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尊重事實,服從真理,而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童第周
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特別是中國的高鐵,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張名片。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的時候,中國已經建成並且運營的高鐵總長就已經達到了1.1萬公裡,超過了日本、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高鐵總長度。
然而,相對中國高鐵取得的驕人成績而言,另一個不得不令國人黯然的事實便是,中國高鐵所使用的螺母,卻是從一家日本只有數十人的小企業——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進口的。
因為這家小企業所生產的螺母,就是號稱「永不鬆動螺母」,全球只有他們才能生產出來。更囂張的是,這家企業曾公開過製造圖紙,但沒有人能仿製成功。
一、防迴旋螺母
高鐵運營的時候,高速行駛的列車和鐵軌之間因不斷接觸而產生的振動頻率非常大,一般使用的螺絲會被這種高頻率的震動震松甚至是震飛,這樣一來,高速行駛中的高鐵,其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因此,為了保證高鐵運營的安全性,就需要螺絲與螺母永不鬆動才行。
這樣的要求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其實要滿足的話並不容易。在全球多如牛毛的螺絲、螺母生產企業當中,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就只有日本的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這一家了。
1961年,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的社長若林克彥在參加大阪的一次國際工業產品展會時,發現了一袋資料和樣品。資料和樣品中的一種防迴旋螺母吸引了若林克彥的注意力。
這種防迴旋螺母以特殊的工程塑料永久的附著在螺紋上,當螺母和螺絲在不斷縮緊的過程中,使得工程塑料不斷被擠壓,然後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加大了螺母和螺絲之間的摩擦力,提供了對震動的極大抵抗力。
當時,若林克彥便一下子發現了這種防迴旋螺母含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當時他拿到手的樣品價格非常昂貴。於是心想著能不能用更簡單的結構來代替那種複雜的防迴旋螺母。
就這樣,若林克彥開始了潛心研究,沒過多長時間,他就成功的研製出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的防迴旋螺母。這個時候,28歲的若林克彥將研製出來的防迴旋螺母命名為U螺母,並且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富士精密製作所。
二、「失敗」的產品
若林克彥創辦富士精密製作所的目的,自然就是要生產和銷售自己所研製出來的U螺母。事實上,他將U螺母研製出來的時間並不長,但將其推廣到市場上,卻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
隨後的時間裡,若林克彥的創業之路還算順利,因此市場份額也在不斷地擴大著。當公司的銷售額進一步擴大時,若林克彥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膨脹。這時候他甚至打出宣傳廣告,聲稱自己所研發的U螺母是「絕不鬆動的螺母」。
原本這也沒什麼,大家都知道廣告肯定是有一定的誇張成分的。但若林克彥想不到的是,這句廣告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一些客戶發現,裝配在挖掘機和打樁機上的U螺母,根本不像廣告中宣傳的那樣絕不鬆動。於是,客戶們紛紛對若林克彥的富士精密製作所提出了訴訟。
當時,富士精密製作所的月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億日元以上,所有公司的員工都沒將那些訴訟放在心上。因為他們自己也認為「絕不鬆動的螺母」僅僅是宣傳廣告的一種誇張方式。
但是唯獨公司的創始人若林克彥並不這麼想,他覺得自己既然公開聲稱U螺母是絕不鬆動的螺母,那就應該做到讓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鬆動。因此,U螺母在若林克彥看來便成了一款「失敗」的產品。
當若林克彥表達自己的態度時,公司的合作夥伴則拿出了質疑的態度。因為很多人都懷疑到底有沒有絕不鬆動的螺母這樣的產品,同樣也懷疑若林克彥能不能研製出來。
面對這樣的阻力,很多人或許會妥協。但是若林克彥卻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以莫大的勇氣放棄了所有,離開了這家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而他離開的時候,所帶走的就只有U螺母的專利。
成功之後放棄所有再重新開始,這種勇氣並不是誰都有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成功者能夠再一次成功。但若林克彥帶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重新開始了。
三、「永不鬆動螺母」
離開原來的公司之後,若林克彥開始進一步的鑽研。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並且進行研究。偶然間,他通過古代木建築上的卯榫結構得到了靈感,而後通過反覆的實驗,在螺母中加入了榫頭之後終於研發出了永不鬆動的螺母。
產品研發成功之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將其推廣到市場上。於是,若林克彥在1974年創辦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不過,讓若林克彥比較痛苦的是,儘管他已經研製出了永不鬆動螺母,但依然面臨著跟第一次創業一模一樣的難題,那便是產品的推廣之路。
其他情況還好說,畢竟有過一次成功的經驗,但擺在若林克彥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永不鬆動螺母的結構比U螺母要複雜,因此成本也會高很多。而在銷售價格方面,就比普通螺母高30%左右。
價格成了永不鬆動螺母推廣的最大障礙,在推廣期間,若林克彥除了依靠U螺母專利費用維持公司的日常運營之外,還不得不出去兼職做一些其他工作來維持生活。
這樣的生活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若林克彥終於碰到了一次機會。一家鐵路公司知道了若林克彥的產品之後,進行了採用。結果發現這種永不鬆動螺母的效果確實有著非凡的實力。
因為鐵路公司需要的螺母必須有著極高的耐震和放鬆動的特點,而日本的鐵路公司又恰好極多。因此,當第一家鐵路公司採用了若林克彥的產品之後,其新公司的發展機會也就多了起來。
隨著業界口碑的發酵,哈德洛克的永不鬆動螺母在日本有了極大的名氣,當日本最大的鐵路公司採用了其產品之後,永不鬆動螺母也就逐漸全面用於日本的新幹線上了。
從那個時候起,日本的這家數十人的小企業,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生產永不鬆動螺母的公司。儘管永不鬆動螺母的原理和結構都被其官網公開詳細介紹,但卻沒有人能夠仿製成功。
實際上,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哈德洛克工業株式會社在介紹永不鬆動螺母時,其實說明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螺母的尺寸和材質,其對應的偏芯量是多少,才是永不鬆動螺母的核心技術。
因此,即便這種螺母圖紙公開,也沒有人能夠仿製出來。
結語:
日本的「永不鬆動螺母」經過幾十年的市場驗證,證明了其強大的實力。而前幾年,中國國內出現了一款號稱比日本「永不鬆動螺母」還要強大的自緊王螺母出現。從一些對比視頻來看,中國的自緊王螺母性能似乎更加優越。
不過,性能的對比並不能說明一切。因此,中國自緊王螺母就算性能更加優越,但也要一點一點的在市場上推廣,也需要進一步的驗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