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友、周華健總能打動你的秘密竟是技術破音?哭腔唱法大揭秘

2020-11-07 桔子樹藝術教育

你身邊是不是總有那麼幾個朋友,唱起傷感情歌一絕。

不管是堪稱經典的張學友的《秋意濃》,還是憂傷道來的林俊傑的《她說》,或者是楊宗緯的《其實都沒有》,他都能夠張口就來,打動人心。


那很有可能是他掌握了這個唱歌技巧——哭腔。



01哭腔是啥?

哭腔,是一種人為的,有意識的唱腔控制。

它所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放大演唱者聲音之中的失控感,讓歌聲聽起來更加具有感染力,例如周杰倫在《說好的幸福呢》裡就運用了哭腔唱法。



之所以說這是一種「技術破音」,是因為這種好聽又富有感情的失控感,不是隨意形成的,而是歌手通過精準無誤的聲音控制產生的結果。



02哭腔的原理是啥?


我們哭泣的時候,聲音會變得渾濁模糊,這就是口腔空間發生了變化,延伸出來的結果。

但哭腔的發聲原理和哭泣還不完全一樣,哭腔將聲音的壓縮集中在鼻咽腔,通過共鳴呈現一種明亮清晰有穿透力的音色,類似小聲哭泣的感覺。

所以我們在聽善於運用哭腔的歌手進行演唱時,例如張學友、楊宗緯、周華健等,可以聽出幾位歌手在歌曲中比較濃厚的鼻腔明亮的音色。



03哭腔有啥用?

好聽動人。

任何一種唱歌技巧都是為了給歌曲增色而存在的,哭腔也是一樣,通過哭腔特有的失控感,可以給歌曲增加層次性和深度,傳遞給聽眾更多信息,從而感染聽眾,產生共情。

害,誰還沒有個失戀的時候聽歌聽哭了的體驗呢。



拉寬音域。

剛才我們說過哭腔的發聲原理基於鼻咽腔共鳴,而鼻咽腔共鳴正屬於「高位置」發聲,壓縮我們的聲帶讓聲音可以進入到更高的共鳴區間繞過喉嚨。

大家聽華晨宇的《煙火裡的塵埃》副歌部分,可以聽到持續略帶哭腔的高音輸出,營造出了不失穩定度的濃鬱情感,才進一步將歌手情緒傳遞給了聽眾。



04哭腔怎麼唱?

準確說哭腔不太需要訓練,而是一種哭泣的感覺。

我們在唱一些悲情的情歌時,模擬哭泣的感覺即可,找到氣流衝擊鼻梁後方的感覺(平時跟隨老師做哼鳴練習時可以留意一下),體會聲音在鼻梁後的共鳴點,這就是鼻咽腔的位置,然後配合「皺眉」「皺鼻子」,讓聲音共鳴有更大的空間,這樣就可以把哭腔的音色唱出來了。



05哭腔怎麼用?

朋友們千萬記住一點,任何技巧的使用都要用對地方,而不是為了炫技到處都用,否則就會格外油膩,濫用哭腔也會讓人有一種無病呻吟的感覺。


在我們演唱一些悲傷的歌曲時,可以將哭腔適度搭配這些技巧來用:


哭腔的搭配技巧
哭腔+氣泡音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默默哭泣的時候,是不是伴隨著哽咽,那麼在使用哭腔唱歌時再輔以個別字詞使用氣泡音,就會模擬出更加真實的帶有哽咽的哭泣感。


哭腔+怒音

對於一些悲憤的情歌,我們就可以使用哭腔與怒音混合的處理方式,就能夠模擬出來哭泣時的悲傷和憤怒,給人以控訴感。


哭腔+顫音

而有一些要表達帶著絕望無力的歌曲,就非常適合用哭腔和顫音相配合來演繹,就能夠模擬出來聲音的無力不穩定感和情感的失重狀態。


所以說哭腔用好了,感染力max!



