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在街頭義賣被網友偶遇了!
前幾天,李嫣在嫣然天使基金策劃的,為唇顎裂患者籌集善款的活動中現身。
當天的她一頭金髮惹眼,身穿吊帶青春性感,打扮一如既往的時尚吸睛。
網友對此褒貶不一,有人留言說李嫣的打扮是「問題少女」,也有人說她神似王菲,但更多人是在感嘆「吾家有女初長成」。
因為父母的關係,李嫣從小就在大眾眼皮底下長大,她的一言一行都會被網友無限放大。
而這次活動,李嫣忙著「賣貨」,與路人合影,三小時籌集了將近兩萬元,帶貨能力著實讓人欽佩。
原來,曾經跟在李亞鵬身後,被天后王菲牽在手裡的孩子,如今也可以獨當一面了。
李嫣的每次出現,都會讓人感嘆:到底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既獨立又優秀?
-PART01-
給予充分的誇獎和肯定
眾所周知,王菲有兩個女兒——竇靖童和李嫣。
基本上這兩人每次出現,人們都得誇王菲一句「天后太會養孩子了」。
而被誇的王菲喜歡幹什麼呢?她喜歡誇自己的女兒。
兩年前有一檔情景創演秀叫《幻樂之城》,王菲作為幻樂體驗官,那是她上的第一檔也是唯一一檔挑大梁的節目。
有一期,竇靖童來了。表演完後,王菲淚眼汪汪地一頓猛誇:「看見沒,這是我女兒,厲害吧!」
甚至是激動的反覆在說:「這是有史以來最點題的作品。」作為一個母親,她的驕傲溢於言表。
而面對天生兔唇的李嫣,王菲也總說:「把她當正常孩子,她很美!」
李嫣迷上甲骨文,她會由衷地稱讚她學識過人。
李嫣喜歡畫畫,她就化身小粉絲:「你太棒了,可以教教我嗎?」
於是在這種氛圍下,王菲造就了兩個自信迷人的女兒。
竇靖童遺傳了父母的音樂天賦,寫歌拿獎兩不誤。
15歲推出自己的原創單曲《with you》,19歲就拿了年度熱搜歌手,接著還連連斬獲最佳創作女歌手獎和年度金曲獎。
而李嫣呢?3歲倒讀《金剛經》,6歲辦畫展,鋼琴舞蹈一樣都沒落。
都說天生缺陷可能會帶來性格、情緒的敏感,但在李嫣身上這些都不存在。
她愛美也愛耍酷,不遮掩傷口,也從不認為自己特殊,活得豐富、有趣、真實、靈動,甚至比一般人都更灑脫自如。
竇靖童曾發微博炫耀說:「看見沒,這是我媽,牛逼不?」
王菲在被網友質疑不是好媽媽時,李嫣也會霸氣回懟:「你比我還了解我媽?」
在鼓勵和讚美中長大的姐妹倆,從不吝嗇對媽媽的愛和維護。
這也讓我想到了某些父母的打壓式教育:
《爸爸去哪兒》裡,楊爍對兒子楊雨辰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
他會動不動就對兒子大吼大叫,埋怨兒子選了最遠的房子。
攝像怕小孩會有高原反應,反覆提醒楊爍:這兒海拔挺高的,建議抱一下孩子。
但楊爍充耳不聞。漸漸的楊雨辰跟不上了,他還會叫兒子走快一點,不然就去村口把路重走一遍。
讓不少網友直言:「這是噩夢!」
「小時候我爸媽就是這麼對我的,不管事情做得怎麼樣,總是先挨一頓罵。」
所以楊雨辰的臉上總是恐懼和怯懦,比起和爸爸楊爍共處一室,他更喜歡去其他爸爸的房子裡待著。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蘇珊·福沃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寫道:「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在埋怨和咒罵裡長大的孩子自卑、忐忑,永遠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顯而易見,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沒有哪棵參天大樹是一下子長大的,孩子需要父母溫柔的灌溉,重點是溫柔。
-PART02-
與孩子保持一點界限感
王菲還值得拿出來說的一點,是她拎得清,懂得把自己的感情和孩子分開。
她離了兩次婚,還和謝霆鋒複合,說起來兩個孩子都在單親家庭長大。
但在她們身上,我們很難看到破碎家庭的不堪和悲切。
當年王菲跟竇唯離婚後,有記者問她,準備給童童找一個什麼樣的爸爸?
