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國人心血管健康狀況知多少?《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

2021-01-09 澎湃新聞

位居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首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呈現哪些趨勢?我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成效如何?哪些因素以怎麼樣的方式影響國人心血管健康?面對現狀,我們該做些什麼……9月11日,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辦的中國心臟大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隆重召開。會上,國內心血管領域的多位權威專家聯袂發布並解讀了《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

誰在給我們的心血管「埋雷」

心血管健康告急,多是長期不良生活方式「埋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潤霖教授結合《報告》提示,其中菸草使用、合理膳食、身體活動、超重與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應作為國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給予重點關注。

《報告》顯示,從2010年至2018年,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 呈下降趨勢,其中男性從52.9%降至50.5%,女性則始終處於低位。2018年,我國15歲及以上吸菸人群戒菸率為20.1%,高於2015 年的 18.7%,但低年齡組(15~24歲)人群戒菸率相對較低。高潤霖表示,這提示中國居民現在吸菸率已呈現下降趨勢,但還應進一步加強控煙工作,並將關口提前,更加注重對青少年的控煙科普、健康宣教。

《報告》顯示,1992年至2012年,中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從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從22.0%升至32.9%。但與此對應,國人總的身體活動水平下降,超重與肥胖上升。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體活動總量下降近一半。2016年至2017年,全國中小學生身體活動達標率雖有一定增長,從29.9%增至34.1%,但增長主要集中在小學及初中生階段,高中階段無變化。2002年至2012年,18歲以上居民超重率從2002年的22.8%升至30.1%,肥胖率從7.1%升至11.9%。高潤霖說,研究證實,肥胖、超重和運動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報告》揭示的不樂觀趨勢,提示在飲食習慣、身體活動方面,人們應養成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潤霖還特別指出,數據顯示,我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鬱患病率為 21.66%,明顯高於健康人群的10.36%。雖然我國上述兩數據均低於全球其他 51 個國家和地區,但抑鬱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性高於其他國家。研究還發現,中國居民重度抑鬱症患病率為 0.6%,重度抑鬱症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高潤霖說,這些數據需要臨床醫生高度重視,不僅要關注心血管病等患者的軀體疾病,還要關注其心理狀況、精神狀態,給予身心兼顧的綜合診療。

心血管病「警報值」變了嗎

當你出現了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睡眠障礙,這可能是為心血管病的到來拉響警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顧東風教授結合《報告》分析,近年來,其中一些「警報」數值的變化,讓人喜憂參半。

多次高血壓流調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持續增長。與此同時,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在近年來也呈現出持續增長趨勢。知曉率從1991年的27%升至2015年的51.6%,同期治療率從12.0%升至45.8%,控制率從3.0%升至16.8%。

顧東風表示,讓患者知曉自己的血壓,給予其科學指導,從而促使其採取行動,通過有效的藥物和生活方式使血壓達標,30多年來,我國高血壓控制率增長五倍,對於中國這樣 的人口大國,這樣的成績是難能可貴的。這些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健康促進相關工作、行動的推進。下一步要在這方面繼續加大力度,同時也要在治療的規範化、有效性、經濟效益評估方面進一步提升水平。

與此同時,7~17歲兒童青少年高血壓(與成人評價指標不同)患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從1993年的10.0%升至2011年的12.9%。顧東風表示,兒童期血壓升高,會導致一定比例的成年期高血壓。這提示,高血壓預防要提前到兒童青少年。

2002年至2012年,我國成人血脂異常率從18.60%升至40.40%。與此同時,血脂異常知曉率、治療率方面雖有提升,但無論較之患病率增速,還是高血壓的防治水平,進步水平有限。提示今後在「三高」防控中,要給予高脂血症以更多重視。

臨床診療有哪些新進展

《報告》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推算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 萬,肺原性心臟病 500 萬,心力衰竭890萬,風溼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高血壓2.45億。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於腫瘤瘤及其他疾病。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從 2009 年起超過並持續高於城市水平。2017 年農村心血管病死亡佔全部死因的比率為45.91%;城市心血管病死亡佔全部死因的比率為43.56%,均較上年有一定升高。

心血管疾病來勢洶洶,臨床「短兵相接」時,診療水平是否有提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教授介紹,2001年以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診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比例明顯增加。2009年至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PCI治療例數從22.84萬升至91.53萬。近幾年PCI術中死亡率不斷下降,2018年死亡率為0.26%。2018年冠心病介入治療總例數為915256例,置入支架平均數為1.46個,急診介入治療佔45.9%。同時,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明顯下降。