介紹了這麼多,還是那句話,合適的技巧要用在合適的歌曲和合適的片段裡並且做到合理展現。


正如一首歌演繹的成功與否不能僅從技術方面衡量,必須回歸歌曲本身才有意義,優秀的唱功,絕不只是炫技,而是能準確、完整、恰當的表現出歌曲的意境和味道。

這也是聲樂世界的奇妙吧~

相關焦點

  • 流行唱法之用哭腔唱法練習高音技巧!
    哭腔可 以極有效地表現悲傷、哀婉的情緒,甚至對於某些作品,如果不用哭腔來加以渲染就無法達到如夢如境、如泣如訴的情景。在歌曲演唱中也有哭腔唱法,「哭腔」是找到聲音高位置的神奇技巧,它能幫助歌者快速打開頭腔,練出穿透力極強的高音。
  • 唱流行歌曲必學的流行唱法技巧
    大家常出現: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假聲發不出,破音擠嗓,聲音弱小,缺乏穿透力和爆發力等現象,就是因為發聲和傳聲的基礎沒掌握好。 歌唱的情感,通常由演唱者的真情流露和演唱技巧構成,很多同學在演唱中覺得自己已經很投入感情了,都快把自己給唱哭了,但是錄音聽自己的聲音依然會覺得聲音直白平淡沒有感情,實際光投入感情唱歌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演唱技巧來修飾聲音,歌聲才會更動聽更能打動人
  • 【重磅】劉淑琴評劇哭腔唱法集錦
    評劇新派唱腔華貴、委婉、俏麗,其中哭腔唱法也獨具特色。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愛徒劉淑琴,深得師父親傳,演唱功底深厚,哭腔頗具新派神韻,刻畫人物鮮明,貼近生活,演繹一人千面。劉淑琴與愛人著名板胡演奏家崔東坡先生,畢生為評劇的創作及傳承事業奉獻著。今天為大家推出,劉淑琴老師演繹的經典劇目的哭腔唱法集錦。
  • 擺渡人的歌——周華健
    他的選擇是遠離羅大佑的黑色與沉重,也避開李宗盛的世故與老到,社會的陰暗與人生的真相自有這兩位大哥剖析,他只是專心地歌唱普通人的內心波瀾。他的歌很少給人驚豔的感覺,從不故作驚人之語,唱法上也走平實厚重的路線,總是給人踏踏實實的感動;他極善於控制節奏,知道如何把自己歌聲的魅力緩緩釋放出來,讓人一聽再聽,始知其妙;上世紀90年代後期至今,他的歌聲裡又增加了很多滄桑味,這種味道是「有故事的人」才會具備並能表達出來的,畢竟像他這樣什麼都經歷過的歌手並不多。
  • 聊聊陳奕迅(唱法和風格)
    陳奕迅的歌平實、質樸、但情感卻能穿透人心。好像聽一首配樂的情書吟誦,總有一個音符能觸動你的淚腺,眼眶變得溼潤起來。 經過多年的歷練,陳奕迅已經很有自己的風格,嬉皮士的怪誕的著裝,誇張的搞怪表情,打開歌曲時那種面無表情,低沉的吟唱只為把靈魂呈現在你面前。
  • 關於周杰倫的唱法
    原來我們的杰倫也能吼成這個樣子哦。也算給傑迷一個小小驚喜 3 黑色幽默 這是杰倫第一張專輯裡我很喜歡的一首歌,這首歌的音也較高,相當難唱。在演唱會現場杰倫表現的很好。當然這首歌最難的部分不是音高而是轉音的部分。 {話歸正題,現在談下唱法唱腔} 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雖然很喜歡他,但是我自認為聽的歌還是蠻廣泛的,很多歌手的唱法和唱腔都是一成不變的。但杰倫的唱法之多變令人乍舌。
  • 被低估的才華:周華健的詞曲 張學友的演技 梁朝偉的唱功
    周華健,張學友,梁朝偉,這三位香港演藝界的巨星還有哪些被人們低估的才華?網易音樂頻道本期《音樂史畫》帶大家一探究竟。周華健的詞曲創作能力周華健是華語樂壇的實力唱將,九十年代被譽為「天王殺手」。雖不像張學友等實力老將擁有「歌神」的稱號,但其歌曲的傳唱度在內地極高,一首《朋友》至今仍是KTV的熱門歌曲。
  • 猛爆高音、真假音轉換及哭腔,到底要怎麼練呢?
    所以這也是我要強調的:在現代的流行音樂裡,沒有所謂的「正確唱法」,唱法非常多元。只要你能夠吸引大量粉絲,精準的控制自己演唱的量以及適當的休息,讓你能夠有較長的職業生涯,那就是正確的唱法。SV科學歌唱就是要讓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唱法,而且對大部分人來說,擔心自己不能唱很久,不如擔心粉絲會聽你的歌多久吧!
