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ID:cnswer):熒幕上她是《甄嬛傳》裡的腹黑皇后,生活中她是愛秀甜蜜、愛誇老公的小女人。蔡少芬在2008年與張晉結婚,並於2011、2013年生下兩個女兒。媽媽不易做,可蔡少芬樂於也勇於接受挑戰,努力學習,更笑言,女兒是她的老師。
知道蔡少芬,是在很早以前的TVB中。喜歡蔡少芬,更多是在早前熱播的《甄嬛傳》以後。直到後來聽說在拍攝該劇時,她已有身孕,這更讓人佩服她的堅強與敬業。
蔡少芬這個媽媽做得不容易,早先經歷過不幸小產,在生大女兒時,起先嘗試著自己生,痛了12個小時後不得已剖腹產。儘管如此,她對女兒並不溺愛,本期教育家話,讓我們走近皇后娘娘蔡少芬的育兒生活。
談"體罰":不能用手打 要用小棍
蔡少芬對於來之不易的兩個女兒並不溺愛,遇上女兒在街上無理取鬧時,她會嘗試跟女兒溝通講道理,仍解決不來就會數三聲讓女兒冷靜。
蔡少芬透露曾在女兒一歲時打了其手掌一下,事後內疚得哭起來,被老公張晉指她用錯方法。現在的她會讓孩子先反思過錯。「每逢孩子做錯事,我會嚴厲地叫她站在牆角,跟她說明做錯了什麼,讓她靜思數分鐘。」女兒吃飯時擅自離桌,蔡少芬就會這樣應付。
而當女兒仍不知錯才會被「體罰」,蔡少芬表示會用一支空心的小膠棍打女兒的小手兩下,當然她事先嘗試過很多次,並不會痛。
而用小膠棍打女兒也是有道理的,「人會用雙手撫摸、愛護孩子,所以不能用來責罰他們。否則下次想再以雙手表達愛時,孩子的心裡會有恐懼。真的要責罰,就可以用小棍子代替。」蔡少芬說。
談二胎:一個家庭至少該有兩個娃
似乎擁有兩個或多個孩子的家庭,常會被問及孩子間相處得如何這一問題,蔡少芬也不例外。「妹妹哭的時候,姐姐會走過去拍拍她的手,安慰她別哭。姐姐現在每天起來還會給妹妹一個Morning Kiss。」蔡少芬兩位女兒的相處模式令人羨慕。
其實,在小女兒出生之前,蔡少芬就曾明確表示「我和我先生都覺得,一個孩子確實是挺孤單的。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哥哥,而且從小到大相處得都挺好的,我們都覺得,一個家庭至少應該有兩個孩子。」
蔡少芬表示,有兩個孩子的話,她就不會那麼壓抑,也不會因為一人獨寵變得嬌氣。姐妹兄弟之間會懂得互相關愛、互相溝通。「我覺得,朋友固然很好,但畢竟不及家人血緣間的關懷、關愛。」
談親子:陪伴比任何早教都好
蔡少芬坦言現在十分享受自己的媽媽身份,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她說:「小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有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比任何早期教育都好。」
蔡少芬說到做到,在儘可能的範圍內為女兒們打點一切,見證她們的成長,不會輕易假手於人。「其實我和丈夫都是開朗型父母,快樂最重要,一家四口常常玩作一團,又跳又叫……」
當然,陪伴不等於牽絆。蔡少芬坦言,「從孩子身上,我學到了一樣東西叫放手。孩子她有一天終會長大,當她再不需要牽著父母的手,自己走路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放手,是為了讓她有一個更好的自由發展的空間。」
談育兒:不贊成和孩子做朋友
說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蔡少芬反覆強調,父母必須站在統一戰線,這才不至於讓孩子迷失了方向。
比如在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蔡少芬家不會和很多家庭一樣一個做壞人一個做好人。「我們主張『一起罵,一起疼回來』。」爸爸在跟孩子說不能這樣的時候,她不會在旁邊安撫,反而都是說:「寶寶你知道了嗎?爸爸說的是對的。」等爸爸疼回她的時候,她才會開始疼她。
「我個人是不贊成和孩子做朋友的。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聽者,可以贊同她、可以安撫她,但不能『親近』到做朋友。因為,必須讓孩子懂得尊卑、長幼之分,這樣將來她才會懂得去尊重老人、尊重老師、尊重上司。」蔡少芬認為,可以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設身處地地分析問題,但必須讓孩子知道,作為父母的權威性。
對娃期望:好好感恩,活在今天
「我是一名基督徒,我知道如果有天父,就知道每天都是恩典,就會學會每天好好地生活、珍惜。如果兩名女兒都愛天父,讀書成績就不重要,最重要是品行。」蔡少芬曾這樣說。
蔡少芬也表示,希望孩子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好好感恩,活在今天。不管在什麼環境中,痛苦的、快樂的,都要享受這種經歷。「當有困難在面前的時候,希望她能去勇敢地面對,要懂得思考,比如為什麼會遇到困難、該如何去解決、今後該如何去面對類似的問題等等,只有這樣,才會進步、才會成長。我希望她能有這樣的價值觀。」
「當然,作為父母,我們都會儘自己的努力,給予她最好的,但是她今後的人生道路,只有也必須只有她自己去面對。
來源:微信公眾號 父母學堂
分享是一種美德,Great People Share Knowledge!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各類社工信息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