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2020-12-21 華西都市報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華西都市報2020-12-20 04:19:03.0當代書評

費孝通

《費孝通作品精選》

與會的專家學者。

  今年是費孝通(1910 年—2005年)先生誕辰 110 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有著悠久歷史與傳統的中國,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與其他20世紀的思想者一樣,他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為中國找尋現代之路。費孝通也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極為少見的具有自己學術理論語言的學者,其早年對鄉土中國的論述如今成為了中學生的必讀書目;而他晚年對文明與文化的諸多思考與提煉出的一些說法,如「多元一體」「文化自覺」「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等,幾乎已經成為全民共識,耳熟能詳。
  費孝通曾不知疲倦地奔走於大江南北、老少邊窮之地,足跡遍布祖國大地。不是流於表面的視察,而是真真切切的調查,並希冀從中找問題、想辦法,為老百姓找出路,真實呈現一位卓越知識分子救民濟世的赤子情懷。在費先生誕辰 110周年之際,在2020年全世界多事之秋,當更多的年輕人重讀費孝通,從中也可以汲取到更多的內在思想動力。

認識不能僅限於《鄉土中國》
「精選」完整呈現其學思歷程

  費孝通的作品在不同出版社一版再版,但迄今並沒有能貫穿其一生學術思想貢獻的系列權威版本:全集部頭太大,編排方式也很難滿足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目前市面流通的各種選編本則略顯隨意和雷同。這些問題導致普通大眾對費孝通的認識僅限於《江村經濟》《鄉土中國》造就的「農村和農民研究」專家的刻板印象,難以呈現費孝通一生豐富、多面向的學術思想貢獻。
  鑑於此,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和費孝通家人以及其後輩學人通力協作,從費孝通700餘萬字的著述中精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編纂出版「費孝通作品精選」,共12種,300餘萬字,包含了費孝通不同學術時期的代表作,脈絡性地呈現費先生的學思歷程和主要成就,涉及農村農民問題、民族問題、文明文化問題、世界觀察、學術反思等多個層面。 其中,《江村經濟》《祿村農田》《鄉土中國》《美國與美國人》《行行重行行》等,均在作者生前單行出版過;《留英記》《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師承·補課·治學》《孔林片思:論文化自覺》,則是根據主題重新編選;《中國士紳》1953年出版英文版,2009年三聯書店推出中譯本等等。
  12月12日,「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在北大舉行。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朱蘇力,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邱澤奇、王銘銘等專家學者與會。眾人重讀費孝通,再議「社會科學中國化」這個百年議題,以此紀念費孝通先生。費孝通先生的外孫、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副秘書長張喆出席了會議並發言。
  王銘銘教授說,費先生一生知行合一,是一位置身於時代而又不拘泥於時局的大知識分子。先生文章樸素易懂而意味深長,思想歷久彌新。在渠敬東教授看來,費孝通是「最後的士人,在古今之際、中西之間的時代巨變中,行行重行行,為人民百姓謀求自立富強之路,為中華民族探尋團結一體之道;又以讀書人的文化自覺,將自身與中國傳統之始源與流變融為一處,擔當起文明復興的道義。他,將永遠是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楷模和典範。」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思考中西部城市發展類型

  在費孝通自稱「第一次學術生命」的階段,從最初的大瑤山到江村,再到後來的「魁閣」工作站,費孝通致力於社會生活的實地研究,繼之以社會的結構特徵考察,提出諸如「差序格局」「家核心三角」「社會繼替」「紳士」及「鄉土損蝕」等概念和表述。其學術思考始終圍繞如何理解中國社會、如何推動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型的問題展開。他的現實目標可歸結為「鄉土重建」,尤其是在《江村經濟》這部費孝通代表作中,他以家鄉江蘇省吳江縣的開弦弓村為調查對象,以一村的歷史和現狀為例,闡述了中國農民「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換」的經濟生活,並從中探討中國基層社會的結構和變遷,進而為中國的當代發展出路提供啟示,讀來歷久彌新。
  1978年,費孝通迎來了他「第二次學術生命」。在這個階段中,費孝通提出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這一有彈性的論述,引領了社會學學科的恢復重建工作,以「志在富民」為內在職志,努力探索中國自己因應世界變局的發展戰略。從1980年代初期開始,費孝通「行行重行行」,接續了他的「鄉土重建」事業,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致力於小城鎮建設及城鄉、東西部區域協同發展的調查研究。《行行重行行》匯集了他這一時期(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所寫的近六十篇考察隨記,內容包括了他先後提出的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等不同的鄉鎮發展類型,以及長三角、港珠澳、京津冀、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西部經濟協作區等多種區域發展戰略,其中還包含了他對中西部城市發展類型的思考。

