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的周五(3月6日),瑞典公共衛生局最終沒有建議停辦有三萬觀眾聚集現場觀看的瑞典旋律節總決賽。兩周後,又逢周五(3月20日),斯德哥爾摩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高達105,這還僅僅是已得到檢測的數字。
雖無官方信息確認近日新增患者去過瑞典旋律節,但這遠高於此前的增速還是讓人難以不和三萬人集會聯想在一起。
截至斯德哥爾摩時間3月23日中午,瑞典確診病例已達2018人,累積死亡病例25例。更要命的是,從3月12日起瑞典官方已經決定不再進行大規模檢測,在迅速增加的確診數字背後,實際的感染人數眼下已經無從知曉——有學者認為,真實數字可能是統計數字的10-20倍。
放棄大規模檢測
3月12日,Region Stockholm(主管斯德哥爾摩省公共醫療和交通的部門)宣布瑞典將不再對有新冠症狀的人實行逐一檢測,而只檢測已收治入院的患者或屬於危險群體的患者。據同時間的瑞典《每日新聞》報導,其他各省也將效仿首都的這一做法。
Region Stockholm發布給媒體的信息稱:此決定意味著,將不再檢測那些有新冠症狀且到過疫情爆發區(如義大利和韓國)或是近距離接觸過確診病例,但不屬於「危險群體」的患者。
2月29日,Region Stockholm才剛剛宣布過斯德哥爾摩地區居民可實現在家中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民眾只需電話申報自己的情況並獲得感染科醫生批准,就可在家中接受病毒檢測。然而好景不長,這一當時很讓民眾安心和其他歐洲國家羨慕的舉措僅僅實施了不到兩周。
」要更多地把防疫重點放在控制醫院內的病毒傳播上。」Region Stockholm發言人Erik Berglund表示,當前將優先考慮健康狀況更弱的人和已住院的病患,以阻止病毒在醫院內的傳播。因此,Region Stockholm號召民眾如果已經出現呼吸道疾病症狀,請留在家裡,不要出門接觸別人,但不用尋求檢測。
「優先保護屬於危險群體的人。」斯德哥爾摩防疫局(Smittskydd Stockholm)的傳染病防治專家Per Follin也對瑞典國家廣播臺表示,此舉旨在防止病毒在危險群體中傳播。
不檢測的決定還得到了學界的支持,瑞典綜合排名第一高校烏普薩拉大學傳染病學教授Bjrn Olsen認為這一決定有其合理性,「當醫療資源不足時,合理且負責地使用資源優先保障重病且已住院的人是更好的舉措。且更少的確診數據/更少檢測有利於讓醫院更高效地運轉,同時更好地服務於危重病患。」他還表示,斯德哥爾摩是瑞典最關鍵的地區,兩百萬人口聚集在非常狹小的地區,「採取這樣的舉措並不意外」。
然而,到底誰才是危險群體?在官方防疫建議中反覆出現的「危險群體」(瑞典語:riskgrupper)是民眾發問最多的問題之一,但即便是瑞典公共衛生局的官方定義也非常模糊。
綜合公共衛生局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回答和在其官網問答模塊提供的信息,可以確認高齡且有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的人一定屬於危險群體。但公共衛生局表示,現有研究無法確認有哮喘、過敏或腎病的人屬於危險群體,與此同時,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和孩子並不屬於危險群體。
公共衛生局稱這些信息是在中國與義大利的疫情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義大利的經驗的確顯示高於85歲的群體是最危險的群體,但在中國的重症病例當中,能夠落在「危險群體」範圍內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公共衛生局就此提供的解釋是:瑞典的情況不一定會和中國相似。
其他專家的媒體採訪則指向另一個方向:決定放棄大規模檢測可能並非策略,而是迫不得已。「試劑盒很快要用完了,且缺乏用於檢測的多種反應物,醫院在向研究者討要實驗室中庫存的試劑盒和原料。」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臨床病毒學教授和醫生Anders Vahlne稱,「這是減少檢測的原因之一。試劑盒短缺也不足為奇,畢竟這是一種針對新型病毒的新型檢測,且全世界都在消耗試劑盒。」
感染人數或遠超預期