王菲卻說:「她有自己的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愛人。」
在這樣的觀念下,王菲既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也給了孩子空間。
也難怪竇靖童被問到:「你媽和謝霆鋒在一起了,你怎麼看?」這種刁鑽問題時,她也能一臉坦然地說:「她開心就好。」
就像王菲說的那樣:「我對孩子的保護欲只在他們的嬰幼兒期,過了這個階段,就把他們當做獨立的個體去相處和交流了。」
作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個體,確實不應該對彼此的人生插手過多。
所以竇靖童在選擇音樂風格時,王菲說:「竇小姐愛唱啥唱啥,我才不管。」
竇靖童決定紋身,還先斬後奏,沒想到王菲卻輕飄飄得來了句:「你以後不會後悔就好。」
竇靖童兩度退學,第一次是不上高中,第二次是退出那個王源、歐陽娜娜都擠破頭去的伯克利,王菲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你想好了就行。」
李嫣從小就喜歡化妝打扮,連網友都大把意見說「不合適」,但王菲一點也不想阻止。
她說:「人人都有自己的審美,都有愛美的權利。」
在姐妹倆的成長過程中,王菲向來不屑於幹涉和限制。
從而反觀生活中許多放不開手的父母,事無巨細地安排好一切,為孩子鋪路。
但最後都容易變成「滿口是愛,最後只剩傷害」。
中國家庭的矛盾,真的大多都來自於缺乏界限感,父母總喜歡把自己事牽扯到孩子身上。
一是以愛孩子的名義,捆綁自己的婚姻。
可能是為了孩子一再隱忍不肯離婚,也可能是為了離婚,大鬧孩子爭奪戰。
而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
二是喜歡對孩子說「你是我的全部」。
你應該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到年齡就該結婚,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這是一種可怕的道德綁架。
這樣的父母習慣於把自己認為的理所應當都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僅限制了孩子的人生,也把自己死死地禁錮了。
王爾德曾說:「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其實都該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們都應該學會和彼此保持一點距離,然後好好愛自己。
-PART03-
高質量的陪伴和張弛有度的「放養」
和孩子保持距離不是不管不顧,比起時刻的關注,王菲更願意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在竇靖童還小那會,你常常可以看到她抱著孩子穿梭在各大演唱會的後臺,工作再忙她都會把孩子帶在身邊。
包括後來李嫣出生,李亞鵬也在節目裡說:「王菲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李嫣從小上那麼多課都是她親自接送的。」
王菲會陪竇靖童拿著《本草綱目》上山去認藥材,陪李嫣去看她喜歡的畫展,三人還常常一起出去旅遊。
在孩子16歲以前,王菲家是有門禁的,十點之前必須到家。
有一次,竇靖童沒趕上十點回去,十點剛過一分鐘王菲的簡訊就來了:「你遲到嘍!」
王菲這是在告訴她的孩子: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的確是自由的,但你總要遵守一些規則,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閾值的。
所以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竇靖童個性十足卻不缺乏好的教養。
雖然竇靖童紋身染髮、抽菸喝酒,看起來放蕩不羈,但實際上一個人的教養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細枝末節裡。
記者採訪她時,時間一長,她會細心提醒需不需要挪動位置,以便坐的更舒服;
助理不小心把水灑了,她會趕緊遞上紙巾;
一群人聚在一起,離開後只有她還記得要把隔壁桌拉來的凳子物歸原位;
在咖啡店打工時拒絕了上班來要籤名的粉絲,卻在下班後親手遞上籤好的本子;
他們都說:「竇靖童是我們見過最沒架子、教養最好的年輕人。」誠然,細節是不會騙人的。
李嫣也同樣善良可愛。
當她還在王菲肚子裡時,王菲就知道這是一個不那麼完美的寶寶,但她沒有剝奪李嫣出生的權利,而是為她創辦了一個慈善基金。
所以李嫣現在善良又自信是有理由的。
她小跟著父母做慈善,畫畫義賣;也喜歡在T臺展示自己,從來不對自己的缺陷遮遮掩掩。
早些年的一些雜誌圖,也能看出她的鏡頭感很好。
而且她小小年紀就經常拿著媽媽的手機錄視頻大談「化妝和穿搭技巧」,還屢屢創造金句:「我覺得我是很好看的,因為我會打扮。」
網友造謠說她逛街兩小時花了十萬,她就給自己改名叫「李十萬」。
不愧是你「李老師」!
可姐妹倆如此可愛優秀,也還是有人說:
竇靖童、李嫣沒什麼可誇的,她們的媽媽是王菲這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其實並不盡然。財富的多少和名氣的大小不能定義我們是個怎樣的人,而為人處世,對待生活的態度卻可以。
這些都是從小教育潛移默化得來的,王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才是她們跑贏同齡人的關鍵。
有人和竇靖童說過:「你很像你媽媽。」她說這是好事。
李嫣也常常被說身上有王菲的影子。
她們身上自有的一股灑脫自在,我認為都是從王菲身上來的。
其實這就是好的教育,用自身的好的行為去影響孩子,讓孩子隨心所欲地成長。
王菲有句話說得好:「六個月的孩子不需要教育,但六個月孩子的父母需要」。
深以為然,父母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如何做父母,但可以學。
物質條件上,或許我們無法像王菲一樣充分給予,但精神層面的平等和尊重並不難做到。
教育孩子最好的結果,不是讓孩子成為家長眼中的「乖小孩」,而是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與眾不同的自己。
就像《童》裡唱的:「你不需要太乖,但你不能學壞。」
個性鮮明、行為乖張的孩子也可以能力優越、心地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