《江村經濟》的「文學版」
英文小說《繭》首次譯出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費孝通開始思考世界性的文化關係問題。到1990年代,這些思考落實為「文化自覺」的十六字表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值得指出的是,費孝通這一晚年的思想洞見其實淵源有自,早在其青年時代,人類學與跨文化比較就一直是費孝通內在的視野和方法,這使他從來沒有局限於從中國看中國。他在1950年代前寫作的大量有關英國和美國的文章,都是以雜感和時論的形式創造性地書寫西方,並由此反觀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加深他對中國社會總體結構的原則性理解。因此,精選集選入他《美國與美國人》《留英記》等作品。這兩部作品,加上此次新編選的晚年文集《孔林片思:論文化自覺》,較完整地呈現了費孝通一生對於世界性文化關係的思考和探索。今天,閱讀這些作品,我們不能不嘆服作者的宏闊視野和歷史預見力。他提出的「文化自覺」「美好社會」「美美與共」等膾炙人口的說法,於國際關係錯綜複雜的今日看尤有借鑑意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精選集中的《繭》一書,是近期發現的作者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為首次翻譯出版,對於理解費孝通早期學術思想與時代思潮的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新維度。這部20世紀30年代中期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於作者曾經就讀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圖書館的「弗思檔案」中,2016年才被發現並翻譯成中文。小說敘寫了1930年代蘇南鄉村一家新興制絲企業的種種遭際,是作者名著《江村經濟》的「文學版」。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相關焦點

