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廖湛兮
(原創不易,抄襲、洗稿、未經授權的轉載必究。)
《怪你過分美麗》是根據未再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以明星經紀人視角描述娛樂圈百態的電視劇,從6月8號開播至今,該劇在豆瓣的成績一直穩定在8分以上,由此可見觀眾對其的喜歡和認可。
不同於個別把焦點集中在描寫明星華麗蛻變、公司裂變成長,主旋律亢奮的娛樂圈輝煌故事。該劇將重點放在了明星、經紀人、娛樂公司的本職業務之上,把控評、撕番、搶C位、人設、降熱搜、刪帖、經紀人互掐、挖對家牆腳、藝人軋戲、摳圖、炒作、抑鬱、流量經濟、粉絲力量、各播出平臺購戲規則、選秀、對賭等敏感話題紛紛搬上了銀幕,讓觀眾在大呼「人間真實」之餘,也感嘆看見了娛樂圈及相關從業人員光鮮亮麗背後的不易。
不可否認,該劇的確是近年來少有的、實打實以描寫職場競爭、起伏為主、談情說愛為輔的時裝劇。現在回想整部劇,我認為除了滿足了大家對娛樂圈生態的獵奇心理、分享了職場生存法則,同時也通過4位主演自身的經歷告訴了我們4個有益於人生的道理,具體如下:
縱觀全劇,你會發現由秦嵐飾演的女主角莫向晚幾乎一直在面對、處理各種危機。但她卻總能在大家都感到一籌莫展、幾近絕望時,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在心中權衡各方利弊之後找到最為合適的處理方式轉危為安。
為何她會有如此神奇的能力?
在我看來,關鍵就在於在每次危機發生時她總能迅速看清問題的本質,然後根據癥結從根本上對症下藥解決問題。
比如,在林湘受傷導致正在拍攝的兩部戲都舉步維艱,公司老闆、導演都暴跳如雷時,莫向晚先以給女二範美加戲為籌碼,讓其進組先拍攝一部分劇集穩住導演、保證拍攝進度讓公司放心、也給林湘一定的養傷時間;然後又以帶傷拍戲或許能獲得前任憐惜為由勸說傷情好轉、因嬌氣不願帶傷拍戲的林湘回組繼續拍攝;因為怕林湘前任羅風不配合,激怒任性的林湘,可能會導致拍攝受阻,她又特意找到羅風經紀人郝邁拋出頂級男裝雜誌封面的橄欖枝,讓其規勸羅風注意言行不要刺激林湘。
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她考慮到了各方所需,進而讓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的配合,不說天衣無縫,至少也做到了無可指摘。
隨後,林湘因羅風和範美的緋聞吃醋,自曝和羅風曾經的親密照,把所有人弄得雞飛狗跳時,莫向晚想到了兩人多次以情侶身份合作拍戲,爆出的親密照到底是私照還是劇照關鍵在於有沒有劇情素材支持,於是她用說服導演加了一場親密戲的方式,將床照變成了劇照,化險為夷。
而在徐陵因年少時鬥毆致人重傷的新聞成為大家口誅筆伐的對象時,莫向晚意識到大眾對醜聞的關注其本質是想看當事人的態度、是想去探尋事件的真相、更想知道事情最終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她直接做了一場網絡直播讓徐陵先認錯再說清當年事情的原委,最後請當年的受害者來到直播現場和徐陵擁抱冰釋前嫌,成功幫徐陵翻轉局面挽回了口碑。
可以說以上樁樁件件,表面上看都是莫向晚工作能力強的表現,但實際上則暗藏了她因善於洞察事情本質,所以危機處理能力絕佳的事實。
那麼,現實中我們能通過看到事情的本質處理好危機力挽狂瀾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在知乎就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期間,美軍對日本展開了大規模的轟炸,但結果卻損失慘重,每天大量飛機出徵,能安全回來的卻不多。要想降低損失、提升飛機的安全性,按照傳統的思想就需要往全機身加防彈鋼板,可轉念一想防彈鋼板加多了,難免會影響到飛機的速度和載彈量。由此看來,這鋼板加與不加,似乎都不對,為此,美國空軍十分頭疼。
為了解決該危機,美軍請來了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沃爾德在統計了中彈後安全返航的各飛機身上的彈孔分布之後,發現機翼和機身「中招」最多。這時絕大部分人都提出應該在飛機中彈最多的地方加防彈鋼板,其他地方可以忽略以此減輕機身的負重。
但沃爾德卻堅決反對並一針見血的指出,雖然數據顯示飛機的機翼和機身中彈最多,但這些飛機都安全返航了。在倖存的飛機中沒有一架飛機的尾翼和飛行員座艙「中招」的,這說明這兩個位置中彈對飛機而言才是致命的。
隨後按照沃爾德的思路,美軍在尾翼和飛行員座艙加了防彈鋼板。果然,飛機的返航率大大提升,由此而產生的人員傷亡也直線下降。
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參考以上事例,我們就能清楚的看到,儘管危機帶著破壞性甚至是災難性,但只要我們能積極準確的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就相當於看透了危機的本質,再加上有針對性的處理,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在《怪你過分美麗》中,由惠英紅飾演的阮荔華是專業實力過硬的影后,但也是過氣中年演員。她想復出拍戲賺錢,但卻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演配角,為此和經紀人莫向晚鬧了不少彆扭。