外科診療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胡盛壽教授介紹,中國心外科註冊登記(CCSR)2018年數據顯示:中國三級醫院(104家)的冠脈旁路移植手術相關院內病死亡率中位數為0.8%(0.5%~1.7%),但不同醫院間差距仍較大。2008年~2018年,該術後住院時間從11天縮短至9天,總住院時間從22天縮短至19天。先心病領域,我國地方醫院2018年先心病介入治療量為32 961例,治療成功率98.4%,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為0.12%,死亡率為0.01%。2019年,全國心臟內外科醫師共完成約2000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對101例患者的研究顯示,採用Venus-A Valve系統進行TAVI,成功率為84.2%,相關質量數據不輸國際先進水平。

腦卒中變化趨勢提示什麼

「在我國,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血管病。2018 年,中國居民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為149.49/10萬,腦血管病佔總死亡的22%。」腦血管病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表示,如果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的最主要「殺手」,那麼腦卒中就是其中殺傷力最大的那個,且2005~2018年,中國居民腦血管病粗死亡率總體呈緩慢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齡化。高血壓和吸菸是卒中預防和管理中的首要危險因素,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

卒中的類型,在高海拔地區和平原地區有較大區別。國家醫院質量監測系統(HQMS) 2018 年納入卒中住院病人301 萬,缺血性卒中約佔 82%。但在高海拔地區,出血性卒中比例更高,其中西藏的卒中患者中,出血性卒中比例高達61%,青海為44%。這提示在不同海拔地區,腦卒中的診療特點也有所不同。

雖然腦卒中奪取了最多的國人生命,但住院患者治療的規範度卻有待提高。王擁軍選取卒中住院患者的遵循指南的幹預指標介紹,缺血性卒中患者遵循指南的幹預指標綜合得分為0.77(滿分1分),其中溶栓率規範率為 24.2%,房顫抗凝為 43.8%;腦出血患者遵循指南的幹預指標綜合得分 0.72,其中蛛網膜下腔出血綜合得分僅為0.59。這提示,腦卒中規範化治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的認知、武器多了嗎

此外,《報告》還提示,面對心血管疾病,我們的認知水平和武器也在不斷升級。基礎研究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張運教授結合《報告》解析,中國的高水平心血管基礎研究從 2005 年後開始起步。早期建立的研究團隊以海外回國的科學家為主,年均論文發表量逐步增加;2015 年後,我國團隊的研究論文數量迅速增加,並且在 2018 年雙雙突破兩位數。

心血管器械研發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教授介紹,國 家 藥 品 監 督 管 理 局 在 2018 年 1 月 1 日 至2019 年 8 月 31 日共批准 77 項醫療器械進入創新醫療器械審評通道,其中 35 項為心血管類產品,說明心血管領域的創新在中國醫療器械創新領域佔主導地位,佔比達到 45.5%;而且國產原創產品有 27 項,佔到 77.1%。

據悉,作為我國心血管病防控領域的權威報告,2005年以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專家編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此次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內容方面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為、康復、技術創新與轉化等,力求倡導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今年的報告入選材料為大樣本橫斷面和隊列人群流行病學調查、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大樣本註冊登記研究和社區防治典型案例等有代表性的、已發表的、高質量的研究結果,並經編委會專家的集體討論。