  • 紀念「最後的士人」費孝通誕辰110周年 300餘萬字精選作品完整呈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今年是費孝通(1910—2005)先生誕辰110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的就是中國作為一種有悠久歷史與傳統的文明,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 長期封存於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檔案中 費孝通小說《繭》首次翻譯出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近日出版的「費孝通作品精選」中,《繭》一書,是近期發現的作者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為首次翻譯出版。《繭》為費孝通英國留學期間所寫據介紹,《繭》一書對於理解費孝通早期的學術思想與時代思潮的關係提供了難得的新維度。這部20世紀30年代中期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於作者曾經就讀的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的「弗思檔案」中,2016年才被發現並翻譯成中文。
  • 「費孝通作品精選」發布:「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12月12日,北京大學文研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共同舉辦了「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暨『費孝通作品精選』新書發布會」,會議邀請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銘銘、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楊清媚等老中青三代專家學者與會,再議「社會科學中國化」的百年議題,紀念費老博大的思想遺產和高潔的「士人
  • 費孝通:雞足朝山記丨"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
    原創 費孝通 三聯學術通訊 收錄於話題#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2個1943 年 2 月,費孝通前往大理講學,途中與眾友人前往佛教名勝雞足山旅行。這次行程興味盎然又險象環生,作者寫下散文名篇《雞足朝山記》,當年作為「生活導報文叢」之一,由生活導報社出版,潘光旦特為作序。三聯版「費孝通作品精選」中,本篇收入《師承·補課·治學》(增訂版)一書。
  • 走進大師的書房,看貢布裡希誕辰110周年文獻展
    3月18日,「貢布裡希誕辰110周年紀念文獻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展,1909年3月30日出生於貢布裡希維也納的貢布裡希和中國美院頗有淵源,由中國美院教授範景中翻譯的貢布裡希著作《藝術的故事》一版再版,幾乎成為眾多藝術愛好美術史入門和研究的起點。
  • 直播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等你「入座」
    今年是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原本要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戛然而止。幾天前,北京市文旅局發布了關於演出場所有序恢復經營活動的通知,這不僅是演出行業的福音,也令戲劇人為之振奮。
  • 北京人藝啟動曹禺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北京人藝啟動曹禺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 2020-09-24 20:5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 「墨海遊龍」書法展開展 紀念周炳旦誕辰110周年
    福州新聞網12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今年是福建省文史館原館員、知名書法家周炳旦誕辰110周年,福建省文史館主辦的「墨海遊龍——周炳旦誕辰110周年書法展」27日上午在福州畫院開展,展出周炳旦書法作品60餘幅。
  • 紀念黎雄才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開幕
    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肇慶美術館承辦的「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今天上午在肇慶美術館開幕。 今年是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為進一步紀念與弘揚黎雄才的藝術精神,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與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共同主辦「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
  •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這個展覽帶你回眸他的藝術人生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上海灘的流浪兒,沒有媽的雨中草……」三毛是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筆下創造出的經典形象,他集勇敢、機智、正直、善良的優秀品質於一身,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張樂平也因此被譽為「三毛之父」。
  • 緬懷的意義在於承揚——西南交大隆重紀念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
    2014年5月30日,在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之際,學校隆重舉行座談會,緬懷先師、啟迪未來。 羅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圖算專家、測繪學家、教育家,是我校唐山時期以「嚴謹治學,嚴格要求」著稱的「五老四少」教授中的「四少」之一,也是我校「雙嚴」傳統形成和傳承的代表人物之一。
  • 紀念著名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今年是著名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犧牲84周年。15日,黑龍江省東北抗日聯軍歷史文化研究會、黑龍江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哈爾濱烈士陵園、哈爾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聯合在東北烈士紀念館舉辦了紀念抗日英烈金劍嘯誕辰110周年紀念會。武警部隊、學生代表,黑龍江省東北抗日聯軍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會員,省內外黨史研究專家、學者、抗聯後代及社會各界人士一百餘人。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雷雨》等作品重登舞臺
    9月24日,是中國戲劇大師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的紀念日。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劇作家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首任院長,曹禺對於北京人藝和中國戲劇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9月24日至25日,北京人藝、北京文聯、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聯合主辦召開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座談會暨學術研討會,邀請曹禺先生後人及國內外戲劇專家學者以及諸多藝術家共聚一堂,從戲劇理論、戲劇精神到具體的戲劇實踐,交流、研討曹禺的創作和他帶給中國戲劇的影響,從學術的角度來走近曹禺。
  • 我市舉行紀念嶺東名畫家林逸先生誕辰110周年研討會
    12月5日上午,「山高水長·紀念嶺東名畫家林逸先生誕辰110周年研討會」在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舉行。據了解,林逸先生(1910-1984),字滄萍,著名國畫家。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汕頭畫院畫師。揭西鳳江仙窟村人。少年家貧,酷愛美術。先從師嶺南著名畫家李瑤屏,深得衣缽之傳。後深造於上海美專,得劉海粟、謝海燕、王個簃、賀天健諸位大師的教益。
  • 235幅國畫精品展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
    12月20日上午,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肇慶美術館承辦,嶺南畫派紀念館、黎雄才藝術館協辦,肇慶美術館館長羅秋帆策展的「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肇慶美術館隆重開幕。
  • 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藝用《雷雨》開啟系列紀念活動
    北京人藝《雷雨》劇照9月24日,著名戲劇家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誕辰110周年的當天,北京人藝用他的代表作《雷雨》紀念自己曾經的院長,並由此正式開啟一系列的紀念活動。「曹禺誕辰110周年,我們拿《雷雨》來演出,是北京人藝的一種態度。這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們的壓艙石。演這部戲,我們要對得起曹禺,對得起傳統,對得起自己的堅持,對得起臺下觀眾。」導演顧威介紹說,此番排演,要在力求原汁原味呈現經典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首先要忠於原著,要求有時代感,這種時代感不只是臺詞,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重音如何處理,呼吸如何使用,作者都已經寫在了劇本裡。
  • 魏鶴齡誕辰110周年:還記得電影《祝福》裡的賀老六嗎?
    原標題:魏鶴齡誕辰110周年:還記得電影《祝福》裡的賀老六嗎?昨天(11月14日)下午,上海戲劇界、電影界、出版界、文博界共聚文藝會堂,共同紀念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魏鶴齡誕辰110周年。  上海市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湧現過非常優秀的作品,誕生過一代又一代大家大師。魏鶴齡並不是最著名的,但他的表演以不變應萬變,與不同稟賦、個性、氣質的演員出現在同一銀幕上時,總是妥帖而恰當地呈現出角色的性格。
  • 紀念馬海德博士誕辰110周年學術沙龍在泰興舉行
    2020年是新中國衛生事業先驅馬海德博士(1910.9.26~1988.10.03)誕辰110周年。為緬懷馬海德博士,傳承麻風病防治精神,進一步推動麻風學學科發展,8月27日,江蘇省麻風防治協會和江蘇省預防醫學會在泰興市聯合舉行紀念馬海德博士誕辰110周年學術沙龍活動。
  • 曹禺110周年誕辰 人藝舞臺驚現新版《雷雨》
    今年9月24日是傑出的戲劇家曹禺先生的110周年誕辰,作為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曹禺不僅為新中國建立了一座專業的話劇院,同時也是中國話劇乃至文學星河中最璀璨的一顆星。在曹禺先生誕辰之際,北京人藝將以其兩部代表作《雷雨》和《家》,從9月24日起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演出。
  • 「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我市開幕...
    12月20日,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吸引眾多市民參觀。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雄才故裡,丹青鑄史。12月20日,由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學院主辦的「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在我市隆重開幕。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校長李勁堃,中國美術館原副館長、廣州美術學院中國近現代美術研究所所長梁江出席開幕式。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範中傑宣布作品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