幸好,在莫向晚苦口婆心的引導下阮荔華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真實處境,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從一心只想演女主轉變為只看劇本質量不在意角色大小,慢慢的她的人氣開始回升,演技廣受好評,最後不僅獲得了最佳女配獎,還得到了國際大導演的邀約。
在劇末如果你仔細的去觀察就會發現,此時的阮荔華已經沒有剛復出前的那股傲氣,身上多了一份恬靜釋然,而她周身氣質的轉變其實就是其心境改變的外顯。
我們都知道著名女演員劉曉慶曾因偷稅在2002年、自己47歲那年入獄,出獄之後再回到演藝圈的她幾乎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從巔峰到谷底這期間的內心落差有多大,大家可想而知。
她曾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過,因為債臺高築,也為了生存,那時無論什麼劇、什麼角色都會接,不論拍攝環境有多苦,她都可以堅持。
可見,她很清楚自己當時已不再是從前那個風光無限的大明星,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以她的實際情況唯有放下身段才能打破危機、獲得重生。
因為對自己有客觀、清醒的認識,再加上平和的心態和不懈的努力,多年後劉曉慶終於還清了債務,改善了生活,並再次在演藝事業上大放異彩。
可以說,劉曉慶對待人生低谷的處理方式就是現實中能明白人生原本就有起起伏伏,沒人會永遠在高處這個道理的代表。如果沒有那份榮辱不驚的氣魄,恐怕她也很難渡過人生的難關,更別提再重新站上高峰。
明代的洪應明曾說過一段被後人爭相傳頌的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意思是,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如果我們能看淡人生的起落,不用世俗的觀念去衡量得失,相信自己的心態和胸襟也會逐漸變得寬廣,煩惱和憂愁也會隨之減少。
在《怪你過分美麗》中由袁成傑飾演的宋謙是一位追求藝術的話劇演員,他對劇情和人物的演繹有一些近乎偏執的堅持。他知道自己演技好,很愛惜自己的羽毛,全副心思都放在演話劇上。哪怕因經濟拮据和食古不化老婆都離家出走,因沉迷於戲劇演繹而忽略了兒子,他也堅持我行我素的活在自己的話劇世界中。
直到莫向晚成為他的經紀人後,勸說他接劇本質量好的電視劇,他才開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不過在最初,他仍然是自顧自和缺乏考慮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作為一個沒有什麼動作戲拍攝經驗的中年演員,他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顧身邊人的勸說,不考慮事情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完全忽略經紀人,私自籤下責任書要求親自完成動作替身的戲份而受重傷,導致劇組拍攝受阻,自己也面臨著500萬的巨款索賠。
要不是得到莫向晚和徐陵的幫助,恐怕他很難度過難關。
記得幾年前我在電視臺實習時,也看見過一個和宋謙很相似的人:他是一名男播音員,其音色渾厚很有質感,業務能力強,做事也很認真,但過了實習期後,他卻是第一個被「刷下」的。
臺長給出的理由是:他太較真、太自我,無法勝任團隊協作。具體表現為,有一次新聞製片人在審片時,發現記者漏掉了一條重要的稿件,需要播音員補錄配音。原本他很配合的回臺裡了,領導還挺高興的。可接下來,他的行為讓領導和後期工作人員幾近崩潰——他直接強行刪掉了原來錄好的30分鐘的音頻,聲稱為了保持音頻中的音質、頻率和氣息的一致性必須要全部重錄。
要知道他一重錄,後期就要全部重新做片子,當時還有45分鐘就要播當天的新聞了,如果不能準時,就是嚴重的播出事故,與之相關的人都會受到牽連。
儘管幾番周折下當天最終保證了正常播出,但原本只需要錄一段3分鐘音頻就解決的事情無疑是被他的「執著」複雜化了,相關工作人員和臺領導也被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這一波操作下來,估計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不高興的。
