏託邦?
交友APP?
用來給影視書本打分的工具?
OK!以上或許是你們的固有認知,下面說到的,將有可能顛覆你的認知,讓你重新了解豆瓣——
先分享一個小道信息吧——豆瓣從出生到現在已經15年了!
15年了,意味著比微信還要老——微信才9歲。
驚訝吧?15年啊,15個春秋啊,它不溫不火的,居然還在。而且每篇寫書影音的新媒體文章都幾乎能看到它的身影。
可以說,沒用過豆瓣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有豆瓣評分這玩意了。
說實話,號號以前沒有認真了解這個平臺之前,還真以為這只是個評分工具。
而且每一次登錄豆瓣網絡版的時候,都讓我產生一種錯覺——這個網站是不是年久失修?沒有人運營了?
——首頁內容簡單、排版復古,沒有信息流,沒有吸睛熱榜,沒辦法一下人激起刷下去的欲望。
再看看隔壁家的知乎,打開首頁就是各種吸引人的標題和圖片。
可以說是很鮮明的對比了。
然而豆瓣這樣一個不起眼、沒有吸睛潮流熱榜的平臺,並沒有因為網頁排版一般而沒有人愛了。相反,它吸引了越來越多新用戶的加入,並成為各大媒體用作書影音評分的重要參考。
讀到這裡,你是否顛覆了對豆瓣的認知?——
① 15年了居然沒有火起來
② 雖然不火,卻經久不衰,還不斷有大量用戶湧入創作
③ 不起眼但卻具有極高的評分參考價值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如今社交類社區類APP層出不窮,豆瓣不但沒被取代,反而吸引更多人生產內容?它究竟是有什麼神奇魅力嗎?
下面號號為大家探秘一下——
02
五點神奇魅力,讓你步步中毒
① 定位獨創且有特色
平常的我們,想看化妝護膚就會去小紅書,想問問題就會上知乎搜百度。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意識呢?
其實這跟平臺定位相關——小紅書是分享生活好物的平臺,知乎是分享經驗、見解的平臺。所以我們想看好物就會上小紅書,有問題就會找知乎。
而豆瓣呢?
豆瓣把自己定位為——分享書影音的世界,一切關於攝影、美術、音樂之類「可以high在自己世界裡」的內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獨特的定位能吸引精準的人群。
所以文藝青年都特別喜歡這裡,在這裡分享他們的熱愛。久而久之,也有了大家對豆瓣的初認識——文藝青年聚集地。
② 商業化足夠慢,用戶足夠信任和喜愛
在豆瓣這個平臺,除了開屏的廣告,幾乎就難以發現變現的內容。連賣貨的入口都設得那麼的不起眼,像是故意的。
最底部的豆瓣豆品商城入口
這可是它的一大迷人之處啊——商業化足夠慢!
這兩年,每個新媒體平臺都紛紛走向變現——抖音有帶貨、小紅書有品牌廣告、頭條有獎金、知乎有激勵、B站有活動、公眾號更不用說了,大家都衝著變現走。
唯獨豆瓣還在文藝的道路上不緊不慢,還是原來的配方。
正因這樣,豆瓣深得用戶的信任和喜愛,用戶粘性極強,並且到今天仍然非常活躍。
艾瑞2019年數據顯示——從月度總有效時長來看,豆瓣的用戶使用總時長排名第4,未來用戶平均使用時長還將會更高。
艾瑞數據
③ 產品結構邏輯清晰,脈絡明顯
不要看它網站頁面簡單,它系統結構的邏輯可清晰的很!(當初號號真被它簡約的網站外表給騙了!)
豆瓣系統結構
如此文藝的豆瓣,居然有著這樣嚴謹的整體架構——是不是覺得簡簡單單的豆瓣,忽然變得很迷人?
喜歡看書的你,喜歡看電影的你,心動了吧?
是不是也想進入這個眾人口中的小小烏託邦,親身體驗一番?
別急,先等號號把豆瓣神奇魅力的最後兩點說完~
這兩點也是號號「中毒」豆瓣的重要因素——
② 話題小組興趣社交
豆瓣的小組有多少?——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找不到的。不信你可以上去搜一搜。
正是這些小組撐起了豆瓣。幾乎所有成員信息交流和共享都是在小組內產生。通過興趣社交的話題小組可是豆瓣的一大特色。
豆瓣小組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興趣所在的小組,通過興趣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小組裡你還可以發現新驚喜——甚至寫文案都可以在小組裡找到選題和素材。
這一點就把號號我牢牢吸引住了。
⑤ 善於用標記培養用戶習慣
另外,豆瓣還有三個比較特別的功能——標記打分+檔案+月度小結。雖然在知乎、小紅書等平臺上也有類似的功能。但是能做得如此文藝精緻的大概就只有豆瓣了。
圖片來源:運營研究社
這樣的頁面設計,特別有儀式感,也特別吸引熱愛生活的用戶。
至於為什麼這樣可以吸引人?
大家不妨聯想一下自己的生活——
是不是把待辦事項記錄下來,特別印象深刻?
是不是很喜歡用一個文件夾把做好的文件收納歸類?
是不是每個月末來一次復盤,才覺得這個月過得有意義?(尤其新媒體人)
對應地,豆瓣的標記、檔案、月度小結,不也正滿足大家的習慣需求麼?
可以說,豆瓣很懂心理學了——就像手帳記錄生活一樣,豆瓣這類標記功能也賦予了用戶記錄的儀式感。
而當我們回顧這些記錄的時候,看到表格由空白到充滿色彩的時候,就會獲得一種成就感——畢竟它記錄著我們生活的痕跡。
不瞞大家,號號就是這樣一步步中毒的。
03
寫在最後
講了這麼多,大家是不是對豆瓣有了新的認知?
終於知道豆瓣為何這麼有魅力了吧?
想不到吧,豆瓣不溫不火15年,商業化進程這麼慢,但還活得好好的,並且還越來越活躍。
看完這篇文章的你,不妨走進這個小小烏託邦看一看,探索探索,說不定你會比我發現更多~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啦。喜歡的朋友記得點個在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