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別讓「我以為」變成「我後悔」
這是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禁毒宣傳片裡臺詞,這部短片從科學角度揭露毒品危害,向大家特別是青少年倡導「健康人生,綠色無毒」理念。
為做好6.26國際禁毒日期間禁毒宣傳工作,2020年6月15日上午,江陽法院螢火蟲普法志願者受江陽區禁毒辦公室的邀請來到況場實驗學校、況場中學開展了以「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如何應對校園欺凌」為主題的法制宣講活動,收穫了在場學生的陣陣掌聲。
01.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什麼是毒品?
毒品有哪些危害?
如何遠離毒品?
螢火蟲普法志願者莫雙琪
給同學們解答了上面的問題
Q:什麼是毒品?
A:毒品是指國家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除了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等傳統毒品,還有冰毒、搖頭丸、k粉等新型毒品,現已出現了被偽裝成奶茶、果凍、跳跳糖等形態的第三代新型毒品。
在宣講過程中,江陽區禁毒辦的幹警為同學們展示了仿真毒品、第三代新型毒品展板,讓同學們能夠更加直觀的認識和了解毒品,讓其在生活中能加以識別,不被其誘惑。莫雙琪趁機告誡同學們,千萬不要抱著好奇心去接觸毒品,一朝陷毒癮,終身難自拔。
Q:毒品的危害有哪些?
A:毒品的危害從毒品的四個特性分析:毒品有依賴性,一兩次就能上癮,而一旦停止吸食,就會出現焦躁不安、忽冷忽熱、神疲乏力、嘔吐腹瀉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毒品有耐受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吸毒者必須逐步加大吸毒量、縮短吸毒時間、改變吸毒方式;感染性:吸毒者可能因針管交叉使用會有感染愛滋病的風險;非法性:我國刑法第347條明文規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毒品所具有的以上特性,不僅使吸毒者個人身體精神受到重創,並對社會、對整個國家造成不良影響。
螢火蟲普法志願者莫雙琪還通過案例講解,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毒品的危害,做到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2013年,成都市洪某吸毒過量產生幻覺,認為自己的兒子是妖怪,將5歲的兒子從樓上仍下去,兒子被倒掛在圍牆的防盜刺上,全身鮮血淋漓,慘不忍睹。
2016年,四川安嶽縣李某,因長期吸毒,導致精神障礙,進而因瑣事持刀將鄰居夫婦二人殘忍殺害,罪行及其嚴重,並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已被執行死刑。
Q: 如何遠離毒品?
A:第一,不要抱有好奇心,以身試毒!
第二,不要抱有僥倖心,吸毒極易上癮!
第三,不要抱有虛榮心,認為吸毒是有錢人的事!
第四,不要迷信,認為吸毒能治病!
第五,不要天真,認為吸毒能減肥!
第六,不要進入地下網吧、娛樂場所!
第七,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香菸或飲料!
第八,不要結交毒友、不要借吸毒消愁解悶!
第九,自覺抵製毒品侵襲,向毒品犯罪說「不」!
02. 團結友愛,向校園欺凌說「不」
什麼是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的危害是什麼?
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下面一起跟著螢火蟲普法志願者曾濤
來了解「校園欺凌」
Q:什麼是校園欺凌呢?
A: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對方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失的事件。
比如給同學取侮辱性的綽號,嘲笑打罵同學或者是傳播同學消極的謠言和閒話等等都屬於校園欺凌。
Q:校園欺凌的危害是什麼?
A:校園欺凌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學校的管理,還會嚴重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時挑戰著社會的道德底線。校園欺凌行為會影響每一個人,被欺凌的人,實施欺凌行為的人,以及目睹欺凌的旁觀者。
Q:如何應對校園欺凌?
A:一、當可能遇到校園欺凌時,提高警惕,不要激怒施暴者,同時儘快走開避免與施暴者正面接觸。二、如果當對方突然出手,或者追逐,要馬上呼救並立刻向人多的地方逃跑。三、如果已經無法避免時,在面對欺凌時,我們氣勢上不能軟弱,施暴者總會選擇相對軟弱的人下手。同時保持沉著冷靜,告訴對方「你這樣做是違法行為,法律必將嚴厲的懲罰你!」。四、如果已經遭受到校園欺凌,要勇敢的向老師、父母反映自己遭受的傷害,並舉起法律的武器,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電話,告訴公安機關施暴者是誰,具體實施了哪些行為,對自己造成了哪些傷害。如果此時我們已經受傷,要及時求助並撥打120急救電話,獲得及時救助。
活動的最後,螢火蟲普法志願者曾濤帶領同學們共同宣誓「反校園欺凌承諾書」,杜絕校園暴力行為。
不做校園欺凌的受害人,更不做校園欺凌的實施者,我承諾:一、絕不使用暴力,絕不以暴制暴;
二、與同學和睦相處,不辱罵、戲弄、諷刺、孤立同學;
三、與同學發生矛盾時,不尋求社會人員的介入;
四、不忍氣吞聲,對校園欺凌不沉默;
五、不做校園欺凌冷漠的旁觀者。
原標題:《國際禁毒日 | 生命只有一次,少年更應珍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