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新民晚報"↑免費訂閱
幾日前,於正版《神鵰俠侶》在北京舉行了一小時點映。面紗稍稍掀開,就把現場媒體集體笑癱:比武大會上,兩人竟在幾百人的注視下相擁到一起,旁若無人。被眾人「轟」到一邊後,兩人繼續膩歪,小龍女摟著楊過的脖子,坐在他的大腿上說:
以往的影視劇中,楊過和小龍女愛情糾結但卻含蓄矜持,而於正版中,楊過的風流和小龍女的勇敢不再止於內心,臺詞和表演都相當露骨。
新版「小龍女」很是活潑、嬌嗔,丟了小龍女端莊高冷的氣質,活蹦亂跳的樣子實在叫人大跌眼鏡。
還有網友曝光了這樣一組照片,原本只是對於媽的能力有所擔憂,看了之後,覺得他們整個劇組都不好了……
有網友評價這是」手撕楊過」……這就只是一隻手臂的特效啊,犯得著這麼血淋淋的嗎,能好好做嗎?你要是說劇組經費不足,那麼好,學學古天樂那版的啊!轉個鏡頭飆個血,最後飛個胳膊不就完了嗎?
臉圓圓的小龍女出現咯!雖然妹子說過自己是易水腫的體質,但你們沒有後期組嗎?認真點,修一下再發好嗎?
吐槽了這麼多,我們再來回味下之前《神鵰俠侶》的各版本,看看哪個是心中所愛~
1976年 羅樂林、李通明版
這是中國電視劇史上的第一部《神鵰俠侶》,在內地的知名度相對較低,在香港則是大受歡迎。
1983年 劉德華、陳玉蓮版
儘管劉德華的表演在當時還很青澀,陳玉蓮的脫俗也有點爭議,但都不妨礙這個版本成為經典。該劇忠實於原著,金庸老先生曾表示過,最滿意的就是這版《神鵰俠侶》。
這個版本在改編上也令人稱道,增加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支線情節,如楊過偷雞為姑姑祝壽,楊過扮虎嚇道人,龍兒與小烏龜散步,楊龍二人共度元宵,用面人互道早安,等等都是改編中難得一見的經典情節。
1984年 孟飛、潘迎紫版
這部《神鵰》是由臺灣中視出品的,臺灣當時為了保住自己的本土片子光是布景就花了新臺幣50萬元,服裝也重新設計製作,而且武打場面精彩絕倫,在臺灣播出時取得了驚人的收視。
不過這個版本的造型頗有爭議,不論是楊過那中規中矩的造型,還是小龍女過於」華麗」的飾品,似乎都不太符合原著中的描述。該劇在內地播出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大街小巷都在哼唱它的主題曲《躍馬江湖道》。
1995年 古天樂、李若彤,TVB版
95版的《神鵰》成了很多人記憶中的經典,古天樂背負長劍兩束白髮披肩和一身白衣的小龍女相依的情景成為很多人腦海中的永不會磨滅的一個畫面。
古天樂、李若彤在身形和氣質上相得益彰,演技也棒。每次播出收視都不低。兩人重遇時,古天樂的一句:「過兒已經老了,姑姑還是那麼美」,真是回憶滿滿。
這個版本在動作打鬥上也有獨到之處,全真教的劍陣、古墓派的輕功、楊過和小龍女的雙劍合壁都讓人印象深刻。電腦特技的運用也恰倒好處,蛤蟆功、降龍十八掌、一陽指等各名家絕學都展現得非常有特點。
1998年 任賢齊、吳倩蓮,臺視版
對於這個版本,非議頗多,兩個主角的形象氣質和原著有差距,而且人物造型沒有武俠片中江湖人士的感覺,好像是一部古代時裝劇。情節的改動很多,違背了原著。
這部劇唯一的亮點就是任賢齊的《任逍遙》和《傷心太平洋》兩首歌,旋律朗朗上口,成了膾炙人口的流行曲。
1998年 李銘順、范文芳版
該片是新加坡傳媒製作私人有限公司出品的,拍攝地點取景新加坡、中國、韓國、馬來西亞。
李銘順和范文芳兩人在外形和默契上都沒得說。就是內容比較乏味,沒啥亮點。這個版本在所以的5個版本中比較平靜,雖讚揚之聲並不多,但也聽不到什麼罵聲。
2005年 黃曉明、劉亦菲版
劉亦菲和黃曉明在內地的高人氣為這部劇拉來不少的收視率。劉亦菲本就有的清麗脫俗的氣質和美麗的容貌,她演小龍女是再適合不過,黃曉明的英俊臉龐和些許的霸氣也讓他成為楊過的不二人選。
造型上劉亦菲身上到處飛舞,飄飄欲仙的衣袂為她的氣質又加了不少分,但是黃曉明那總是凌亂萬分的頭髮,真是恨不得想拿把剪刀咔嚓了……
除了楊過和小龍女的年齡差實在是瞞不住大家的眼睛,總的來說,張紀中執導這部劇是花了心思的。拍攝技術、燈光和特效都讓人有了較好的視覺體驗。
(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文 ,劉丹楓綜合整理自網易、百度貼吧)
有用、有益、有趣——
這裡是新民晚報官方微信(微信號:xmwb1929)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點個讚吧^__^