  • 90年代臺灣唱片銷量:劉德華穩居第一,周華健成功狙擊張學友
    很顯然劉德華總入榜周數接近張學友的兩倍,唱片銷量劉德華更高的可能性非常大。 該榜單跟IFPI認證數據可以互相比對。 IFPI在1996年8月至1999年2月這三年裡曾在臺灣做過認證,這已經是最具可信度的數據了,男歌手銷量數據如下:
  • 90年代臺灣唱片銷量:劉德華穩居第一,周華健成功狙擊張學友
    90年代華語樂壇空前繁榮,香港有四大天王,臺灣有周華健齊秦王傑,各路大神各顯神通爭奇鬥豔,是樂壇第一個「諸神之戰」。90年代臺灣有個「金曲龍虎榜」,該榜單抽樣統計臺灣幾大唱片分銷商,採用點數的形式進行排名,雖然不出具具體的銷售數據,但拿來比較銷量高低還是很公正的。
  • 和明道一樣替哥哥還巨債,張學友和周華健的故事同樣心酸!
    不少網友都對明星被「親人吸血」的事情感到無奈,說梅豔芳、張韶涵、毛曉彤都是這樣,而張學友當年也被親哥「坑過」。張學友哥哥張學智,曾當過張學友的經紀人,因為嗜毒成癮,屢屢欠下巨債,張學友只能一次次幫他擦屁股,最後張學友沒辦法,只好公開自曝家醜,撇清關係,「不幫他(還賭債)才是幫他,繼續幫他(還賭債)就是害他。」結果此舉卻導致兄弟反目,就連在父親的葬禮上,張學友和哥哥也是互不搭理。
  • 唱歌道了高音總「破音」怎麼辦?
    高音上不去還破音?
  • 去KTV不要亂點的幾首歌曲,最後一首讓張國榮破音,譚詠麟斷氣
    KTV是周末大家都喜歡去的地方,但是有些歌可是不能亂點的,因為真的好聽,但是真心難唱,比如李克勤的《紅日》,是粵語歌曲絕對經典勵志的一首,該歌曲看似朗朗上口,能唱下來的少之又少。胡彥斌的歌曲聽起來也是非常動聽,但是在KTV點過他歌的人基本都有個共識:太難唱了!
  • 史上最強高音對決,站在旁邊的王菲、張學友看傻眼了!
    在現有的聲音條件下,他嘗試把自己原來擅長的假音慢慢增加其厚實度,然後不斷打磨,直到能完全展現力量的發聲方法,於是產生了他現有的雞尾酒唱法。這種唱法是需要精於共鳴的發聲以及對氣息的控制,想要做得好,更要完全消除真聲到半假的換聲點,它需要充足的肺活量,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林憶蓮和呂方的那場高音對決發生在1994年「加港愛心嘉年華」的現場。
  • 學唱歌:怎樣唱歌才能不破音
    怎樣才能克服破音?相信這是很多剛開始接觸學唱歌的萌新都想知道的問題,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怎麼克服破音,這裡就有答案!但是知道嗎?其他人也有相應的辦法。我會先來告訴你他們的解決方案。首先,他們會說:要想避免破音,你就需要有更多支撐!
  • 歌神張學友
    初識張學友,應該就是《吻別》了,MTV裡周海媚傾情出演,演繹了一對戀人不想分手又不得不分手的悲傷故事。這首歌發表在1993年,歌壇好哥爆棚的一年,港臺周華健的《花心》、邰正宵《找一個字代替》、王菲《容易受傷的女人》,大陸歌壇也好歌不斷,李春波的《小芳》、毛寧的《濤聲依舊》、陳琳的《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歌迷是過足了癮。
  • 張學友給女兒寫了歌,周華健給兒子寫了歌,他給外婆寫的歌成經典
    作為華語歌壇公認的歌神,張學友的實力和地位是沒得說的,能拿的榮譽都拿了,專輯銷量更是創造了歷史記錄,演唱會也是場場爆滿,歌神的稱號名不虛傳。但出道多年的張學友,在歌迷們的印象裡一直是一個純粹的歌手,而不是一個創作型歌手,讓歌迷們覺得可能這是他唯一的短板了。張學友本人可能也想過這個問題,最後還真的去創作歌曲去了。
  • 張學友的歌真的可以稱之為「歌神」嗎?
    問唱功如何,首先你要知道何為唱功!不要被人云亦云!唱功不僅僅指技巧,還有耐力。情感是建立在唱功之上並且與聽者主觀感受有直接關係的(所以不要問別人一個歌手唱得打不打動人,應該要問自己)。有的歌手可以唱海豚音但是無法唱到e1 ,有的歌手可以唱到e但高音到了A#就難了,所以是否能唱多高或多低不能用作否定演唱家的歌唱水平,當然張學友(真聲)低音唱不到e高音更不能海豚音,但音域還是比較齊全廣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