來源:健康中國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

原標題:《健康丨國人心血管健康狀況知多少?《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發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發布 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來源:新浪證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心血管健康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我國國民的心血管健康情況如何?不同年齡、性別究竟有哪些特點?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告訴你 預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
    近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與美年大健康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Z,002044,以下簡稱「美年健康」)聯合推出《健康中國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星明教授表示,當前心血管疾病流行狀況嚴重,心血管病死亡佔城鄉居民死亡首位,年輕化發展趨勢明顯。該《報告》以大樣本數據比較客觀全面地分析了城市地區體檢人群心血管疾病以及相關危險因素流行狀況,為我們完善城市居民心血管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了重要參考。建議通過早期檢查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國人健康數據也是經濟社會變化的投射
    豐收2015年至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新一輪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根據檢測結果編制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近日正式發布。
  • 這份報告,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內附防慢性病「秘籍」不要錯過)
    今日(2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五年來,我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有何新變化?如何預防慢性病?一文帶你看懂!長了個兒, 也漲了健康意識!
  • 《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多吃乳酸菌發酵可以促進腸道健康!
    在今年的世界腸道健康日,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健康研究院發布《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指出:腸道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最大的免疫排毒器官,影響到機體免疫力、健康及精神狀態等諸多方面,被稱為「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發布 大學生健康狀況如何?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聯合丁香醫生共同發布的《2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總體健康狀況良好,一些生活方式需要改進,並已逐步形成健康意識,特別是對健康生活方式關注度高。
  • 心血管病讓國人平均壽命縮短近5年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趙冬教授等專家發現,心血管病死亡對國人壽命有很大影響,導致我國人群平均壽命縮短近5年。如其他疾病相關死亡率保持不變,若想將我國人群壽命延長1年,心血管病死亡率至少要降低27.4%。
  • 【健康】冷鏈食品知多少
    【健康】冷鏈食品知多少 2021-01-13 1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年大健康發布頸椎磁共振健康篩查產品 積極踐行「健康中國」
    上海2020年8月6日 /美通社/ -- 2020年8月,健康體檢行業領軍企業美年大健康正式發布「頸椎磁共振健康篩查」產品,積極響應「健康中國行動」中「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的任務要求,為發病率不斷走高且職業化、低齡化日趨明顯的頸椎疾病防治建立首要關卡。
  • ...心血管病調查:10個人裡就有1個是高危人群,尤其這些地方比例最高
    原創 關注→ 健康時報健康時報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健康殺手」!每到冬季,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會有所上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沒有秘訣,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危險因素。
  • 報告顯示:僅二成白領認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 年輕人購買健康保險率...
    健康是職場中的重要競爭力。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職場人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受關注。智聯招聘聯合微醫24日發布的《2019年職場人健康力報告》顯示,僅有23.3%的職場人認為目前自身健康狀況良好,其中,僅5.5%的人自我評價為「非常好」。認為身體狀況一般的佔比最多,達到了45.4%。另有31.3%的人認為身體狀況差。
  • 看手掌初判健康狀況
    中國健康養生堂,關注國人健康,每天與你分享健康資訊、保健常識、心理健康、中醫養生、健康飲食、養生食療、健康知識、生活常識、兩性健康,遠離亞健康,
  • 聚焦國人糖尿病防治 廣東祈福醫院與京東健康共建糖尿病智能照護中心
    糖尿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四大慢性病之一,中國糖尿病患者數約1.2億,位居世界第一,且呈快速增長的態勢。另據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報告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達11.6%,在這些患者中知曉率僅為30.1%,控制率僅為 39.7%,並且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高達 50.1%。
  • 未來將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丨美年亮相世界大健康博覽會
    美年大健康集團董事長俞熔表示,中國健康體檢行業一直在快速增長,2019年達到了1700億市場規模,年增速約為10%-15%,預計2024年將達到3300億。由於中國企業基本福利制度的支出穩定增長,加上個體保健意識和健康消費升級,健康體檢市場需求長期持續增長。
  • 看看這些國人最新健康數據 你達標了嗎?
    23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身高體重、膳食營養、體育鍛鍊……來看看這些國人最新健康數據,你達標了嗎?成年男性平均身高接近1米7,女性1米58據介紹,2015年至2019年,國家衛健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 人到老年,如果身體這4個方面狀況良好,恭喜你,身體還很健康!
    三高控制良好,心血管健康狀況良好人到老年,免不了會有一些代謝異常的問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問題都是老年人很常見的慢性疾病問題。對於老年朋友來說,如果出現了這些指標的異常,也並不能作為身體不健康的標誌,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正視這些疾病問題,積極地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控,儘量的避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才能夠更好地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 解碼大健康:科學預防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
    節目以「如何打贏心血管病的預防保衛戰」為主題,採用現場訪談及視頻連線等方式,與多位國內知名專家面對面交流,深度聚焦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高發問題。據了解,心血管病是指循環系統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臟、靜動脈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腦血管硬化、中風等。近年來,被人們提及最多的心血管病多為冠心病、風心病、高心病等。
  • 揚州人2020體檢報告來了 這些疾病成了健康攔路虎
    年尾是不少單位的集中「體檢季」,一撥撥單位職工到市區各家醫院體檢中心集中檢查,一張張「健康報告單」如雪片般發出。2020年,哪些病位列體檢異常項排行榜?同一家單位幾年體檢都有哪些變化?體檢報告怎麼看?這幾日,記者探訪了市區幾家醫院的體檢中心,為您上交一份「2020體檢大報告」。
  • 柳葉刀倒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更嚴重
    《柳葉刀倒計時》(Lancet Countdown)的兩份重量級年度報告:《2020柳葉刀倒計時健康和氣候變化報告:應對趨同危機》(以下簡稱《報告》)和《2020柳葉刀倒計時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以下簡稱《中國報告》)。
  • 著名心血管病內科專家馮建章逝世
    在六十四年行醫的漫長歲月裡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國心血管病事業中,一直走在醫學學術前沿,為祖國心血管病內科醫學的發展做出了眾多卓越貢獻,是南中國心血管疾病事業的奠基人之一。20世紀50年代國家貧困,廣東省率先開展對心導管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應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