3月12日,在瑞典宣布放棄大規模檢測方案的同一天,ECDC發布的風險評估報告曾提醒歐洲各國需要準備好檢測所需材料,儘管同一份報告也提到,有理由為老年人和病人提供優先檢測,也可根據各國能力,「僅對特殊群體實施測試」,但同期WHO發布的指南仍推薦各國進行儘可能多的測試。
3月13日,海對面的冰島公布了針對全體國民的自願大規模檢測計劃,並逐步公開了檢測結果。比起其他國家,冰島的這項工作更像是一次大型實驗:除了已確診病例和可能感染人群的篩查之外,檢測計劃主要的測試對象是「普通的、無症狀、非隔離」人群。
截至3月21日,冰島已完成9768例檢測,以總人口比例而言測試規模已達到韓國的四倍以上,高於全球任何國家,而結果令人震驚:儘管從任何意義上都非新冠病毒流行地區,但這個全國人口僅36.4萬的島國在無症狀「普通」人群中檢出陽性的比例達到了0.86%,是此前報告人數的20倍,而400餘個確診病例中有高達33.2%的患者無法確定其感染源。
這意味著其他國家的感染人數可能遠遠高於預期。3月19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數學研究所的Tom Britton教授通過當地媒體表示:根據他的計算模型估計,現在全瑞典可能已有約1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認為已感染人數可能佔到總人口數的1%,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在此之前,Tom Britton教授的計算模型已經成功地計算過新冠病毒在瑞典的感染率。3月6日,在瑞典公共衛生局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在瑞典大規模傳播」同天,他已經斷言第二周瑞典感染人數必將劇增,結果是感染規模在第二周擴大了近五倍。
西約塔蘭省的感染科助理醫生Leif Dotevall則認為「總已感染人數沒有10萬那麼多,但多於現已檢測並確診人數10倍的數字是可能的」。他坦承,準確知曉瑞典疫情現狀「已不可能」。
Leif Dotevall醫生和Tom Britton教授都相信,在一部分國家未檢測但已感染的病例數字「非常巨大」,其中包括瑞典。
從統計數字上看,3月12日因放棄檢測出現短暫放緩跡象的日新增病例數,在19日以後已經重新恢復了陡峭走勢,而全歐形勢不斷緊張,壓力之下,此前堅持認為病毒威脅有限的瑞典公共衛生局也出現鬆動跡象。
就職於該機構的瑞典國家傳染病學專家Anders Tegnell近日對媒體推測,瑞典的已感染百分比可能略高於冰島,而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感染數字又可能遠遠高於其他地區,因此以總人口兩百四十萬的斯德哥爾摩為例,估計已感染人數為24000,「不是不可能的數字」。3月6日,在 Tom Britton和瑞典公共衛生局「唱反調」時,Anders Tegnell一度出面表示瑞典感染人數「已經達到峰值且將出現拐點」。
但3月20日,在記者的追問下,這位專家表示:「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已感染人數大量、遠遠多於已檢測確診人數。」他同時透露瑞典已有仿效冰島模式展開大規模隨機檢測的計劃。
隨後瑞典公共衛生局也發布消息稱,旨在確定已感染人數佔比的隨機檢測將在本周內開始進行,瑞典總感染人數到底是多少,預計將很快獲得統計數據支撐。
無法確知的是,這樣的「亡羊補牢」是否已經晚了。在歐洲國家中,瑞典的醫療能力並不突出,千人平均床位僅2.2張,每10萬人平均ICU床位則為5.8張,尚不及義大利(12.5張)的一半。由於醫護人員長年短缺,現工作於一線的醫護人員已經得到通知,如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恢復健康後只能休息48小時就必須馬上返回崗位。
除了限制大型公眾活動,瑞典尚未採取任何強制措施控制疫情傳播,與所有鄰國都形成鮮明對比,且從公開信息來看,一線試劑短缺的問題似乎並沒有得到解決。公共衛生局微生物學部主任兼醫師Karin Tegmark Wisel已經表示,「如果醫療負擔進一步加重,短缺的檢測試劑將可能被用於檢測有感冒或流感症狀的醫護人員,以保障生病的醫護人員能更快地再次返崗工作」。
3月22日晚,總理洛夫文罕見地通過電視發表了全國講話,呼籲所有國民要為遏制病毒傳播「承擔責任」,他同時提出,不排除未來採取更多強制性措施的可能。(文/閔路然 發自瑞典斯德哥爾摩 責編/張希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