客觀的講,無論是宋謙還是這位男播音員,他們對人對事本身都沒有惡意,之所以讓自己的發展受阻和周遭的人頭疼,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過自我,甚至有點自以為是。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無論是學習、工作和生活都必須和人打交道、很多時候也需要和他人合作,因此凡事我們都需要去考慮客觀環境的承受性和他人的感受,而不是只顧自己高興;
同時,要明白對事有要求原本不是壞事,但如果完全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一心只想維持實現自己的想法,其他全都不管不顧,就難免會顯得偏執且難以相處。
海涅曾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多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問題,不過分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懂得與周遭融洽,學會推己及人,遇事多考慮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後果,那麼於人於己都會是有益的。
同樣是莫向晚一手捧出來的流量明星,由王子異扮演的徐陵在劇中一直當紅,事業穩步上升和作天作地的林湘比可以說有著天壤之別。
他沒有任何當紅的傲氣,為人謙虛,對待媒體和粉絲溫潤有禮,讓人倍感親切舒適;即便已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他也依舊保持清醒,從不沉浸其中,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決心不靠流量掙快錢消耗自己的人氣,立志往實力派發展;接戲,他看重的是劇本的質量而不是戲份和片酬;對於拍戲,他更是用心琢磨劇本、揣摩角色,一心想提升自己的實力,積極上進一直努力期望能轉型。
因此,莫向晚曾在劇中說:「我覺得湘湘的當紅期可能就這兩三年,所以我要儘快幫她把價值最大化。而你不一樣,你可以走的很遠。」
不可否則,有如此優越的條件,卻不驕不躁,年紀輕輕就能做到不被眼前既得利益所惑,甘願吃苦受累,注重提升自身實力,對未來一直有長遠且清晰規劃的年輕藝人實在難得。
也難怪在劇中從製片人到導演都對他讚不絕口,金牌經紀人郝邁更是先後兩次鼓動他跳槽,最後花巨資把他籤到旗下,他確實值得。
聯想到莫泊桑所著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愛瑪,我認為,她和徐陵對人生的認知,可以說是形成了鮮明對比。
原本愛瑪出身於小農場主家庭,雖不是貴族也不算很富裕,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才有貌的她嫁給了當時有一定社會地位並且真心愛她的包法利醫生,本來也是不錯的人生配置。
如果愛瑪能對自己的現狀有清晰的認識,同時規劃好個人和家庭的未來,不肆意放縱、沉迷於及時享樂甚至透支自己的人生,相信她的日子就算不能蒸蒸日上,也不至於會債臺高築、最終破產、絕望、自殺身亡。
《呂氏春秋·義賞》裡有一句話:「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意思是,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來捕魚,能一時獲利,但卻是自斷後路,讓今後無魚可捕。主要用來比喻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打算。
在生活中我們會面對不少的選擇,不同的決定無疑會指向不同的人生。面對眼前既得利益有人推崇別想太多應及時享樂,也有人認為如果對長遠計劃有益願意「延遲享受」。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抉擇到底孰是孰非,我認為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古今中外,靠貪圖享樂、只顧眼前利益而成就大業者可以說是聞所未聞。相反,因目光短淺、對未來毫無規劃而衰亡者,卻數不勝數。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戲劇的魅力就在於能通過不同人物的際遇,將我們引入到不同的故事之中,讓我們在隨著劇情旁觀他人的人生時有所觸動,最終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感悟。
在我看來,在《怪你過分美麗》中,四位主演用自己的經歷向我們揭露了4個有益於人生的道理,分別是:「危機」不可怕,只要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就意味著危險中還有機會;人生起起伏伏,沒人會永遠在高處,要有「榮辱不驚」的氣魄;為人別我行我素,凡事要考慮客觀環境和他人感受;對人生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有長遠規劃。
如果你也曾關注此劇,歡迎留言分享、交流心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